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在狐猴中發現完全識別的性信息素化學物質
據外媒報導,近日,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們領導了一個氣味專家小組,他們決定研究雄性狐猴手腕腺分泌的一種透明液體的化學組成。東京大學在周四的一份聲明中指出:“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是靈長類動物中首次完全識別的性信息素。”

據了解,狐猴有一種叫做“臭味調情”的行為,就是在尾巴上摩擦手腕上的腺體。它們在繁殖季節會向雌性狐猴揮動尾巴。
研究人員對在繁殖季節和非繁殖季節收集的腺體液體進行了對比並確定了其中的化學物質。
研究人員表示:“在繁殖季節收集的腕部腺液中有三種氣味化合物(十二醛、12-甲基十三醛和十四醛)含量較多,而另一種氣味化合物(乙酰胺)含量較少。
該研究的合著者Kazushige Touhara指出,儘管這是第一次在靈長類動物中發現12-甲基十三醛,但這三種主要氣味化合物似乎在整個動物界都被廣泛用作交流工具。

雌性狐猴對在混合氣味化合物中浸泡過的棉墊表現出了興趣。研究人員表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全面了解這種古龍水的作用以及氣味和交配成功之間是否存在聯繫。
科學家們還沒有準備好將狐猴潛在的信息素跟其他靈長類聯繫起來。“也許人類體內沒有性信息素,”Touhara說道,“但是可能有一些氣味–比如父母聞他們孩子的頭–我們會用它們來影響彼此的情緒。”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