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新冠疫情對全球GDP負面影響可能持續數個季度
國際清算銀行(BIS)今日發布報告,稱各國採取的禁足措施給GDP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幾個季度,而並非市場所預估的僅限今年上半年。考慮到經濟活動暫停所帶來的溢出效應,即使到明年第四季度,全球GDP 增幅也將低於疫情爆發前水準。
該行三位資深經濟學家在這份名為“疫情所帶來的宏觀經濟溢出效應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的報告中指出,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主要取決於一系列的因素,其中有禁足措施本身和持續時間所帶來的直接影響;以及跨區域的溢出效應。
因為禁足措施可能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不確定的,所以三位經濟學家作出四種不同情景設置,其中一個“不太嚴重”的情景設置是禁足措施可能將GDP拉低2.5%;但“非常嚴重”的情景設置則可能將GDP拉低5%。這個從2.5%到5%的範疇考慮的就是禁足持續至少一到兩個月。
參考之前經合組織(OECD)所做的數據分析:若在全國范圍內施行45天的禁足措施,可能會將該國GDP拉低3%。德意志銀行全球宏觀研究團隊之前也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將陷入嚴重衰退。今年二季度經濟衰退程度可能達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來最高水平,美國和歐洲的GDP或將下降15-30%。
BIS在這份報告中對禁足可能給GDP帶來的影響做出了一系列的估計,甚至對第二波疫情來襲可能帶來的影響有所預計。第一種設想就是“V 型複蘇”,也就是禁足一次即可效果明顯,這將是目前可以看到可能出現的最佳情形。假設“V型複蘇”可能發生,中國禁足可能對GDP的影響只會局限於第一季度;歐元區則會是對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影響均等;美國則是25%的禁足發生在第一季度,75%則是發生在第二季度,所以對經濟的影響也會是第二季度大於第一季度。
因為經濟活動需要有連貫性,所以該報告認為即使禁足措施基本在今年下半年有所放鬆,今年第四季度的全球產出也可能低於第一季度。平均而言,全年GDP 將面臨的損失在“V 型” 反彈的情景之下,也會是最初經濟衝擊波的1.5 到兩倍。全球經濟下半年會出現起色,可這種複蘇也將是不太顯著的,即使是到2021 年第四季度,GDP 在各地區的發展水平也將依然低於疫情爆發前全球經濟所處的水平。
不過,因為疫苗和有效的治療方式都還沒有推出,BIS 在報告中認為不能排除在這一輪禁足解除之後,第二波疫情的出現—— 也就是所謂的“W 型情景” 。
“目前我們認為第二波疫情會出現在第一波平穩度過的兩個季度後,隨即會帶來又一輪的禁足。只是我們覺得第二輪對禁足當地GDP的影響只會有第一輪的一半。因為很多國家已經很明確該如何進行有效禁足,以及減少對經濟產生的影響。”BIS的三位經濟學家在這份報告中指出。
若是“W型”情景出現,經濟活動的疲軟可能持續更久。在很多地區,GDP增長率在2020年全年都將呈負,而一個可持續的複蘇在2021年之前也不會出現,換而言之,可能可持續的複蘇會比“V型”復甦晚半年出現。
雖然目前的禁足措施是人為拉低整體的供需,所以禁足一放鬆,需求理應很快反彈。可實際情況是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並非是“ 線性” 的,此場新冠疫情打亂了傳統的全球價值鏈,風險評估,以及勞工市場,由疫情所帶來的消費方式的改變更是難以預料。
“考慮到各主要經濟體之間的溢出效應,如果疫情僅在全球一兩個區域得到控制,這些地區也不可能在經濟影響上獨善其身。每個國家在採取禁足政策,邊境管制以及宏觀經濟政策時,都要將這些國際化的因素考慮在內。”該行在報告中建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