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仍在“買樓圈地” 不懼疫情影響
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鼓勵員工居家辦公,如果這成為長期趨勢,辦公空間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此前我們曾報導,紐約曼哈頓的辦公樓空置率上升至12.9%,達到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人們甚至為這些寫字樓設想一種“重生”方式——將辦公室改為保障性住房。
今年,亞馬遜以9.78億美元的價格從WeWork手中購得Lord & Taylor大樓。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原標題:全球城市觀察︱疫情期間,仍在“買樓圈地”的科技巨頭們
澎湃新聞記者李麑綜合
這並非異想天開,新冠陰影下,由於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許多企業暫時叫停了新的辦公樓租賃或購置計劃。但與此同時,科技巨頭們卻在商業地產領域不斷擴張。
根據商業地產數據服務公司CoStar Group的數據,僅在美國,亞馬遜、Facebook、蘋果、微軟,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就佔據了共計5.89億平方英尺(約合0.55億平方米)的空間,這約等於220座帝國大廈的面積,也大於紐約大都會所有辦公空間的總和。與十年前相比,其規模擴張了五倍。
這些空間被用來作為辦公室、倉儲、數據中心、零售店等。值得注意的是,僅在2020年,這五大科技公司所佔據的空間(包括租賃和持有)就增長了四分之一,這也是近十年來的最快增速。
此前美國也曾出現過由某個行業推動商業地產的發展,比如1960年代的製造業。但此輪科技巨頭們的推動力似乎前所未有,房地產投資銀行Eastdil Secured LLC首席執行官Roy March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它們製造了巨大需求。
傳統的租賃之外,科技巨頭們還在利用大量現金儲備“搶購”房地產。
比如,Alphabet計劃投入100億美元,在包括加州在內的11個州建設數據中心和辦公室。僅在矽谷,Alphabet就擁有價值75億美元的房地產,已成為當地第三大所有者。
Facebook也一直在押注紐約市,此前我們曾採訪紐約市立大學城市社會學榮譽教授莎倫·佐金(Sharon Zukin),紐約已成為矽谷之外的美國第二大科技中心,許多科技公司們在此佈局辦公空間。
繪圖Sebastian Villamizar-Santamaria,經佐金授權,圖原刊載於The Innovation Complex: Cities, Tech, and the New Economy
2019年,聯合辦公空間WeWork用8.5億美元購入了紐約的Lord & Taylor大樓,辦公空間面積為66萬平方英尺(約合6.13萬平方米),今年則以9.7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亞馬遜。
據統計,第三季度末,Alphabet已擁有價值399億美元的土地和建築物,而十年前僅有40億美元。而2019年底,亞馬遜持有的房地產價值392億美元,遠高於2010年的10億美元。
但這也引發了諸多抗議,並非所有人都對科技巨頭們張開雙臂,特別是園區入駐和高薪精英們所帶來的士紳化效應。谷歌在2018年宣布放棄在柏林的Kreuzberg社區打造辦公園區,亞馬遜的第二總部也受到反對。
這五家公司已先後承諾,拿出資金,為園區所在地建造可負擔住宅,但相較於他們所推高的房價和租金,批評人士認為這些資金不過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