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青你2》的“重新定義女團”只是口號嗎
這幾天,我的同事小魚給我分享了一種新型解壓方式——看《青春有你2》。我十分迷茫,這不是一個女團選秀綜藝嗎,既不像搞笑綜藝一樣能夠讓人跟著樂,也不像旅行綜藝似的雲端體驗慢生活,有什麼解壓的。
新浪科技池之
小魚很無語:“可以吐槽!吐槽你懂不懂!”她說,她和朋友每週四、週六《青春有你2》播出前,都要互相問對方“今天罵嗎”,然後邊追更邊吐槽,完成當日社交任務的同時,順便緩解一下身心疲憊。
於是我更迷茫了,看個選秀而已,給選手投票,為舞台點贊,向熟人推薦……這都是常規操作,討論歸討論,哪有那麼多可吐槽的?
直到我在偶爾正常倍速、經常2倍速的前提下把12期囫圇看了一遍,再結合動不動就躥上去的熱搜,我終於明白了她的意思。不吐槽不行啊,這哪是“重新定義女團”,這是“重新定義話題和流量”。
要實力還是要話題
說實話,《青春有你2》的熱搜真的超級多,你可以不為愛奇藝貢獻日活,但你架不住它霸占你的微博。
“XX排名”、“XX直拍”這樣簡單粗暴的熱搜好歹還和內容本身有關,“XX好暖”、“XX很颯”雖然還停留在初印象層面,姑且也算一種安利。到“淡黃的長裙”系列時已一發不可收拾,魔音貫耳,偏偏又哪哪都是,腦內自動循環播放這麼幾句,誰還記得這首《Melody》裡其他選手演繹的部分是啥?就當做是一場夢,醒來發現不感動,因為是噩夢。
請繼續循環
初評級同樣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一共佔了四期,還是分上下的。第三期的命名看上去像蔡徐坤和虞書欣之間的個人訪談,第四期更狠,直接給林小宅來了個TED講座。為話題選手製造話題,話題所帶來的流量再作用於綜藝本身,選手多鏡頭,公司滿意,節目大曝光,平台滿意,的確打得一手好算盤。那觀眾的不滿意怎麼算?
我的直男同學張經理就很有意見,他喜歡的喻言初評級是A,至於鏡頭,可能半分鐘都沒有。“我想看有實力的妹妹表演啊,全程跑調還拉滿進度條,不覺得浪費嗎?搞那麼多落淚自白有什麼用,這是藝術人生嗎?”可惜節目組感受不到他的憤怒,只有我經常能看見他在社交平台上帶著感嘆號的狂吼,主要集中在深夜,估計是剛看完最新一期,平復心情失敗,不得不發洩。
實力給流量讓位,專業度向話題屈尊,輿論場上,戀情、八卦、衝突替代了訓練與表演場景,成為主菜,原本最應該被關注的舞台反而淪為佐料。101系選秀有別於傳統選秀,更強調自然養成和過程陪伴。儘管本土化后賽制會存在差異,觀眾依然是選手命運的重要決定者。正因如此,呈現選手成長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沒有體現,談何Pick?更何況,拋開話題狂歡,又剩下了什麼?這就是所謂的“重新定義女團”嗎?
女團選秀只會這個?
這是愛奇藝三年來首次推出女團選秀綜藝。作為2020年第一季度的S級項目,其延續《青春有你》IP,由原班人馬打造。
不過,操盤手對女團和男團選秀綜藝的打造方式和策劃風格,可謂大相徑庭。
我的朋友、追星能手大江至今仍在《青春有你》的坑里蹲著,用她的話說,愛奇藝是她2019年上半年打開次數最多的App。《青春有你》的正片、直拍、花絮、衍生視頻都被她刷遍了,現在還時不時點進去看兩眼,看完眼淚汪汪。
《青春有你》最終成團UNINE
我問原因,她用一種“就這樣吧我認了”的語氣答道:“我是One Pick(即只會為一位選手投票),送他出道其實就結束了。但青人(即參加《青春有你》的全部選手)關係太好了,他們隨便互動一下都能讓我想到大廠的那些日子,大家都在的日子。”
誰說不是呢?男團選秀堪稱把兄弟熱血打造到了極致。少年們一個個身懷寶藏,晝夜兼行,攜手並肩走在通往王座的荊棘之路上,你幫我糾正一下動作,我帶你感受一下Rap,絕不藏私。宿舍相處也融洽,寒風里三三兩兩去便利店,他離開時他們彼此擁抱紅了眼。講團魂、夠義氣、有感情,這些怎麼到女團選秀就全變了?
剪輯哪在乎姐妹情深?正片裡,在虞書欣宣布組內C位誕生後,莫寒表示想重新爭取,兩人一個繼續勸說,一個唉聲嘆氣,場面尷尬。但在會員完整版中,這一段發生在虞書欣投票之後,結果確定之前,且以一個擁抱收尾,全組氛圍融洽。
原話究竟是什麼?
