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補貼新政首設30萬元門檻特斯拉為何反向漲價?
新能源補貼新政正式落地。4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新能源補貼政策從2020年延長至2022年,原則上2020 -2022 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該通知從發布即日(2020年4月23日)起實施,過渡期直至2020年7月22日。此外,新政還首次設置了價格門檻、年度補貼數量上限等。
作者:武子曄
原標題:新能源補貼新政首設30萬元門檻,特斯拉為何“反向”漲價?
補貼退坡平穩
“退坡10%的力度,體現了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政策。2019年退坡的幅度太大,綜合補貼退坡幅度達到了70%,導致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今年退坡10%,從技術角度來說,基本上等於說沒有退坡,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很大。從政府角度來說,今年年底要完成2012年提出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0萬輛的目標,去年年底保有量達到了381萬輛,要完成500萬輛的目標,今年還要生產119萬輛。而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比要達到25 %,補貼政策延續兩年是保證2025年目標的完成。”汽車分析師張翔今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新時代證券開文明看來,退坡10%意味著2020年乘用車單車補貼降幅在1800~2500元,較2019年1.6~2.7萬元補貼降幅平緩,2019年7月以來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頹勢有望扭轉;動力電池產業鏈,以單車55KWh計算,2020年單車補貼的下降對應的動力電池售價降幅較低,為32~45 元/KWh,有利於緩解動力電池產業鏈的降本和回款壓力。
在此次新政中,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提升了對續航里程的要求。2019年補貼標準規定純電動乘用車工況法續航里程不低於250公里,新政則將此調整為不低於300公里。不過,2020年保持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等技術指標不作調整,2021-2022年,原則上保持技術指標總體穩定。
川財證券發布的一份研發稱,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堅持“扶優扶強”,通過不斷提高技術門檻等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已取得明顯進步,在提升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與產品安全性的矛盾愈發凸顯之時,2020年補貼新政保持大部分技術門檻指標要求不變,給予企業穩定的預期,鼓勵企業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安全可靠性,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此外,新政鼓勵公共交通電動化發展,2020年補貼標準不退坡,2021-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這樣的補貼穩定的態度是很好的拉動出租網約車需求的措施,有利於城市環境改善和新能源車需求的穩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首設價格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政首次設置了價格門檻,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為鼓勵“換電”等新型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對採取“換電”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執行30萬元限價要求。此外,新政還首次設置了年度補貼數量上限,原則上每年補貼規模上限約200萬輛。
“30萬的門檻估計是為了限制特斯拉而設計的,但是卻給了特斯拉降價的理由和必要性,標準版可以把價格拉到30萬,補貼後27萬多。最後補貼也給特斯拉了,而價格下降又會打擊20-40萬售價的國產車,這麼簡單的變量很容易計算。”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微博上如是說。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今日也公開表示,判斷大概率年內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補貼後會降價到27.75萬元,比當前價格33.9萬元下調6.15萬元。“在這個價位上,原來15~40萬元售價的電動汽車競爭壓力只都會明顯加大,不會縮小,大家應都做好準備。但是對客戶利好,對市場蛋糕做大利好。”
“在傳統車上,30萬是豪華車的一個分界線,30萬以下屬於經濟型轎車和中級轎車。目前,市場上很多新能源汽車,如特斯拉、寶馬等都屬於豪華車,他們也能拿到補貼,但買這些車的人一般屬於中產階級,補貼應該應用給普通老百姓來買經濟型轎車。這個政策可能會促使特斯拉加快國產化的進度,因為國產化比例越高的話成本就會低,從而通過降價盡可能多的獲取補貼,這樣也會對其他的廠家造成打壓和威脅。”張翔對記者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特斯拉中國卻上調了Model 3售價,其官網顯示,中國製造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和長續航版售價分別上漲4500元和5000元,目前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後售價為30.355萬元,長續航版為34.405萬元,而明年一月才開始交付的高性能版售價不變,仍為41.98萬元。
張翔指出,到今年7月份,補貼過渡期後新政正式實施,特斯拉到時候很可能會再宣布降價。目前特斯拉產品供不應求,現在漲價可以多賺點錢。
而對於年度補貼200萬輛的數量上限,財政部方面稱,參考國際經驗,中國從2020年開始設定每年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上限約為200萬輛,約占我國年度汽車銷售總量的8%,按此規模到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效益將進一步提升,產品綜合性價比將進一步提升,加上非補貼等政策有效接力,產業可逐步向市場化發展平穩過渡。
“這是對補貼整體預算控制的一個有效措施。”張翔對記者表示,這種先到先得的補貼方式將激勵車企最大力度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