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銷校園貸”詐騙頻發4個小時14.6萬就沒了
騙子最後發來的消息是一段長達49 秒的語音及一條“溫馨提醒”。過去兩天,高達不止一次地向警察、父親、單位領導以及朋友,聊起自己是如何在4 個小時內被人騙走14 萬6 千元的事情——這幾乎相當於他一整年的工資,但他再也沒勇氣點開那條語音。
出品《風眼》深度報導組鳳凰網科技鳳凰新聞客戶端
作者薛星星編輯於浩
4 小時,14 萬6 千元
“怕”,他說,聽見那個聲音就瘆得慌。4月1日下午3點51分,就是這個聲音一步一步引導他從京東金融、支付寶借唄以及微博借錢中相繼貸出14萬6千元,然後轉到一個陌生的銀行賬戶裡。
一開始,高達先是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京東金融的客服,說他的京東賬戶是在校期間註冊的,畢業後需要將京東金融中的貸款額度清零,不然將會影響徵信及京東賬戶的正常使用。
如果要註銷賬戶,需要加上京東金融專門的註銷客服QQ,“人工引導操作”。高達加上了QQ,QQ 的名字是“京東金融註銷客服0021”,頭像是京東金融的Logo。
騙子的QQ 號
他自認為已經足夠小心翼翼的。但QQ 那頭很快發來了工牌、身份證照片以及“授權證書”。工牌上明明白白寫著對方是京東金融服務中心“註銷客服組”,名字跟身份證也能對得上,授權證書也有模有樣的,還蓋上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紅章。
高達收到的“授權證書”
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是真實的,高達想著。騙子在QQ 上用語音跟他溝通,讓他從京東金融裡貸出滿額度的錢,再打到他們指定的“財務回收賬戶”上。貸出去的錢用作清空貸款需要,他本人無須償還。
36000元,貸款很順利,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動動手指就京東金融裡借出了錢。他把錢打到對方賬戶上,很快到賬。
但對方又接著說,他的賬戶無法完成註銷,因為後台系統顯示他的賬戶還與支付寶借唄存在綁定,需要繼續完成借唄的額度提現及財務回收流程。
這是第二筆。高達在藉唄上貸出了4 萬元。之後又是相同的套路,語音中,那位自稱是京東客服的人說,他的賬戶與微博錢包也有綁定,他還要繼續註銷微博錢包的貸款額度。
此前他從未使用過微博錢包,也不知道還能從中進行貸款。但語音中對方不斷催促,他好像被人牽著走似的,打開了微博錢包、提交認證。
第一次認證失敗了。對方好像有些著急,提出讓他先打2 萬塊過去,可以先幫他在後天把其他信息更正完成。見他有疑惑,對方稱,這筆錢之後都會通過京東金融轉到他的賬戶上。
“我當時就是完全沉進去了,堅信他就是官方客服”,高達轉過去2萬。微博借錢第二次認證成功了,貸款額度5萬元,比前兩家都高。
“好了嗎?這邊要為您回款趕緊確認完成。”騙子不斷發來消息,他容不得過多思考,取錢、打款、到賬,就是幾分鐘的事情。
那時已經晚上7 點多,天都黑了,高達和騙子聊了3 個多小時,他以為全部都結束了,只要靜靜等著賬戶註銷就可以了。
但那位“京東客服”依然沒有要結束的意思,他說還是無法完成註銷流程,因為高達的賬戶還和小米金融、美團借錢等存在綁定關係,還得繼續操作下去。
高達忽然驚醒,“這是無底洞”,對方是騙子。他回過神來,3 萬6、4 萬、2 萬、5 萬,加起來已經是14 萬6 千元。他急忙掛了語音電話,攤在床上。騙子又接連打來兩段語音,他沒敢接。
受害者數百人,涉及金額近千萬元
高達遇到的事件並不是孤例。
當他在社交媒體上搜索相關信息時,發現和他類似遭遇的受害者達數百例,多集中在今年三、四月份之間。就在他被騙兩天之後,他才發現和他同校的兩名學弟,同樣也是在4 月1 日前後,被自稱是京東金融客服的人員以同樣的套路騙走萬餘元。
在高達加入的一個受害者維權群中,人數已經達到了273人,多是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群內統計的受騙金額已近千萬元。涉及的貸款平台包括京東金融、支付寶借唄、微博借錢、微信微粒貸、小米金融、360金融、美團金融、滴滴金融等。
