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皮膚為啥會變黑?多黏菌素B“搗鬼”
馬上要離開武漢,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專家詹慶元最不放心的就是兩位特殊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位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生易凡,另一位是泌尿外科副主任醫生胡衛峰。
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治療中,這兩位患者都使用了“人工肺”(ECMO),並成功撤機,最終被挽回了生命。目前,胡衛鋒能與人正常交流,易凡可以自主下地站立。
而在北京衛視《生命緣》的一段視頻中,這兩位患者黝黑的皮膚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到底是新冠病毒毒性太強,還是在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副作用,才導致了皮膚變黑?
多黏菌素B“搗鬼”
據中日友好醫院微信服務號稱, 上述兩位醫生患者於1月底確診新冠肺炎,病情進展迅速,3月2日轉至中日友好醫院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分院負責的重症病區,當時患者病情極其危重,在呼吸衰竭的基礎上有多器官功能受累和嚴重的繼發感染。控制感染是搶救兩位醫生患者生命的關鍵治療措施,根據病情需要,他們對兩位醫生患者使用了多黏菌素B等藥物進行治療。
那麼,救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為什麼要用多黏菌素B?藥物引發皮膚變黑的反應在臨床用藥中多見嗎?
面對《中國科學報》的採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曾繁典表示,這兩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救治時間較長,並出現呼吸衰竭繼發嚴重感染。這種情況下的繼發感染病菌必然已對常用抗生素如青黴素類、頭孢類及氨基苷類抗生素形成耐藥,此時使用對耐藥菌有效的多黏菌素B是必然的選擇。事實證明這種治療確已有效地控制了繼發感染。
大多數患者持續使用多黏菌素B這種藥物後都會在頭面部、頸部以及四肢等部位出現色素沉著,使得皮膚顏色變深。而停止使用多黏菌素B後,患者皮膚黑色逐漸消退並恢復正常。
多種藥物可致皮膚顏色變深
“其實,這種現像多見於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引發皮膚色素沉著的藥物有多種,而抗微生物藥物是最常見的一類。”曾繁典說,除多黏菌素B,抗結核菌藥吡嗪酰胺、抗真菌藥酮康唑、抗瘧藥氯喹都可能引發皮膚色素沉著,甚至常用的抗生素米諾環素、頭孢氨芐都可能導致皮膚顏色變深。
此外,治療惡性腫瘤的化療藥物,如氟尿嘧啶、環磷酰胺、博來黴素、阿糖胞苷、白消安等,也可能引發皮膚色素沉著,出現皮膚變黑的反應。
“因此,臨床用藥特別是用藥療程較長時,注意觀察皮膚顏色改變,也是我們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的一種最直觀的辦法。”曾繁典說。
查詢資料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有專家還提出,肝臟功能異常也容易導致皮膚色素暗沉的觀點。他們認為,新冠病毒首先侵犯的是人體的肺部,還會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心臟等器官。而一旦肝臟受損,當鐵質進入身體後不能由肝臟進行代謝和儲存,它流入血管後,就導致血液中的鐵含量增多,這樣的血液供應面部皮膚後,就容易造成臉色發黑。
變黑機制尚未清楚
藥物導致皮膚變黑機制是什麼?對此,北京醫院藥學部朱願超在《健康報》醫生頻道微信公號上撰文稱,這一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朱願超指出,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1.藥物直接刺激表皮黑色素細胞形成從而導致色素沉著。2.某些藥物具有抗腎上腺素作用。當腎上腺素生成減少時,酪氨酸轉變成黑色素也隨之增加。3.藥物致使酪氨酸酶抑製劑遭到破壞。4.有些藥物可直接影響腦垂體中葉,使之釋放黑色素細胞刺激素(MSH)並增加活力。MSH能作用於哺乳類動物、兩棲類動物的黑色素細胞,促進黑色素形成。5.對血管造成損傷,使血管壁通透性改變,造成靜脈壁的增厚和炎性改變, 形成色素沉著。
不過,他同時表示,藥物引起的色素沉著多數是可逆的,發生色素沉著時,在停用致病藥物後,大部分患者色素沉著可逐漸恢復,未恢復者多為角膜及晶狀體的色素沉著。“對於已有皮膚色素沉著的患者,應警惕其是否存在眼部病變,並建議患者接受進一步的眼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