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頻繁變臉內容從業者會因此受益嗎?
微信公眾號正在悄然變臉。每一次微信的風吹草動都飽受關注,而公眾號的變動更是如此,因為這關乎上百萬內容從業者的生意。近兩週來,界面新聞記者梳理髮現,微信對公眾號的諸多功能進行了優化和改動,其中包括公眾號打亂推送時間線、文章評論支持蓋樓、增加專輯功能等。
記者陸柯言徐詩琪
不過,以上功能目前都處於灰度測試階段,僅有少部分用戶能夠體驗到。至於何時能夠真正上線,微信尚未給出說明。
打亂公眾號推送時間線
這是此輪改版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部分。
據InfoQ報導,近日部分用戶在打開訂閱號界面後,各個公眾號的推送消息並不像往常那樣按時間線排列,而是被打亂了。
圖片來源:饅頭商學院
微信官方對此回復稱,目前正在對訂閱號消息列表進行灰度測試,暫時只有少部分用戶可以體驗到該功能。
將時間線打亂並不是微信的主要目的。微信方面表示,推出這一功能的目的在於優化用戶的閱讀效率,將用戶收到的訂閱號推送按照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用戶對訂閱號的喜愛程度以及群發文章的內容質量來排序。
至於將用何種標準來評判訂閱號的優質程度及文章的內容質量,微信並未具體說明。許多從業者猜測,公眾號的推送方式會越來越接近算法推薦。
但可以明確的是,被排在後面的消息並不會消失,用戶仍然可以通過點進訂閱號主頁來查看歷史消息。
而對用戶來說,可能會因此錯過部分最新消息。不過,微信支持用戶將喜愛的公眾號設為“星標”,這樣就可以在其推送的第一時間得到提醒。
微信文章評論可蓋樓
微信還更新了一個較為有趣的嘗試:支持在文章評論中進行“樓中樓”回复,增強號主與讀者之間的互動。
圖片來源:饅頭商學院
目前,該功能支持用戶和作者的多輪互動,但在單條留言中不支持多對一的互動,仍僅限於一對一。並且,用戶和用戶之間還無法互動。微信稱,該功能之後會逐步完善。
此外,同一條評論下可以進行多次回复,但是超過三條會被自動折疊,點開才能查看。
公眾號文章留言區已經很久沒有過變動了。條漫公眾號“大人別出聲”聯合創始人曉莉對界面新聞表示,這一個功能早該到來了。
“以前公眾號的互動性很差,有的時候用戶發了一條留言,我們回復之後,他想要跟進就得重新留一條新的,但是後台很亂,我可能就忘掉這個人留過的言了。”曉莉說。
公眾號可創建內容專輯
一周前,據新榜報導,微信公眾號後台將原“頁面模板”升級成了“專輯“功能。
通過這一功能,公眾號可以創建專輯,並添加原創內容作為專輯內容。專輯文章的頭部會顯示專輯信息,用戶可以訪問專輯進行連續性閱讀。此外,專輯支持分享好友或朋友圈,也可以收藏到微信。
專輯還支持自定義封面、名稱和簡介。點進專輯後,專輯會顯示該專輯內文章的閱讀總數,單篇最多計數10萬。
有業內人士猜測,專輯功能的上線是為知識付費做鋪墊,比如做成知識付費專欄。
這或許是一筆不錯的生意。據愛範兒報導,在微信灰度測試訂閱號付費的兩個多月時間裡,超過14000個公眾號開通了付費閱讀,最高的一篇文章收入23萬元(單篇定價25元)。
“號內搜索”功能優化
微信公眾號體系內的搜索功能也得到了優化。
以往,每個微信公眾號都提供搜索功能,可以搜索該公眾號的所有歷史發佈內容。此次功能優化後,用戶可以選擇只搜索最近讀過的內容。另外,還可按發佈時間排序和閱讀量對搜索結果進行排序。
公眾號主若想添加此功能,在後台添加搜索組件即可,同時可設置數量不超過6個的關鍵詞。
從業者怎麼看?
自媒體“我要Whatyouneed”創始人陳裕明對界面新聞表示,蓋樓、專輯等功能都屬於功能性的優化,如果能讓運營工作更方便,會考慮使用。他更感興趣的是推送時間線打亂的變動。
“我一直以來都比較警惕,當數據來幫助我來做決策的話,我會質疑這個算法是否真的幫助了我。”陳裕明表示,他會持續關注微信的評價機制,什麼算優質文章、如何去計算用戶的喜好,微信都沒有公佈,只能暫且先觀察數據的變化。
一位娛樂公眾號主對界面新聞表示,他最關心的也是時間線的打亂。“微信的流量分配會越來越不均勻”,“如果按照最新的排序邏輯,流量只會越來越往頭部公眾號集中,腰部以下的號主生存會更加艱難。這固然刺激了公眾號從業者去做優質內容,但現在做公眾號已經越來越難出頭了。”
正如微信官方所說,在用戶層面,這可能是一種優化閱讀效率的做法。許多用戶關注的公眾號都在上百個甚至數百個,這導致他們越來越沒有耐心去打開每個號進行閱讀。
但也有人保持樂觀。
“業界一直在期待微信新功能,來改革現有的公眾號創作和消費習慣,好像那樣就有機會把所有的人拉到新的起跑線,又有新的’紅利期’可以搶占了。”自媒體“北方公園NorthPark”創始人周先生認為,不用太盯著公眾號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小機構,最重要的是內容本身,然後再考慮有什麼合適的形式、平台、渠道能夠使用。
除了公眾號的變動之外,微信也在近期進行了一些功能改動。比如在iOS端上線暗黑模式,以及支持群聊名稱修改備註。雖然暗黑模式至今用戶評價好壞不一,但也算是微信對於用戶高呼聲需求的一次積極回應。
也有部分內容從業者開始轉移目光。4月間,越來越多其它平台的KOL先後入局視頻號,同時微信也開始對大量用戶開放視頻號的創作和觀看權限。
儘管視頻號尚在內測階段,最終將會以什麼形式展現尚不明晰。但可以期待的是,在做內容這件事情上,此輪變動不會是微信在今年的唯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