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死“芯”
2020年,小米10歲了。像是給小米送上“生日禮物”,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2020年第一季度宣布了10起投資,涉及5G射頻前端、Wi-Fi 6、模擬芯片、MCU等多個領域。對於在智能手機和智能硬件市場都已經非常成功的小米,除了繼續自研芯片,在芯片領域的投資將是小米在下一個十年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也將解決小米的缺“芯”之痛。
2014年開啟“造”芯
2014年,迅速崛起的國產智能手機品牌開始拓展海外市場,頗受歡迎的小米手機在當年夏天也打入了印度市場。但幾個月後,在印度市場生意興隆的小米因為與瑞典網絡設備製造商愛立信的專利糾紛,小米手機在印度被禁售。
當小米因為專利和基礎技術積累的不足擴展海外市場受阻的時候。華為全資子公司海思的自研處理器麒麟925在華為Mate7上大獲成功,幫助華為手機挺進了高端手機市場的同時,也讓華為手機和蘋果、三星一樣擁有了自研處理器。
一面是小米手機出海受挫,另一面是蘋果、三星、華為都憑藉自研處理器在手機市場銷量口碑雙豐收。
於是,小米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在2014年10月在北京註冊成立。
考慮到芯片研發的難度,海思用了10年時間,歷經了多代產品飽受質疑,才推出一款表現還不錯的麒麟925。因此,在芯片領域積累不多的小米進入芯片並沒有選擇單打獨鬥而是選擇合作。
小米選擇的是此前就已經有技術合作的大唐聯芯合作,小米持有鬆果電子51%的股份,聯芯持股49%。
歷時28個月之後,2017年2月,小米首款自研手機處理器澎湃S1正式亮相,採用28nm工藝,集成8核Arm CPU的澎湃S1與高通和聯發科當年的中端手機處理器性能相當。
可惜的是,搭載澎湃S1的千元機小米5C沒有成為小米重點推廣的機型,後續也沒有新款搭載澎湃S1的手機發布。
此後,外界一直期待松果下一款自研處理器的發布,但迎來的卻是松果電子被拆分的消息。根據2019年4月小米集團發布的組織架構調整郵件,小米對鬆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科技。
調整後,小米持有南京大魚半導體25%股權,團隊集體持股75%。松果將繼續專注手機SoC芯片和AI芯片研發,南京大魚半導體將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AI和IoT芯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
自主研發芯片的更多信息,小米沒有透露更多。但關於小米自主研發芯片的分析不少,有資深分析師指出,研發芯片不僅要對芯片了解,還要了解系統和軟件。除此之外,芯片的研發需要耗費大量資金。
各種因素的疊加,讓外界至今沒能看到小米新款自研處理器的發布。
小米強芯新路徑
既然自主研發難度和投入都非常大,投資與小米產品相關的芯片公司是否是補齊短板的好方法?
