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視頻號內測3個月現在怎麼樣了?我們和幾位創作者聊了聊
1月21日上線以來,視頻號內測已近三個月。搜狐科技注意到,近期收到視頻號內測資格的用戶明顯增多,這意味著微信視頻號正在進一步放開。在背靠11億用戶的微信生態內誕生,視頻號的發展一直倍受矚目。從新榜發布的《微信視頻號粉絲數TOP100榜單》可以看出,截止到4月11日,入駐視頻號的用戶類型主要為KOL、明星、自媒體和部分機構媒體,而這其中,KOL的漲粉速度位居前列,前十名中,KOL佔據半席。
視頻號的產品形態和內部生態初現端倪,但與此同時,用戶也明顯感知到了它作為遲到者的乏力。
創作者:定位模糊、漲粉難
自媒體人羅超於3月底收到了視頻號的內測資格,隨即他便開通了視頻號“羅超的科技評論”,至今已經發布了9條短視頻。
“視頻號現在是比較簡陋的,對創作者來說,對視頻內容剪輯等支持不如抖音,要用第三方工具剪輯再上傳。”羅超向搜狐科技表示。就職於畢馬威的左佳近日也開通了視頻號,表示自己用剪映剪視頻,再發佈到視頻號上。
區別於朋友圈,視頻號打破了熟人社交鏈的限制,由於看到的內容絕大多數來自陌生人,用戶對內容的需求則由社交更多地轉向價值獲取,也就是說,視頻號內能獲得更多流量的是PUGC,是具備知識屬性的內容,且創作者需具備一定的視頻製作能力。
對於這一點而言,抖音的剪影、快手的快影都已經比較成熟,甚至近日晚點LatePost報導稱B站也在開發一款視頻編輯類工具。工具看似小,平台卻能夠以此限制用戶,不允許用戶將通過該工具製作的視頻發布至其他平台,以此扼住對手喉嚨。
目前已經有用戶反映,視頻號內容同質化嚴重,很多是從抖音及快手搬運的內容。當然,這其中也有視頻號還未全面開放的因素,缺乏優質原創創作者。
在視頻號剛推出之初,它和公眾號之間的關係便成為創作者們最關注的問題。根據目前視頻號的設置,公眾號粉絲沒有和視頻號打通,但每個視頻都可以引流至公眾號文章,這點似乎可以解決公眾號打開率日漸下降的問題。
但羅超向搜狐科技表示:“通過這個功能給公眾號漲粉太難了,路徑太長。”從視頻號到文章,再到公眾號的跳轉路徑過長,使得用戶很難會因為一個視頻,而被引流至其公眾號。
可以看出,微信有意將視頻號設計為公眾號之外獨立的體系,不管是分發機制還是粉絲訂閱體系,都是從零開始。但羅超認為,長期來看,視頻號一定會跟微信生態逐步打通,不過最終會是一種融而不合的狀態,就像現在小程序和公眾號的關係一樣。
羅超還根據自己的觀察指出,視頻號“人為乾預很多”、“賬號分層分級”,“說明視頻號具有強運營性,跟公眾號很不一樣”,這點跟抖音的分發機制比較相近,即優質內容會被反复推薦。
雖然視頻號處於冷啟動階段,但已經有第一批創作者分得了早期變現紅利。據連線Insight報導,典型的變現案例——社群營銷KOL酒仙張通過一條視頻漲粉超過一萬,隨後發起付費社群“郭司令視頻號”學習群,進群條件為打賞19.9元,靠在社群中售賣“如何零基礎運營視頻號5天漲粉9000+”等課程,兩個月賺了7萬元。
變現之外,秋葉PPT創始人秋葉則實現了流量導流,其發布的關於“視頻號怎麼玩”的視頻,播放量超過40萬,相關的一篇付費文章,收入超過兩萬元。
從這兩個案例來看,除了明星和已經在其他平台上有粉絲基礎的KOL外,第一次接觸短視頻的個體創作者的爆款內容,基本都圍繞視頻號的用法及運營科普展開,這也是早期視頻號內“開通/運營教程 ”遍地的原因。
這樣的思路,在視頻號啟動初期能收穫成效,但全面開放後,更多樣的內容進入,自身內容是否適應微信的社交推薦機制還是未知數。
“妖都學長”是一家搞笑視頻自媒體,在抖音上已經有了一定流量基礎,粉絲數達157.9萬,獲贊近千萬。其背後的運營公司妙趣互動創始人紀佳鵬向搜狐科技透露,他們是視頻號內測的第一批用戶,1月底就開通了賬戶,近三個月以來,賬號已經收穫了數万粉絲,“這個速度已經比較慢了,在抖音一兩個月就可以達到幾十萬粉,當然,微信的流量值錢得多。”
