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工程首次成功實現3D現場打印
如果一個建築的石塊磚型不是整齊劃一,而是形態各異,造出的建築會是啥樣?4月23日,全國水利工程建設首次實現3D技術現場打印,並成功運用於蘇州河堤防改造項目,讓蘇州河堤造型凸顯“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特色。
蘇州河堤防達標改造工程是上海市重點工程,其中3D打印技術具體用於項目的箱型砌塊生產製作。
這些箱型砌塊是如何用3D打印出來的?
通過視頻採訪,記者觀察到,在打印現場,打印機器與電腦連接,機內裝有高強度砂漿作為“打印材料”。隨著“打印噴頭”的來回移動,噴頭中擠出的砂漿,按照電腦中的圖紙樣式一層層疊加起來。只需一個小時,一塊預製箱型砌塊便成型了。打印全過程由電腦程序操控,打印誤差低至3~8毫米,精度遠超傳統預製工藝,還可實現複雜節點的完整打印,標準化程度更高。
“3D打印出的箱型砌塊不受模板限制,造型靈活多變。”中鐵二十三局項目技術人員說,可做個性化定制,讓河岸線更美觀流暢。
3D打印技術有效實現了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環境污染的“三降低”。
相比傳統預製工藝,單塊施工效率縮短70%~80%;生產時間減少60%~80%。砌塊直接打印成型,不需模板及配套材料。現場無泥沙、磚石、粉塵,減少了施工噪聲污染和廢料產生量。
業內專家表示,將3D打印技術直接運用於工地現場,運用計算機和控制技術,將傳統的砌磚、澆築等人工工序轉變為工業自動化智能操作,大幅提高了施工質量和效率,實現了綠色低碳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