澎湃S1發布的2017年,9月的時候,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微博上宣布,通訊及電子行業知名分析師孫昌旭和潘九堂正式加入小米,擔任小米產業投資部合夥人。
孫昌旭和潘九堂正式加入小米,圖片來自雷軍微博
三個月後,由長江產業基金與小米發起,總規模116.10億元,重點投資於小米系分拆業務、手機及智能硬件供應商、小米生態鏈晚期項目、芯片及AI相關業務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以下簡稱小米產投基金)成立。
2017年小米公司和湖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長江產業基金共同發起募集規模為116.10億元人民幣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
根據公開消息,小米產投基金成立的次年就宣布了4筆投資,首筆投資是2018年3月的好達電子。2019年,小米產投基金又公開了7筆投資,涉及電子材料、數模混合IC、FPGA、物聯網芯片。接下來,就是2020年第一季度公開的10筆投資。
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小米產投基金就投資了20多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包括前兩年的好達、冠宇、納微、伏達、方邦電子、亞華、芯原微、恆玄、西安智多晶、安凱微電子、一微半導體,和今年投資的靈動微電子、翱捷科技、昂瑞微、速通半導體、墨睿科技、芯百特、峰岹科技、雙十科技、瀚昕微、帝奧微。
這些被投企業涵蓋半導體材料、設備、通信基帶、射頻器件、FPGA、Wi-Fi、高端模擬IC、電源管理、MCU。
自成立之後就開啟“掃貨”模式的小米產投基金,芯片今年仍是他們投資的重要方向。小米產投部合夥人孫昌旭在接受集微網採訪時說:“中國的芯片企業在國產替代方面的空間巨大,現在能夠找到的公司就有1000多家,對於一些潛在優質標的,我們正在密切跟進。”
對於小米產投基金的投資,一位業內人士對雷鋒網表示:“我非常看好小米產投基金的投資,他們既有產業的支持,也有資金的支持,能夠幫他們更快地’補功課’ 。”
細看小米產投基金投資的公司,其中既有成立十多年的成熟公司,比如安凱、好達,也有像速通、芯百特、瀚盺微這類成立1-3年的初創企業。而且,小米產投基金的投資既有VC,也有PE。
“那些他們後期才進入的公司,能夠比較快就看到投資效果。”上述業內人士同時表示。
據報導,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主要聚焦兩個方向,一是國產芯片對於存量市場的替代,比如射頻和模擬芯片;另一個是新興技術,如氮化鎵、石墨烯等半導體材料和最新的Wi-Fi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產投基金的投資思路與小米生態鏈體系的投資相似。也就是同一個領域只投資一家公司,但半導體行業細分領域非常廣泛,投資出現20%-30%的重疊也很正常。
小米的芯買賣能否成功?
在小米產投基金透露金額的投資中,多筆投資都是數千萬人民幣。據悉,小米堅持“參股不控股”的原則。從小米在多數企業的持股份額上看,基本上在5%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關聯交易的可能,也是出於為被投企業所考慮,不為被投企業同其他友商的合作帶來顧慮。
小米表示,尊重企業和合作夥伴的自主發展。當然,也存在被投企業處於自身發展階段考慮,並不願稀釋過多股份等原因。
另外,由於小米產投基金的投資人對行業非常了解,加上小米集團對產業投資的高度重視,小米產投基金不僅專業,而且運作效率很高。再加上小米可以帶來直接的訂單,所以小米產投基金的被投公司大都對小米產投基金評價很高,也看好小米對其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出貨量的積極影響。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與小米打造小米生態鏈體系相似,由於小米產投基金投資的公司涉及從芯片的材料、設備、設計到芯片的生產製造,這些被投公司可以組成一個強大的生態相互協作,為小米提供強大的技術和芯片支持,小米為他們帶來大量訂單。
當然,這個芯片生態的強大以及更廣泛的合作,還能推動國內芯片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不過,想要推動國內芯片行業的發展,還需要國內的巨頭公司們能夠以更開放的心態進行更多地合作。小米產投部合夥人潘九堂在本月的一條微博中寫道“2018年末華為戰略部一位朋友私下找到我,試探是否願用華為芯片/OS,我當時就說,任何時候只要華為願意其芯片/OS開放獨立出來,平等相待,我相信所有國產廠商都願意一起支持。相比下,OVM能力都稍弱,無論供應鏈安全還是國內市場依賴上,都更需要國家保護,不會拎不清大是大非。”
雷鋒網小結
小米遇到的專利以及芯片的困擾,並非小米獨有,而是國內許多公司都正在面臨的挑戰。為了解決芯片這個核心困擾,小米最終走上了自研加投資兩條腿走路的模式上。從結果來看,自研芯片正是雷軍所說的“九死一生”,即便有決心、技術和資金,機遇和人才也是成功的關鍵。投資與小米業務相關的芯片公司,相對自研芯片而言難度小很多,也更容易看到效果。
並且,投資前沿的芯片和技術,更是未來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小米不死“芯”,未來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