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發表我國完成的瑞德西韋全球首項最高證據等級臨床研究
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了在中國武漢進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全球首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治療危重症住院患者,並未加快COVID-19的恢復速度,也未降低病死率。
該研究中採用的研究方法即針對一項新藥開展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被公認為是最高證據等級的臨床研究。此次發表的研究更是由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所、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25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實施。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John Norrie教授(未參與該研究)在《柳葉刀》同期發表的述評文章中評價到:“這項研究設計合理,是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隨機試驗,並且實施良好,具有較高的方案依從性,且極少失訪。”
新冠疫情中瑞德西韋的全球首項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試驗
上述研究結果的論文《瑞德西韋用於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Remdesivir in adults with severe COVID-19: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trial)發表於《柳葉刀》。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這個研究是全球第一項關於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研究。4月29日晚,主導這項研究的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王辰院士全程指導參與了這項試驗設計與進行,試驗設計非常完善、在研究過程中執行了最嚴格的標準、實驗結果可信度也是最高的。
該研究是一項根據中國武漢市十家醫院的237名成年人(年齡在18歲及以上)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這237例患者均於今年2月6日至3月12日期間住院,經實驗室確認為新冠病毒嚴重感染的成年人。
“本試驗發現,儘管瑞德西韋安全、耐受性好,但與安慰劑相比並沒有顯著的益處。”曹彬表示,根據這個研究預期試驗設計方案,在中國武漢COVID-19暴發得到有效控制病例減少的情況下,或者在該研究的數據安全監督委員會根據研究方案中設立的終止標準的建議下可以結束研究,並進行數據分析。
在這項研究中,從2020年2月6日至3月12日,共入組了237名經實驗室確診的重症COVID-19成人住院患者。研究的入組條件是,患者必須在發病後的12天內入組,經胸部影像學檢查確認患有肺炎,並且氧飽和度為94%或以下。受試者被隨機分組,接受每天一次瑞德西韋輸注(158名患者;第1天為200 mg,之後第2-10天為100 mg)或安慰劑輸注(79名患者),為期10天。安慰劑組中有1名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退出研究。同時,試驗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標準治療,包括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干擾素和皮質類固醇等藥物。
研究初步顯示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未見臨床顯著改善
經嚴格培訓的研究者使用臨床狀態6分等級量表(範圍從出院(得分=1分)至死亡(得分=6分))評價入組28天內臨床改善的時間。臨床改善定義為與患者的入組等級評分相比至少改善了兩分。
研究發現,兩組之間未發現臨床改善時間有統計學顯著的差異(瑞德西韋組的平均臨床改善時間為21天,相比安慰劑組為23天)。方案中還預設了亞組分析,雖然不如主要終點指標重要,但也有助於充分了解該藥物的療效。在發病後10天內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似乎比接受安慰劑的患者恢復得更快(平均臨床改善時間為18天VS.23天),儘管也沒有統計學顯著差異。
研究顯示,隨機入組後28天內的病死率兩組相似,瑞德西韋組14%(22/158),安慰劑組13%(10/78)。然而,該次要終點的亞組分析發現,在發病後10天之內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中的病死率較低,為11%(8/71),而安慰劑組為15% (7/47),但差異沒有統計學顯著意義。
同樣,對於有創機械通氣的持續時間這一次要終點,雖然兩組之間無統計學顯著差異,但仍可見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要短於接受安慰劑的患者(平均7天vs 15.5天)。兩組在氧療支持時間、住院持續時間或至出院或死亡時間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此外,與安慰劑相比,瑞德西韋治療未顯著加快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標本中病毒載量下降(感染者體內存在多少SARS-CoV-2)或降低病毒檢出率。
作者強調了該研究的幾個局限性,包括兩組患者不顯著差別的治療效果的情況下,並不排除在擴大病例數後存在一定治療效果的可能性。另外在這項研究中,使用了其他抗病毒藥物或者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可能對臨床評價構成影響。還有一點是,試驗藥物是在出現症狀12天以內使用,啟用時間相對偏晚,如果能在早期進行治療可能會對減少病毒複製或者減緩病情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