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後新冠時代”全球可能出現十大變化
韓國《朝鮮日報》21日通過對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副主任切爾內瓦、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比利時布魯蓋爾研究所主任沃爾夫等24位全球知名學者的訪談,總結出新冠肺炎結束後,全球即將發生的十大變化。報導認為,這些變化有可能完全改變人類社會各領域的規則。
一、全球化陷入停頓,人員、資本不再跨境流動,各自逃生或成為時代主旋律。未來全球產業鏈很有可能圍繞國家或地區進行重組,反全球化或成為後新冠肺炎時代的國際秩序特徵。
二、“大政府”成為主流,以戰時標準嚴格管控新冠疫情或成普遍現象。這似乎預示著集體主義的回歸。
三、世界經濟的“日本化”。美歐雖為阻止經濟衰退四處撒錢,但如同日本所經歷的“失去的20年”,這將提高國家債務,最終陷入經濟長期低增長態勢。
四、歐盟存亡危機。疫情加重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的經濟危機,歐盟內部不均衡問題愈發嚴重。
五、中國國際地位可能會“凌駕於美國之上”或“在國際上受到更多質疑”。專家對後新冠時代中國的地位看法不一。樂觀者認為中國比美國更早擺脫新冠危機,全球影響力也將水漲船高。但悲觀者認為,中國防控疫情的表現仍“很難”被認為是世界中心國家。
六、民粹主義抬頭。疫情讓很多國家社會兩極分化更加嚴重,這將成為民粹主義的土壤。為阻止疫情蔓延,多國關閉的產業大多是飯館、酒店等服務業,一旦大量低收入勞動者失去工作,將拉大社會貧富差距。
七、居家辦公成為潮流,而且居家辦公或導致家務勞動重新分配,女性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機會或將提高。
八、握手將成為歷史,保持社交距離或將成社會新標準。此前必鬚麵對面解決問題的領域,很可能出現線上等新的替代方式。
九、或誕生“新冠肺炎世代”。20多歲的年輕人或將長期陷入找工作難的境地。如同經歷過上世紀初大恐慌的人們會保持節約的習慣一樣,新冠肺炎也會給新一代打上終身烙印。
十、更尊重環境。新冠肺炎可能改變人類對環境和科學的認知,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