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再不全民戴口罩這1.9萬家新增口罩業務的公司要哭了?
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稱正在研究是否建議公眾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此前,世衛組織的建議是正確洗手以及與他人盡量保持一米以上距離等措施,不包括佩戴口罩。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則修改了其關於美國民眾佩戴口罩的指南,建議民眾在無法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公共場所,戴上非醫用口罩,以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
土耳其、巴西等國也開始呼籲民眾使用口罩。
“國外政府早就應該要求所有人戴口罩了,這是被中國證明的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作為一個剛轉產口罩的企業主,王剛很期盼,口罩能從中國剛需變成世界剛需。
疫情之前,中國就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最大產能為每天2000多萬隻,受疫情影響,大批企業轉產口罩。據國家發改委數據,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隻。
王剛表示,現在中國的口罩每日產量,“保守估計已經達到了2億隻”。
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我國經營範圍包含口罩且在業存續的企業共計6.9萬家,其中,有1.9萬家企業是在1月25日疫情爆發後新增的。而2019 年全年,新增口罩經營範圍的企業才458 家。
按照測算,中國的口罩需求量在日均5億隻,而目前國內的口罩產能即將供需平衡,隨著疫情逐漸穩定,口罩產能過剩的問題擺在眼前。
市場上,口罩價格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單價15元左右的一次性KN95防護口罩,降到了9元/只左右。而工廠出貨價已經降到了7元以內。普通的一次性防護口罩價格同樣面臨降價。
國內已經實現了“口罩自由”,打開淘寶、京東,已經能夠找到1元/隻的一次性口罩,很多口罩品牌可以拍下即發。
入局者眾多
“大干300天”,3月23日,揚州米奇CEO趙哲發布了一條朋友圈。
自疫情發生以來,瞄準口罩需求的轉產企業並非少數,其中不乏中國石化、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集團、富士康、格力等製造業巨頭。此外,服裝業和擁有無菌車間的紙尿褲、衛生巾廠商也紛紛加入其中。
春節期間,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再地發出“一罩難求”的信息,趙哲做出了轉產口罩的決定。當時揚州米奇的主線業務還是嬰兒用品的生產,作為一家日化企業,揚州米奇有10萬級的淨化車間,這也為轉戰口罩生產提供了初步的條件。
疫情之初,趙哲最開始準備了兩條生產線,後來接了一個大訂單後,趙哲立刻決定追加到35條半自動生產線,10條全自動生產線,兩條超高速生產線。
趙哲用一個月的時間,便把口罩產能從0發展到國內前三,目前,揚州米奇的口罩產能全部釋放後,單日可以產出1500萬隻。
在口罩生產機器上,趙哲幾乎是每一台都親自跟進,從購進調試到投入生產,甚至於後期的改進工作,趙哲一直參與其中。“直到今天,我們也可以獨立生產改進版本的口罩生產機器。”
在揚州米奇計劃轉產的第一天,趙哲就開始安排員工進行熔噴佈的儲備工作,在熔噴佈價格還未大幅上漲之前,揚州米奇貯備的熔噴佈大概可以支持兩億隻口罩的交付。
熔噴佈是口罩過濾功能的關鍵性材料,被稱為醫用口罩的“心臟”,一般情況下,一噸熔噴佈能夠生產30-40萬隻醫用口罩。在疫情期間,熔噴佈價格一路飛漲,最高從每噸2萬元漲至40萬元。
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可供海外醫護人員使用的KN95規格口罩的需求量暴增,熔噴佈廠家都在轉向切割KN95規格的熔噴佈,產能分流嚴重。所以在可預見的三個月內,熔噴佈價格依然堅挺,趙哲表示,在這樣高價的口罩原材料背景下,對於一些中小工廠可能是滅頂之災,如果消化不了成本,會有一批工廠被市場洗牌。
“在原材料方面,我們準備的比別人充分,這也是我們產能能夠迅速提升的保障。”趙哲回想起當初儲備熔噴佈的情景,仍舊記憶猶新。“幾乎每天都在不停的尋找合作廠商,然後一車一車往車間拉,後來看到熔噴佈價格飛漲,也很慶幸自己當初的決策。”
趙哲表示,揚州米奇的口罩產能最終會穩定在1500萬隻左右,重點生產重點做KN95口罩、兒童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等,除了銷售口罩,揚州米奇也逐步發展為口罩生產設備供應商。
“本身(生產)口罩就不是門檻很高,”王剛介紹,口罩生產僅需籌建一個淨化車間,進行試生產檢測,檢測合格後申請許可證,“如果有廠房的情況下,投資個小一百萬就能幹起來了。”
也正由於門檻低、投資金額不高,中小企業入局者眾多,其中不少是投機者。王剛表示,他沒有趕上生產口罩如印鈔的好時候。真正賺到快錢的應該是2月份就已經把工廠開起來的人,“11、12月份的時候,可能他們已經覺得不對勁去做準備了。”這類似炒股,早期入局者確實有可能賺到大錢,提前儲備物料成本也會低很多,“月入千萬沒問題”,但是“等大家都發現這是熱點的時候,已經不是熱點了”。