還有申潔與王承渲的C位之爭,以為是四胞胎抱團導致後者無緣C位,終於在彩排中得到肯定,並收穫觀眾認可的白雪公主故事。後來發現所謂的肯定是被剪輯出來的,實力不是相差懸殊的,公演鏡頭是比C位還多的,攻擊是會二次轉移的。
剪輯順序直接影響了屏幕前觀眾對於選手的認知,少女各懷心事,互扯頭花、對吼狠話,一入大門誰管誰。這不是《青春有你2》,是性別刻板強化之下,被擺佈的《青春有你就沒我》。
“修音、亂剪、特效”三殺
張經理告訴我,《青春有你2》的剪輯非常神奇,總結起來大概是“失憶式剪輯法”。
選手們正在唱唱跳跳,突然插播場外對話,切回去後重新來一遍,整段表演硬生生斷掉,再連上時觀眾積累的期待都消耗沒了。更厲害的是大塊大塊地重複,直接從上一次結束的地方開始不行嗎?不行,一定要再往前一點,好像怕觀眾忘了什麼細節。於是,流暢的表演腰斬後勉強銜接,反反复复。就像上官喜愛、許佳琪和孔雪兒的Battle,是不是湊進去的另說,把三個人剪到一起不行嗎?
大江分析,可能是錄製受限,素材真的太少了,剪無可剪,又要湊滿一期的時長,不得已而為之。明白,那公演的鏡頭穩一點好嗎,剛認出來是誰,唰地一下拉遠了,看不清臉也看不清動作,整那麼多特效幹啥啊!
不能不提的還有修音,秦牛正威初評級就帶來了一首充斥著驚人電音的《旅途中忘記》。這只是開始,蔡卓宜的飯拍與正片一比,組內第一的成績也遭到了質疑。而在備受期待的《十面埋伏》裡,選手們甚至在進行大幅度舞蹈動作的同時氣息平穩地唱完整首歌,都不帶大喘氣的,佩服。
聊到修音,大江有一肚子的話要講。在她看來,修音在偶像選秀綜藝裡簡直太常見了。《創造101》有,《青春有你》也有。修音的荒謬在於,所謂的“百萬修音師”不只是把弱的往強了修,還要把實力出眾的修到平平無奇,這對原本唱功出色的選手非常不公平。
《青春有你》位置測評現場助力排名
“比如《青春有你》第二場公演,在現場聽夏瀚宇唱和看正片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可能很多人會問,他憑什麼是大組第一,但他的表現就是驚艷,第一句剛出口,我身邊的人都在’哇’,然後問他的名字。”
修音造成了現場與外場觀眾對於選手實力觀感的不同,這種技術和地理位置造成的信息誤差也將作用於節目本身,成為傳播鏈條上的一部分。
造星工業別再提夢想
從《超級女聲》開始,國內偶像選秀綜藝至今已有15年,改變的是形式和載體,不變的是夢想內核。
來看看它們的Slogan:
《偶像練習生》:越努力,越幸運。
《創造101》:逆風翻盤,向陽而生。
《青春有你》:越努力,越優秀。
《以團之名》:一起拼,更發光。
《創造營2019》:赤子之心,乘風破浪。
《青春有你2》:多遠都可以到達。
《創造營2020》:敢,我有萬丈光芒。
《少年之名》:拼盡全力奔向你。
一樣的熱血,一樣的勵志,一樣的夢想,一樣的渴望。
但對身處其中的各方而言,夢想的定義是不同的。擁有舞台是夢想,一夜成名也是夢想;旗下藝人爆紅是夢想,賺得盆滿缽滿也是夢想;擴大平台規模是夢想,財報數據漂亮也是夢想……互聯網加持之下,偶像選秀綜藝的觀眾從內容消費者變成了參與者,乃至生產者。選手與選手身後的經紀公司、視頻平台、觀眾三方處於一個兩兩牽制的狀態。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碩果在前,視頻平台出於流量需要、用戶焦慮,開始將以偶像選秀綜藝為通道的造星工業規模化,經紀公司不願錯過機會,選手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層層選拔、保證訓練,最後一步才是輸送。但偶像選秀綜藝一茬又一茬,這個過程太久了。於是,越來越多練習幾個月、一個月甚至十幾天的選手出現在觀眾的視野裡,缺少規劃,只為露臉。
設置話題,製造爭議,引導情緒,生產偶像,並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流量積累和資本收穫。而限定團本質是飢餓營銷,紅利收割完就必須準備下一次變現,賽時一起笑過、哭過、唱過、跳過的她和他,都不再重要。
這樣的造星工業越來越虛偽了。還相信夢想多遠都能到達嗎?那所謂的夢想,不過是藉夢想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