每個人回憶起受騙過程時都會覺得懊惱。受騙的過程像是一場漫長的追趕。騙子全程保持和受害者的語音溝通,語氣急促,人為地營造一種緊張感,不給受害者任何的思考時間。
高達說,“我是不是太好騙了?”另一個被騙去2 萬8 千元的受害者在事後才發覺,對方給他發去的身份證及工牌有明顯的PS 痕跡,他還是從事設計工作,但當時卻絲毫未能察覺。
還有一位準備考研的女孩,她在轉錢之前讓對方發了定位,甚至還詢問了對方的公司情況,“騙子都對答如流”。
更關鍵的是,騙子知道她的所有信息,一口氣地說出她的名字、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畢業院校,甚至連她註冊賬戶的時間都能準確說出,她不由得不相信。
不少受害者懷疑自己的信息洩露與京東有關。過去,京東曾被多次曝出隱私洩露問題。群聊中,受害者仔仔細細地回憶自己是否會在哪些地方洩露信息,但少有發現共同點,唯一的相似點是,他們大多數都曾在京東平台上購物。
“我是因為剛用京東分期買了手機,以為真的有什麼安全隱患。”一位受害者稱。
當他們開始信任騙子之後,剩下的貸款流程就變得輕而易舉。幾乎每一個常見的App中都涵蓋了金融類業務,電商平台、社交軟件、打車平台,好像無論哪裡都可以藉到錢。
“貸款太容易了。”考研的女孩說。她就是動動手指,就從京東金融、招聯金融貸出了2萬多塊錢,“秒放貸”,期間沒有一個平台來打電話向她進行核實。
另一位去年畢業的女孩是其中少有的幸運兒。在她準備從美團金融中貸款時,她接到了美團客服的電話。“騙子,趕快報警。”聽完她陳述後,美團客服趕緊說道。
“太感謝那個美團客服了”,她說,她最終只被騙去了6000 塊錢。
平台難以追責
“從放貸的速度上來看,平台方有一定的疏忽和懈怠的責任。”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宋一欣律師認為,平台在放貸之前,理應進行相應的資質審核,如此快的放貸速度,從民事訴訟的角度上說,平台應該承擔一定責任。但具體責任如何劃分,還需法院來進行最終判定。
但在上海紐邁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方正宇律師看來,操作便利很難被認為是平台負有責任的理由。“理論上說,放貸的要求降低,受害的是平台而非用戶。”
他認為,從媒體的角度,可以呼籲未來放貸過程更加規範,確保交易的安全性。但具體到個體維權,目前很難找到可以追究放貸平台責任的依據。
江甦法德東恆律師事務所藍天彬律師表達了相似意見,認為詐騙事件是用戶個人自主行為導致的,較難追究網貸平台的責任。同時他表示,如果有平台人員參與洩漏用戶隱私信息,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將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暫時尚未有相關證據。
他建議,用戶一方面要注重個人隱私和信息保護,另一方面在碰到類似的涉及錢財的電話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多方核實,比如撥打相關平台的官方電話諮詢或者請教法律專業人士,而不是在倉促中按照詐騙分子的要求進行相關操作。如果被詐騙,注意保留、蒐集相關證據材料,及時報警。
一位互聯網金融的從業人士對鳳凰網科技(微信搜:iFeng科技)表示,在藉款人的資質審核上,業內一般使用各種大數據手段自動對用戶的資質進行考核,確定放貸額度,完全利用人工去審查存在一定難度。
她說,對於賬戶被盜等行為,平台方肯定要承擔責任。但對於類似詐騙行為,由於完全是用戶自主進行操作,平台能作出的努力有限,僅能通過彈窗、強制提醒等手段來提醒用戶。
4月1日晚上,高達跑去報了案。警方稱已經將相關銀行卡凍結,但如果詐騙方在銀行卡凍結之前就將錢轉出,可能也沒有太大用處。
他說話聲音很低,眼睛中似有血絲。剛開始的幾天,他想著那14 萬,覺得“過不下去了”。心裡堵得慌,實在沒忍住,他給爸爸打了電話,告知自己被騙。爸爸沒多說什麼,只是勸他,千萬要瞞住媽媽和姥姥,“這麼多錢,害怕他們受不了”,他說。
4月9日,京東金融對外發布聲明,稱已經註意到相關詐騙行為,表示將全力配合警方工作,打擊不法分子的詐騙行為,幫助用戶盡最大可能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