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摸錢包數錢將成往事
近日,網絡曝光農行、工行等國有銀行正在進行央行數字貨幣DC/EP 的圖片。同時,媒體消息稱,國家正在深圳、蘇州等地進行數字貨幣試點工作,其中蘇州的國有企業和機構,員工工資中交通補助的50%,將以央行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央行數字貨幣試點工作的新聞出現後,也引發了多方議論。近日的央視也在節目中,向人們普及了關於央行數字貨幣DC/EP 的一些基礎信息。總的來說,作為法幣的數字形式,央行數字貨可以被看成人民幣紙幣的“數字形態”。數字貨幣有流通成本低,易維護,匿名性但可追踪,同時能在離線情況進行交易等優勢。
同時,作為不同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交易形式,央行數字貨幣如果成功發行,也將對先行的移動支付格局產生一定影響,在移動支付中存在感較低的銀行將有機會突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把持的支付市場局面。
手機裡的“人民幣”
提到數字貨幣,估計有人會想到專門割韭菜的“幣圈”發行的各種空氣幣,但其實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DC/EP 和區塊鏈的幣有著本質上的不同。DC/EP 的全稱是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的縮寫,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價值,來自於不同系統的共識機制,而央行數字貨幣價值等同於物理的人民幣紙幣,或者可以這樣理解,央行數字貨幣,就是存儲於數字設備上的人民幣的數字形式。
既然有紙幣,為什麼央行還要發行數字貨幣,因為後者俱有很多前者不具備的特性。首先,數字貨幣以數字形式進行流通,不需要印鈔和物流環節,節省了人民幣在流通環節的成本。其次,匿名性,數字貨幣可以實現類似紙幣一樣的匿名交易,而通常我們平時用的移動支付,每一筆都會在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上留下痕跡。同時,雖然可以匿名交易,但是當有大量或者可以交易發生時,這些貨幣的來源和去向又是可追踪的,能夠在日後找回,而使用紙幣則無法做到這點。
同時,由於使用的技術不同,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實現雙離線交易,即便在地鐵、飛機等離線的情況下,同樣可以實現交易。在網上曝光的銀行數字貨幣錢包圖片上,可以看到有“碰一碰”按鈕,暗示線下的兩個用戶,可以實現碰一碰轉賬,正如生活中的兩個人可以互相給對方紙幣一樣。
人們該如何獲得央行的數字貨幣?根據央視介紹,央行的數字貨幣使用雙層管理模式,即央行會將數字貨幣“批發”給商業銀行或者第三方機構,而後者將會在央行提供同等金額的準備金;然後,普通用戶可以向銀行和機構,用現金或者存款來換取等額的數字貨幣,即“零售”環節。
具體表現是,每家銀行和機構都會出現一個“數字錢包”,用來存儲用戶的數字貨幣,這個錢包可能是一個單獨的App,也有可能被整合到現有的應用之中。
移動支付“新窗口”
說到手機上的人民幣,有人會說這樣的“數字貨幣”,我們每天用的移動支付不是一樣的嗎?其實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因為像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使用的,其實是用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即M0 法幣+活期/定期;而央行數字貨幣,則是單獨存儲於數字設備中的數字資產。例如,同樣是100 元人民幣,在商業銀行賬戶中只是一串數字,而在數字錢包中,則可能體現為一個50 元的數字貨幣和5 個10 元的數字貨幣存檔。
目前,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國每年移動支付的金額達到數万億人民幣,而移動支付市場目前基本被支付寶和移動支付平分。而此次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可能會給移動支付行業格局帶來新變化。此前一直淪為互聯網平台“清算工具”的商業銀行,現在可以數字貨幣的機會,向廣大用戶推廣自己的數字錢包和移動支付方案。
當然,目前的移動支付巨頭,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財付通),同樣可以作為機構,獲得分發和流通數字貨幣的資格。事實上,過去兩個月,支付寶就密集發布了數條關於數字貨幣存儲、流通以及數字錢包方面的專利文件,可見阿里在很早就已經加入到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流通環節之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極有可能在現有App 中集成數字錢包功能,構成數字貨幣和銀行賬戶的雙重支付功能,來穩固自己移動支付的優勢。
“幣圈”請冷靜
央行數字貨幣試點新聞出現後,早已冷清許久的“幣圈”迎來久違的喧囂。匯金股份、高偉達、飛天誠信等以“數字貨幣”為概念的股票逆市飛漲,就連一直看跌的比特幣,價格也突破了7000 美元大關。
一時間,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和比特幣互換;法幣可以合法進入“幣圈”;DC/EP 可以炒了等傳聞甚囂塵上。可惜,正如文中所說,央行目前試點的數字貨幣,其本質是流通法幣的數字形式,和比特幣這類所謂的“數字貨幣”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而想著“炒幣”的投機客,可能要失望了,因為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數字化的人民幣,只會在銀行和機構進行1:1 兌換,根本沒有炒幣的空間。
其次,我國目前禁止法幣兌換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而如果DC/EP 正式使用,不僅不會出現DC/EP 與比特幣兌換的情形出現,而且非法兌換比特幣的行為,反而會因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而更加容易追踪。
最後,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央行數字貨幣採用的是區塊鏈的形式,當然,DC/EP 在例如身份驗證、公鑰及密鑰等環節可能藉鑑了區塊鏈技術,但不能說明DC/EP採用的就是區塊鏈。
所以,不管是“幣圈”,還是“鏈圈”,目前和央行數字貨幣的關係並不大。想要藉DC/EP 機會“割韭菜”的投機人群,還是冷靜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