海外訂單暴漲
隨著海外疫情日益嚴重,在滿足國內訂單的前提下,一些海外訂單也紛至沓來。3月初,趙哲便開始著手準備海外口罩標準的認證申請,在10天之內,揚州米奇口罩就通過了歐盟CE和美國FDA認證,此外,還有印度和日本的相關資質。
相比於國內訂單而言,海外訂單的決策速度會慢很多。此外,在接單過程中,會有很多詢價的中間商,同一個標準的,會有數十人甚至數百人詢價。“如何過濾掉沒有決策推動力的中間商,剔除掉完全沒有貿易經驗的客戶,需要花大量時間。”趙哲說到。
在和海外訂單的客戶接洽過程中,也有遇到近百個號稱幾千萬幾個億的訂單,很多中間商會虛報訂單信息來騙取報價。“我們得注重腳踏實地的走,成單比較多的還是百萬量級的訂單,遇到千萬級億級的客戶會更加謹慎。”
目前,揚州米奇是直接和貿易商對接。趙哲表示,由國內的客戶介紹其海外的上下游企業直接下單,信任成本比較低,中間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在獵云網採訪過程中,趙哲一直強調揚州米奇自身的定位,“我們只負責工廠交貨,後面過程不參與,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定位自己是一個品牌工廠,成為全球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把產品品質做好,把成本結構控制好,練好內功,迎接市場的波動與變化。”
訂單增多,產能一再擴大,揚州米奇也在不停地擴大招聘計劃。
在疫情之初,趙哲接受獵云網採訪時表示,預計會擴大200個一線工人的招聘。隨著海外訂單的加入,截至目前,揚州米奇增加招聘約700餘人,涵蓋各個模塊,其中以一線生產、品控人員為主。據了解,現在揚州米奇一線員工已經將近1000人,採用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每個班次8小時,24小時不停歇。
“增加產能的同時把品質做好,做到三重品控,因此儘管我們的售價在行業中較高,但用戶复購率也比較好。”趙哲表示,隨著疫情在國外的失控,揚州米奇預計接下來三個月都將以海外訂單為主,整體出貨量將突破5億片。
深圳一家外貿公司的王老闆這幾個月來,一直在倒騰口罩,先是想方設法的從國外運到國內,國內疫情穩定後再從國內運到國外。前期運送較為穩定,後期各國政策經常更改,運送也十分困難。
三月中旬開始,百萬級的口罩訂單比比皆是。但是大多數工廠日產量只有十萬,王老闆就讓所有員工分散到各個工廠排隊等出貨。“根本不敢在電話裡等,說不上什麼時候就被其他公司搶走。”
王老闆的訂單大多來自國內企業採購作為捐贈的物資,這些訂單不能不接,因為涉及到日後的業務往來。接了之後大量口罩需求又壓的王老闆喘不過氣來,他沒辦法按照簽約前後順序進行交付口罩,只能每天把所有口罩廠生產出來的貨集中到一起然後平分給各個訂單。
截留,是口罩出海最後一個難關。隨著海外疫情緊張,國與國之間出現了“截胡”口罩事件,王老闆向獵云網透露,自己也在時刻擔心已發貨的訂單。三月份去往歐洲的貨運航班全爆滿甚至取消,進而導致發貨需經傳各地,這期間很有可能被當地截留。一旦截留,貨物無法找回,也沒有任何賠償。
出口資質難求
據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介紹,從3月1日到4月4日,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元,其中口罩約38.6億隻,價值77.2億元。
面對海外市場的大量需求,所有企業想要賺錢,必須滿足現貨、資質、物流三個條件。目前,大多企業卡在了資質上面。
吉林省一家口罩廠的於廠長介紹,他們只有歐盟的CE認證,一直沒有美國的FDA認證。對於中國口罩廠而言,CE、FDA認證是出口的第一要素。由於沒有FDA認證,於廠長第一批出口的訂單就被當地海關扣留。
根據企查查數據,我國經營範圍包含口罩且在業存續的企業中,包含進出口信用的企業只有9943家。
據悉,申請資質認證需要企業提交2份以上的專業醫學院畢業的本科學位證和醫療器械的證明,以及無菌車間的設施證明。這些證明在以往只需要一周就可以通過辦理,價格在8000元以內。目前由於沒有出海資質的小微企業扎堆申請資質,辦理時間從一周延長到兩週,價格更是從8000元以內變成一天一個樣,幾天前報價三萬一張,三天后立馬變成十萬一張。而且隨著辦理人數的不斷上升,目前排隊已經排到了四月底。
無法自主出口,申請資質也遙遙無期,於廠長只好重新調整計劃,聯繫擁有完整資質的廠商,經產品檢驗合格後作為大廠商的貨源供應商,進而實現自家貨物出口。於廠長表示,這一舉動雖然實現了訂單出口,但是自己賺的只是一點油水,真正的肉都在大廠手裡。有很多資質不夠的口罩廠同於廠長一樣,尋求大廠的資質,借船出海。
湖北仙桃一家口罩企業的全球業務代理孟尊表示,由於自己工廠已經生產近20年了,在國內的產能一直排在前列。目前對於海外市場,除了美國和意大利封城進不去外,自己工廠的訂單已經運往全世界。開了近20年的老廠資質齊全,可以通過UPS物流運送。
跨境電商平台也是銷售的一條路,目前大多數企業偏向於註冊天貓海外平台,比如速賣通,最快當天就能審核通過。而申請亞馬遜等境外電商,就絕非易事。
首先複雜的流程和全英文閱讀以及水漲船高的代運營公司讓企業主們望而卻步,而且目前亞馬遜緊急下架所有和疫情相關的防疫產品,並且禁止向公眾售賣N95口罩。
“國外的訂單多數比較大,主要由政府或醫療機構採購。而普通民眾是不戴口罩的,這是觀念問題。”王剛認為,除非國外政府要求所有人戴上口罩,導致需求量暴增,否則,三月上旬才開始進入口罩行業的廠商,大多都會面臨上半年資金被套路的風險,“基本上四月中旬下之後(國內)也沒有特別大的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