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矽谷創企快速裁員想活下來等待下一波繁榮
矽谷初創企業的座右銘通常是“快速行動,打破常規”,現在則成了“當機立斷、快速斷臂求生”。弗朗西斯·戴維森(Francis Davidson)所創辦短期租房網站Sonder去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投資者資金大量湧入的推動下,如何擊退十幾家新的競爭對手。他管理的是一家價值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
如今由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4月份公司銷售額減少了至少一半,而固定成本依然存在。他的工作是成了爭取更多租賃優惠,拒絕客戶的退款要求,裁掉三分之一的員工。
對於習慣了風險投資家源源不斷地向他們灌輸創業夢想的科技創業者們來說,疫情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近年來,投資者向各類初創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投資範圍甚至遠遠超出科技領域。低利率推動下的廉價資金使得投資者能夠支付這筆費用。
當疫情來臨之時,很多創始人仍在遵循一種“要么做大,要么回家”的方法——一些人稱之為“閃電戰”。但現在,他們必須迅速成長,通過艱難抉擇來節省資金。
這對美國風險資本支持的私營企業僱傭的200多萬人來說是個壞消息。這一數字還不包括Uber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數百萬零工經濟員工。儘管食品雜貨和包裹快遞業務出現了增長,但無法彌補造成的損失。
這種回落也可能是暫時的。雖然經濟收縮程度很深,一旦疫情威脅消失、整個世界恢復正常,所釋放的巨額貨幣和財政刺激可能會帶來另一輪繁榮。如果說亞馬遜的送貨服務和Zoom視頻會議是某種指標的話,那麼技術可能對疫情后生活產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大的影響。倖存下來的科技初創公司有望搭乘下一波浪潮。
但對許多人來說,順利到達彼岸意味著削減工資,將營銷預算削減至0;取消額外津貼,要求供應商延長付款期限,並為獲得額外資金而撓頭。
據相關數據顯示,最近約250家美國初創企業共裁員近2.5萬人。很多創業公司的業務都陷入了困境。
據PitchBook的數據,去年投資者向美國初創企業投入了1360億美元,略低於2018年創紀錄的1410億美元。對一些企業家來說沒有開支的紀律。富裕的投資者和無限資本消除了企業的盈利壓力。現成資金也讓初創公司得以更長時間地保持私有化,避免了公開市場審查。
去年情況開始有所變化。Uber、Lyft和WeWork等幾家大型私營公司發現,投資者不會容忍無休止虧損。儘管如此,大多數初創公司仍將重點放在增長上。
隨著疫情帶來的重擊,一些創始人發現銷售額不僅是直線下降,而是已經停滯。投資者紛紛撤回了收購要約或改變條款。那些仍然願意為初創公司提供資金的人一夜之間獲得了巨大的談判籌碼。Airbnb最近幾週以接近10%的混合利率借到20億美元。其中一些銀行有權以比三年前估值低40%的價格購買股票。
很多公司創始人表示,風投資本家新投資的數量少得多,同時專注於如何幫助現有的投資組合公司。
戴維森縮減了公司開支、裁掉部分員工,但最大的難題是租約。他通過談判獲得了2000多萬美元的讓步,仍希望得到更多。他說,公司已經簽署了一份從投資者那裡籌集更多資金的投資意向書,但拒絕透露具體條款。
“我們的策略是堅持到底,”戴維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