紀佳鵬表示,目前對視頻號最疑惑的點還是推薦機制模糊,“感覺微信還沒有想清楚”,所以公司整體對視頻號的運營干預很少,賬號基本處於自然增長狀態,將相同的視頻內容分發至不同平台。
“從目前看,視頻號幾乎很有可能會做成微博的樣子。內容也會MCN化,這是內容生態的必然選擇。”超聲波創始人楊子超認為,如果走MCN路線,基本意味著關係鏈視頻內容宣告失敗。
用戶說:體驗不佳、推薦亂
視頻號入口位於朋友圈下方,界面設計既沒有採用抖音的沉浸式,也不是快手的雙列瀑布流,而是類似Instagram的單列瀑布流,且沒有辦法通過操作實現全屏,使得觀看體驗較差,除此之外,視頻不能暫停、不能拖動時間軸、主頁沒有私信功能等問題也廣為用戶詬病。
多位用戶在同搜狐科技的採訪中,均表示視頻號在現階段還比較粗糙。
“我被推薦的都是我身邊的朋友,有KOL和投資人,偶爾有一些公眾的網紅小姐姐號被推薦,基本上都不怎麼需要。從我的用戶體驗上看,根本無法把握哪些是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楊子超告訴搜狐科技。
基於微信11億的用戶池,視頻號可觸達的受眾“基本盤”較廣,包含各年齡段人群,內容需求多元化,但這是視頻號鎧甲的同時,也是其軟肋。因為目前視頻號主要運用社交推薦+算法分發的雙重推薦機制,簡單說,就是一個用戶的朋友給什麼內容點了贊、發布了評論,平台都可能將相關內容推薦給該用戶。
這使得社交推薦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即社交圈內朋友感興趣的內容不代表自己也感興趣,這就導致很多無用信息出現在自己的視頻號,讓很多用戶覺得視頻號“很亂,什麼內容都有”。
其實,我們可以分類探討下用戶在視頻號上的內容需求。
知名藝人是目前視頻號上的吸粉大戶,諸如歐陽娜娜、李現等明星將視頻號基本作為另一個小紅書或微博,用來發布自己的生活日常和Vlog,但目前藝人在視頻號上的更新頻率很低,比如歐陽娜娜就僅將小紅書上發布的兩個Vlog搬運了過來,且從播放量看,受眾更廣的視頻號並沒有優勢,小紅書上兩個視頻的點贊數分別為7.3萬和4萬,視頻號則為3.6萬和2.6萬。從內容豐富度和藝人資源考慮,用戶幾乎不會首選視頻號作為關注藝人的陣地。
其次,已經有一定粉絲基礎、從其他平台養成的短視頻KOL,現階段在視頻號流量較大,比如美食博主李子柒擁有19.74萬粉絲,旅遊博主房琪kiki擁有14.32萬粉絲。她們普遍在幾個平台同步分發相同的內容,也就不是視頻號獨有的內容優勢。
排除這些內容之後,視頻號能夠提供的差異化內容,只剩下了自媒體。一方面,自媒體有通過視頻號向公眾號導流的需求,另一方面,至今仍沒有一個平台能以知識類短視頻為根基,聚集創作者。
比如同為優質圖文內容平台的知乎,從2016年開始就嘗試涉足視頻,但均無太大成效,而另一邊抖音上數量急劇上升的知識類創作者,又證明了大量用戶需求的存在。
只不過,從2019年開始,抖音也在加大力度扶持知識類短視頻創作者。去年12月18日,抖音公佈了“DOU知計劃”的首年成績單,截至12月2日,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知識內容創作者數量已超過7.4萬名,這些優質知識內容創作者累計創作1985萬條優質知識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1.9萬億,每一條知識短視頻,觸達了近10萬人次。
視頻號能否調動起公眾號自媒體的視頻創作動力,是其能否與抖音抗衡的關鍵所在。畢竟當下,在很多自媒體前赴後繼開啟視頻號的同時,也有更多人保持觀望狀態,“目前我們還沒有投入精力研究視頻號。” 紀佳鵬向搜狐科技表示。
從視頻號的謹慎開放來看,微信是否過於迷信灰度測試?內測的現狀能否代表視頻號的未來?在全面開放後,視頻號將如何進化,能否成為短視頻行業的最大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