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新一輪私有化熱潮或醞釀有公司已在溝通
“一杯咖啡”引發的,絕不僅僅是“杯中風暴”。連日來,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引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愈演愈烈。4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傑伊克萊頓更是直接提醒投資者:“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上。”話音未落,中概股集體大跌。
十年前那場同樣因為信任危機引發的私有化高潮曾給中概股留下深刻印記。而當下,新一輪的私有化熱潮或許正在到來。投行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些有意向的已經在溝通了。”
信任危機成回歸契機
曾操刀過360等中概股回A經典案例的華泰聯合證券董事總經理勞志明,眼下正密切關注中概股動向,“我覺得中概股正遭遇的信任危機是一個契機,會加速中概股回歸的進程,一些有意向的已經在跟我們溝通了,我們也做好了準備。”
赴美上市潮和退市回歸潮從來都是相向而行。
據海通證券發布的研報,截至2019年底,從美國三大交易所摘牌的中概股共107只,摘牌佔比30.8%。特別是2010年以來,已有49家中概股公司董事會收到一或多買方的私有化要約。
圖片來源:海通證券研報
2010年以來,中概股私有化回歸形成高潮的原因很多,但2010年和2011年,東方紙業、綠諾科技、多元環球水務和中國高速,遭渾水做空後股價大跌並被停牌或摘牌而引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則成為重要的轉折點。
歷史正在重演。
4月23日,中概股被無差別集體獵殺,嗶哩嗶哩大跌7.25%,拼多多大跌5.71%,唯品會大跌7.64%,寺庫大跌10.59%,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中概股也未能倖免,紛紛以下跌收盤。
圖片來源:Wind
4月21日,SEC官方網站發布一份重磅聲明,指出新興市場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無法獲取審計底稿等問題,存在重大投資風險,中國作為新興市場代表被提及了21次。4月23日傑伊·克萊頓的言論,更是火上澆油。
這對很多優質的中概股公司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
“我覺得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會導致中概股的估值進一步承壓,特別是優質的中概股被錯殺;二是將面對更多的做空和SEC更嚴厲的監管,會大大提高維持上市地位的成本。”國內某PE負責人王剛(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勞志明認為,瑞幸咖啡事件引發的信任危機會讓中概股因此遭受歧視,令“無論準備境外上市還是已經上了的,都不會特別好過。”因此,他建議優質的中概股公司“還是考慮下回歸吧”。
面對可能到來的新一輪中概股私有化回歸熱潮,不少投行已經全力備戰。
“我們已經把中概股私有化當作今年工作的一個重點。而且,我們已經在捋名單了,哪些是可能回來的,哪些是值得回來的,並已經有專門的項目組在分別跟進了。”勞志明表示。
赴美上市或落潮
中概股遭遇的信任危機,影響的不僅是已經上市的,還有準備上市的。
據媒體之前報導,2020年1月,理想汽車已申請在美國IPO,計劃籌資至少5億美元,最早於2020上半年上市。而在瑞幸咖啡事件發生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微博轉發評論陸正耀的回應時直接開罵,“詐騙犯!”
李想的憤怒不言而喻。十年前的那場中概股信任危機,曾讓中國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進入赴美上市空窗期,眼下同樣的擔心正在加劇。
在今年1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納斯達克總裁Nelson Griggs還表示,有30家中國企業正在美國證交會備案準備上市,相信2020年中國企業仍會在IPO市場有不凡表現。
一家原本打算今年赴美上市的國內獨角獸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的股東都是美元基金,所以還是要去美國上市,但現在這種情況,節奏上肯定要緩一緩了,挑一個更好的時機吧。”
王剛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除了上市的節奏可能因此放緩,很多企業的上市路徑可能也要重新設計,比如,拆掉紅籌架構,轉而尋求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
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內資本市場則通過不斷改革,“築巢引鳳”。
海通證券指出,隨著A股制度不斷完善,無論對於海外上市的中概股,還是打算上市的國內企業,吸引力都與日俱增。比如科創板及註冊制試點落地,對公司盈利等上市條件放寬限制,為企業上市提供了更多便利。
圖片來源:海通證券研報
證監會4月24日消息,證監會根據2019年現場檢查情況,對部分申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進行分類處理,2019年6月以來,證監會分兩批次啟動了對86家首發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截至目前,84家企業已完成檢查工作,累計30家已撤回申請終止審查。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對近200家企業進行現場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作出分類處理,對存在嚴重問題的首發企業及中介機構分別採取行政監管措施、立案稽查、作出行政處罰等監管手段,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保持高壓態勢,堅持從嚴審核、嚴把質量關,有效減少企業“帶病申報、搶跑佔位”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