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市值超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的下半場還是醫療服務
京東健康正式上市,每股定價70.58港元,截至發稿,京東健康漲幅超40%,股價來到100港元,市值超3000億港元。數據顯示,此次京東健康獲得421.91倍超額認購,按照重新分配程序將面對香港散戶投資者的股票數量從1910萬股提高至4200萬股。面向機構投資者的股票數量從3.628億股減少至3.399億股。
文/胡毓靖
編輯/莊怡
通過從京東分拆上市,京東健康正式與3000億的阿里健康和1064億平安好醫生正式會戰於港股市場。
不約而同,他們極具前瞻性地看中了萬億規模的數字健康市場,互聯網醫療的下半場是醫療服務,而醫療服務則是高投入、高風險、重運營的領域。要想深入醫療服務,實現更徹底的產業數字化,也許這一次,京東還要花更多功夫。
京東健康,再造京東?
今年下半年以來,三隻獨角獸每傳一次上市,再造一個京東的口號就要再喊一次。
而伴隨著京東健康上市進程一路走來,競爭對手阿里健康的股價也一路走高,市值已經超過3000億港元。
但不論是京東健康,還是阿里健康,其宣稱的互聯網醫療中,線上化程度最高的依舊是醫藥產品銷售,據兩公司最新財報,二者的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87%和84%。
圖片來源:京東健康招股書
這是來自電商品類擴張思維的慣性,很容易理解,但尚不是真正成熟的數字化大健康。
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除了醫藥和醫療產品銷售,還包括健康檢測評估、諮詢服務、慢病管理和養老管理等,而京東和阿里都還未走到深處。
相較而言,平安好醫生的健康商城雖然也是其主營業務,在總營收的佔比為55%,但商城更像是在線醫療服務業務的補充。平台內涵蓋在線諮詢、轉診、掛號、在線處方購藥及送藥,甚至囊括了體檢、醫美、口腔及基因檢測等消費型醫療服務。
京東健康模式
但儘管如此,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仍然俘獲了更多的用戶。
支付寶廣泛的使用為阿里健康帶來了最龐大的醫藥產品客戶,天貓醫藥平台的年活躍消費者超過2.5億,倚靠京東集團自營業務的協同效應,京東健康的年活躍用戶為7250萬,而平安好醫生則僅為6730萬,足見支付和電商平台帶來的引流作用。
走出賣藥的桎梏,互聯網醫療還是一門好生意
但是,醫療服務即便實現線上化,也依舊不是阿里、京東擅長的流量生意。
長期以來,互聯網醫療最遭質疑的一點在於,沒有多少人會真的選擇在線上看醫生。
做不了檢查,不能望聞問切,溝通不順暢,即便對於當下的活躍用戶而言,線上醫療的吸引力也僅僅在於買藥和小病問診的便利性,這也是當下大健康企業仍舊靠賣藥賺錢的原因之一。
但這種醫療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原因來自疫情對健康管理需求的激活,也得益於日益完善的醫療健康支付體系。
3月,國家推出的《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對符合要求的互聯網醫療機構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線上複診服務,各地可依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中國數字健康市場規模為2180億元,預計2024年可增至11290億元,同時醫藥產品線上渠道銷量佔院外渠道的比例已從2015年的5%升至10.9%,預計在2030年達到27.5%。
這之中,龐大的慢性病市場反映了數字化的巨大潛力。報告顯示,慢性病當前佔醫療健康支出總額的77%,到2030年將達到84.4%,市場體量將達1487.4億元。
而與其他疾病相比,慢性病管理對醫生的聲譽要求較低,用戶需求一般是定期復診和重複的處方續籤和治療。
在支付和醫保得到報障後,這部分需求能輕易被轉移到線上。
醫療服務是互聯網醫療的下半場,但下半場的進程將尤為緩慢。有業內人士指出,醫療雖然是強消費需求的領域,但其特殊性在於高風險、高投入和重運營。
今年8月,京東健康推出滿足家庭場景健康需求的京東家醫,開始向醫療健康服務的縱深處探索。目前,京東健康已入駐超6.8萬名醫生,並建立了16家專科中心,並建立線上線下分級診療系統,嘗試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京東健康已經意識到醫療健康和零售的運營思路不一樣,它是一個“非標準化”的領域:每家醫院的系統、規則、對醫生的管理都不一樣。而當下的京東健康走到盈利和上市,也只能算是一個好開頭,電商與醫療都是長鏈路,但二者重合度並不高。
京東健康“不計成本”的投入還需要更多,這是它要走到醫療服務核心,真正推動醫療產業數字化的必經之路。而這條長路是否能走通,還需要更多時日來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