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會導致糧食危機嗎?這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
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其他15個人道主義及發展夥伴共同發布了《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大多數遭受嚴重糧食不安全影響的人口來自受衝突影響的國家(7700萬人)、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3400萬人)以及經濟危機的國家(2400萬人)。
同時,世界糧食計劃署另一份報告預測: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到2020年底,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IPCCH 3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將增至2.65億人,比2019年增加1.3億。
貧困人口生活將更加艱難
“報告中用的標準比我們通常所說的飢餓標準要更加嚴格,因此其提到的飢餓人口數大大低於通常所說的全世界8.2億長期慢性飢餓人口。”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樊勝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這2.65億人口面臨急性嚴重飢餓,會造成死亡、急劇營養不良或終身不可逆轉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普蓂喆告訴《中國科學報》,IPC全稱是“食品安全綜合階段分類”,是國際組織共同開發的用於衡量糧食不安全程度的指標,分為五個等級。
IPCCH3代表“危機”等級,意味著以下兩種情況之一:家庭食物消費缺口表現為嚴重營養不良或者缺口高於正常水平;只能通過消耗基本的生計性資產或者危機應對措施才能勉強滿足最低的食物需求。而4、5級分別是緊急、災難/飢荒。3級以上就表示需要針對糧食不安全狀況採取緊急措施。
“預測基於55個國家/地區的實際數據。因此,預測結果具有參考價值。”普蓂喆說。
樊勝根指出,2020年有新冠肺炎疫情,還有非洲蝗災,戰亂還在繼續。“大家都在觀察和計算其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情況不容樂觀。”隨著非洲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發展,那裡的飢餓和營養不良人口會更多。
為什麼僅是疫情的影響,就讓全球飢餓人口在短期內幾乎翻倍?對此,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Johan Swinnen認為,封鎖和其他限製商業活動的防疫措施引起的全球經濟衰退,將導致食物消費減少和營養狀況下降。人們的實際收入將減少,用於購買食物的開支也會隨之降低。“收入越少,這種效應就越強,也意味著貧困人口的生活將更加艱難。”
普蓂喆強調了另一個原因,即疫情防控措施直接衝擊食物供應鏈,影響食物的供應數量和供應效率,這將對食物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地區造成很大影響。
全球模型預測顯示,全球經濟每放緩一個百分點,貧困人口數量就會增加2%~3%,即增加約1400萬人~2300萬人。與發達國家相比,疫情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健康和經濟衝擊更大,更易導致貧窮和飢餓。
根據上週預測,全世界經濟將出現3%的負增長,相對於此前3%的增長預期而言,有6個百分點的差距。樊勝根據此推算,全球貧困人口將增加8400萬~1.38億人。“我對報告得出飢餓人口增加1.3億的推測並不感到驚訝。”
全球食物價格應該不會上漲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截至4月16日,至少已有14個國家實施農產品與食品出口限制。
“通過限制糧食出口來保證自己國內的糧食供給,這樣做非常糟糕。”樊勝根說,此前他一直在呼籲避免限制糧食出口。幾天前,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發表了一份會議聲明,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過度波動的不合理限制性措施,以免威脅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糧食安全,尤其是面臨惡劣糧食安全環境的最脆弱群體。“這種情況下,那些此前準備限制糧食出口的國家就要三思而行了。”
普蓂喆告訴記者,主要糧食出口國的出口限制會反過來加劇自身的經濟增長壓力和社會壓力。從實際情況看,越南、羅馬尼亞後來也都對限制措施進行了調整。
目前,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穀物價格指數,除大米以外,所有主要穀物的出口價格連續兩個月下跌。
Swinnen指出,根據經濟模型預測,基於當前食物儲備相對較高、食物豐收、需求下降等條件,全球食物價格應該不會上漲。“食物價格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和消費者的食物囤積行為,而不是市場行情。”Swinnen說,儘管食物價格還沒有出現顯著上漲,但全球貧困人口的食物安全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
普蓂喆建議,持續跟踪全球糧食市場走勢,關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面臨的風險。
穩定糧食生產守好戰略後院
那麼,全球疫情蔓延是否會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對於這個問題,Swinnen說:“根據我們的模型預測、早期經驗性證據和以往食物危機的歷史教訓,答案是’是,也不是’。食物危機的風險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如果你很富有,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但如果你很貧窮,那很可能就要面臨危機了。”
Swinnen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影響的是貧困人口的資產——勞動力。疫情將導致更多貧窮國家的私營部門價值鏈中斷。而公共部門本來為貧困人口提供的食物、營養、健康等扶持項目也因為此次疫情中斷。而且,貧窮國家彌補收入減少的經濟能力較低。
普蓂喆建議,我國要穩定國內糧食生產,守好戰略後院。現在各地春耕生產和夏糧管理進展順利。但也不能忽視農業氣象整體偏差、傳統病蟲害與輸入性蟲害疊加等風險因素。還要密切關注國際糧食市場走勢,防範風險向內傳導。
“作為負責的大國,要持續加強全球糧食安全的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全球農業貿易和市場秩序。”普蓂喆說。
樊勝根則強調,等疫情過後,國內外專家要考慮怎樣增強糧食食物系統的抵抗能力,應對未來可能面對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