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和跑步會增加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一項研究引發爭議
當你路上遇到騎自行車和跑步的人,或許保持警惕,甚至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因為有研究稱,騎行者和跑步者咳嗽或者呼吸噴出的飛沫可以傳的更遠。近日,來自比利時和荷蘭的一個研究小組自我發布了一份未經同行審議的研究報告,報告稱,騎自行車和跑步者在路過他人時應格外小心,並警告他們通過呼吸道傳播的飛沫可能會傳至1.5米以外。
通常來說,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不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這份報告的一位研究員,來自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土木工程教授,同時也是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貝特·布洛克(Bert Blocken)接受了媒體採訪,並將研究報告結果通過推特發布。特殊時期自己公開發表研究成果,布洛克表示是希望能直接引發同行的討論,共享成果,因為它可能馬上就能發揮作用。
經過網絡和媒體的傳播後,這項尚未經過同行評審,未被科學期刊接受發表的研究報告引發了一些爭議,因為這項研究已經引起了恐慌。在一些地區,政府部門已經禁止出門騎自行車和跑步。
這項研究得出了什麼結論?
那麼,這項研究究竟說了什麼?根據研究團隊發表的預印本論文,貝特·布洛克是第一作者。此前他發表的研究主要有關城市環境中污染物的擴散,以及風力發電機周圍的熱力學流。
在這項有關新冠肺炎的研究中,布洛克和他的團隊進入了埃因霍溫大學的風洞,以三種速度測量跑步和騎行者周圍的空氣流動:正常的步行速度,快速跑步和中等自行車行駛速度。儘管在整個測試中,研究團隊並未計算側風、逆風或順風時會發生什麼,但考慮了飛沫的蒸發影響。
然後,他們將數據與有關運動期間呼吸道飛沫如何擴散的現有研究結合。需要指出的是,研究並未嘗試估計運動過程中暴露感染的風險,只是描述了飛沫顆粒在空氣中的流動。
4.5米距離以上,以每秒4米的速度運行時,垂直中心平面中的空氣速度輪廓。
經過計算後,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認為騎自行車的人和跑步者必須離其他人1.5米的距離以上,以避免他人吸入飛沫或者飛沫落在身上。團隊還計算了每種運動的安全距離:以每小時18英里(1英里約等於1.6公里)速度騎車時需要保持65英尺(相當於19.8米)的距離,以每英里配速6分44秒的節奏跑步時,需要保持33英尺(相當於10米)的安全距離,而當你以正常速度走路時,需要保持16英尺(相當於4.9米)。布洛克表示在這些安全距離以外,飛沫已經來到地面,而不會落在路人的臉上。至於並排騎車或者慢跑,布洛克表示,除非正好是病毒攜帶者的咳嗽方向,否則問題不大。
三種跑步方式下的飛沫傳播圖示
風洞測試得出的結論是,潛在危險區域落在跑步者和騎自行車者後面的狹窄滑流中,而不是形成一個寬大的V形錐體。布洛克稱,從理論上講,這意味著跑步者或騎自行車的人可以通過錯開位置避免滑流感染病毒。
爭議都來自哪裡?
有意思的是,關於這份研究爭議的根源,不在於團隊是否做了科學的實驗,能證明飛沫會落在哪裡,而在於研究引發了人們對飛沫能有多大傳染力的疑惑。
當病毒攜帶者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病毒會隨飛沫落在物體表面,被下一個人接觸時,新冠病毒就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有研究數據表明,病毒在體外存活的時間取決於物體表面的性質。但是感染下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大的病毒密度,一直是科學家真正想要回答的問題。例如,在擁擠的室內空間會比開放的室外空間擁有更多的病毒載量。同時,接觸時間也很重要,在人行道上向鄰居打招呼的風險可能要比戶外咖啡館裡幾位朋友一起喝咖啡的風險小。
對於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可能性,全球的科研究人員之間也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如果病毒散佈在咳嗽,打噴嚏或呼氣裡的較大飛沫中,它會很快掉到地上。其他人則認為,如果病毒通過更細的“氣溶膠”傳播,它可以在空中停留更長的時間,從而帶來更高的感染風險。還有人認為,無論如何,這兩個類別之間沒有明確的區分。
至於疫情期間要不要在室外跑步?許多專家都表示運動仍是提高免疫的手段之一,但是要盡可能地避免擁擠的空間,或者選擇線上運動。在推特上,有馬拉松選手看過布洛克的研究後,同意在同伴或騎手之間保持更遠的社交距離。這位馬拉松運動員表示:“你可以說我將與一個或兩個我很了解的伙伴一起去跑步,並聲稱他們沒有病,我相信這是可以的,但這並不萬無一失。”
面對不受控制的爭議,布洛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的目的是期望更多的人們意識到他們應該保持安全距離。我並不是說大家不應該外出跑步和騎自行車,相反我給出的是鼓勵信息,那就是跑步或者騎車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
澎湃新聞記者王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