往更高處長、往長春北京方向移動——來自海拔8848.86米的報告
8848.86米:作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瑪峰最新“身高”8日公佈。自然資源部權威人士說,同上一次測量結果相比,此次測量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都達到一個新高度。
測量精度:“最好的一次”
“我們這一次珠峰高程測量,精度在歷史上是最好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說。
珠峰測高的精度,最主要的就是“從頭到腳”的起算面。這一次通過航空重力測量,精度提高到5厘米,上一次是15厘米左右,提高了三倍。“這一項就提高了10厘米精度,所以說這一次精度非常高。”黨亞民說。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峰頂合影留念(5月27日攝)。新華社特約記者扎西次仁攝
高精度,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比如這一次測量,測繪隊員在峰頂觀測時間比較長,約比過去觀測時間延長了一倍。上一次在珠峰峰頂用GNSS測雪面高,精度約幾厘米,這次為1到2個厘米,也提高很多。此次觀測,我國首次把航空重力引入到珠峰測量,在珠峰地區觀測了1萬多平方公里的航空重力,精度比世界最高水平還要好,保證了珠峰海拔起算面精度大幅提升。
“測量珠峰,一個是測珠峰的頭;一個是測珠峰的腳,這就是確定起算面。這次兩個精度都提高了,就能說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精度是歷史上最好的一次。”黨亞民說。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5月27日攝)。新華社特約記者扎西次仁攝
科技創新:最多的“第一次”
相隔15年,科技世界換了人間。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的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較2005年明顯提高,包括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珠峰峰頂大地高計算,國產儀器全面擔綱高程測量,國產重力儀首次登頂實測峰頂重力值,同時融入國產航空重力儀測量數據,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區重力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精度等。
國測一大隊隊員在西藏定日縣曲當鄉境內進行水準測量(4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此次測量,我國首次將5G和北斗結合,利用通信專網和北斗數據信息化管理平台,實現高寒高海拔環境下北斗二號、北斗三號衛星信號同時接收、實時解析和質量預評估。航空遙感、激光雷達、衛星遙感等數據都引入進來,對觀測結果進行驗證。珠峰高程測量屬於一次綜合測繪技術運用,對珠峰的冰川、實景三維也進行了研究,這在歷史上都是第一次。
國產技術裝備擔綱是最大亮點。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我國測繪尤其是測繪儀器製造上了一個大台階。這一次珠峰測量用到各種儀器,如峰頂的GNSS接收機、北斗接收機、雪深雷達、航空重力遙感等裝備都是我國自己研發的。
“經過在珠峰這個世界最高實驗平台上的測試或者說考試,我們都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在數據精度、可靠性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黨亞民說。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5月27日攝)。新華社特約記者扎西次仁攝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與GPS數據融合有效提升峰頂大地高精度和可靠性,北斗同GPS大地高成果一致性較好,精度均為±2.0厘米。同時,中尼首次聯合構建了珠峰地區全球高程基準,峰頂大地水準面差距僅相差7.2厘米,成果符合性好。
國測一大隊隊員康勝軍在珠峰登山大本營測試地面測量中使用的重力儀(5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數月演算:最多的數據
“採集到各類數據多達1TB,有這麼多數據要處理,所以需要耗費超過半年時間才能發布最終的珠峰高度。”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對記者說。
據介紹,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從6月中旬拿到所有外延數據,8月中旬加上航空重力數據,將之與地面數據融合;然後與尼泊爾數據進行比對,到10月中旬,整個結果驗收。
這是架設在海拔6500米珠峰前進營地附近的5G基站(4月19日攝)。新華社發(中國移動供圖)
這些數據成果,在為珠峰高程精確測定提供重要支撐的同時,也為珠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地質調查、地殼運動監測、地形測繪、基礎建設等提供重要數據和技術支撐;為做好全國現代測繪基準體系維護與更新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了基礎測繪保障。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系統以及國產儀器裝備,是對我國測繪科技水平的檢驗,彰顯了我國綜合實力與測繪技術進步。
每年長高4毫米:最高峰在成長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鄭林在使用全站儀對珠峰峰頂進行交會觀測(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最年輕的山峰之一,造山運動還沒有結束。”黨亞民說,作為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的產物,喜馬拉雅山在不斷地隆升。“珠峰在碰撞前沿,整體上向長春和北京方向移動,每年移動速率是3厘米左右,10年30厘米,100年就是3米;在垂直運動方向,珠峰整個地區每年隆升4毫米左右。”
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附近,國測一大隊隊員在測試雪深雷達儀器(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郭春喜對記者說,珠峰高程受地球板塊運動和地震等因素影響。珠峰作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受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擠壓影響,不斷隆起。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距今已過去15年,這期間珠峰高程一直在發生長期性與隨機性變化。從總體趨勢上看,珠峰是在長起來的,但“長高”的速度並不快;珠峰垂直運動要遠遠小於水平運動,“橫向比縱向要長得快”。
國測一大隊隊員在珠峰大本營附近測試設備(4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珠峰和周邊地區150年隆升60厘米。1934年距珠峰只有9公里左右的地方發生一次大地震,對珠峰造成的影響特別大,珠峰降了63厘米,抵消了過去150年的變化。”黨亞民說,對珠峰每年幾毫米幾厘米的變化要定期測量,這是科學的要求,也是我國測繪法對國土測繪的要求。“我國經濟建設變化快,地圖更新頻繁。從理論上講,10到15年重測一次珠峰比較好,稍微長一點沒關係,但必須進行定期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