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上位記–圍城之戰
當其他中國科技公司仍間或被貼上“抄襲”的標籤時,大疆創新已然憑一己之力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創業公司有能力創造出一個擁有無數忠實粉絲的全球原創品牌。每年夏天,全球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DJI)都會在深圳舉辦一場“機甲大師賽”(RoboMaster)。數百名來自中國、日本、美國和其他地方的大學生,帶著他們自己設計的機器人(個頭和割草機差不多),裝備上塑料子彈,在無數激動歡呼的粉絲麵前,上演機器人大戰。
出品:新浪科技
編譯:圖爾
機甲大師比賽是大疆創新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汪滔的創意。這些年來,汪滔一直希望把機甲大師賽發展成為一種崇尚工程的獨特文化——同時,刺激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除了比賽活動,機甲大師還衍生出不少周邊,如電視動畫短劇,真人秀節目,賽事紀錄片和漫畫系列。從去年開始,大疆創新還推出了一款面向消費者的小型戰鬥機器人DIY套件,名為“機甲大師S1”。
對外,汪滔其實並沒有身體力行地宣傳機甲大師。在眾多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中間,他可能是最低調的那一位。在擔任大疆創新一把手和卸下實權的這十四年間,他幾乎迴避了所有的媒體採訪。為撰寫本篇報導,我們兩次預約了採訪,他兩次放了我們鴿子,惹得他的發言人頻頻致歉,解釋說,他這人向來不按理出牌。事實上,大疆創新的新聞辦公室裡早有傳聞,說汪滔可能以後再也不會接受記者採訪。
全世界第一個無人機行業的億萬富翁,喜歡深居簡出,倒確實有點不按常理出牌。大疆創新的物美價廉、易於操作的無人機早已佔領我們頭頂的天空,拍下一段段生動的影像,記錄我們這個世界。公司持續不斷地改進旗下產品,節奏之緊湊令競爭對手膽顫。而攝影師、電影製片人和無人機發燒友們則忠實地追隨著大疆創新,痴迷於它的每一個創新。當其他中國科技公司仍間或被貼上“抄襲”的標籤時,大疆創新已然憑一己之力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創業公司有能力創造出一個擁有無數忠實粉絲的全球原創品牌。
即便如此,公司的未來似乎突然之間變得飄忽不定。說好的上市沒有發生,記錄內部欺詐醜聞的頭條報導卻不約而至。據稱,這樁醜聞讓大疆創新損失近1.5億美元。
有些問題源於大疆創新在無人機市場上無人可撼動的地位。美國對中國影響力的顧慮,尤其在任何涉及到計算機方面的影響力顧慮,自然而然地波及到無人機的穩定供應。在這個行業內部,公司不遺餘力地改進產品又降低產品價格,導致市場上的消費級和企業級無人機利潤微薄,以至於汪滔自己也無計可施,只能擴展相機、機器人業務,以及最具爭議的,提供為大公司和政府機構所用的監控無人機。一名公司前員工對此總結說:“他(汪滔)發起了惡性競爭,現在自食其果。”
2006年創辦大疆創新的時候,汪滔仍然是在香港求學的一名大學生,為遙控直升機原型開發零部件。他的導師是中國著名研究人員李澤湘。在李澤湘的指導下,他和另一名同學為設備開發跟踪系統。2009年,他們開發的技術經過實踐驗證,可以遙控無人駕駛的直升機繞行珠穆朗瑪峰。這項技術可以穩當地應對狂風和高空條件。
嚐到甜頭後,汪滔開始聘請年輕的工程師,來開發發動機、速度控制器、機身和無線電模塊,最終產品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無人機。早期無人機愛好者往往需要自己焊接組件,花大量時間在論壇上研究工作原理,一遍一遍地安裝和重新安裝複雜的軟件。大疆創新成功地為大家省去了所有麻煩,提供了開箱即用的產品。
2015年,大疆創新發布大疆精靈3,一舉顛覆無人機市場。那時,汪滔遍訪深圳的製造專家,以建造可以生產無人機關鍵部件的工廠。大疆精靈3有一個內置攝像頭,可以旋轉並將視頻傳輸到操作員手持的屏幕上。“這是一個分水嶺,”大疆創新的一名前總裁Ryan Tong說,“他們讓一切都變得那麼簡單。作為一名攝影師和華裔美國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大疆精靈3的普及,再加上大疆創新一刻不停歇地發布後繼款設備——大疆精靈3 SE、大疆精靈4、大疆精靈4專業版V2.0——淘汰了公司的大批競爭對手,尤其是美國的競爭對手。加州伯克利的3D Robotics公司,也是業餘無人機市場的早期參與者。過去十年中,公司曾融資1.7億美元,但最終不得不放棄無人機製造,轉而開發適用於大疆無人機的軟件。運動相機製造商GoPro,自以為可以進軍無人機行業,最終還是在2018年選擇撤退。(去年,大疆創新反進軍Go、Pro的行業,發布一款類似的產品“靈眸運動相機”。)根據無人機行業觀察公司(Drone Industry Insights UG)的數據,大疆創新佔據了美國市場上77%的無人機銷售份額。其他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沒有一個超過4%的。
美國業餘無人機市場份額
其他高管或許會藉這樣的優勢自吹自擂。但汪滔不是這類人。他身材瘦削,喜歡戴著一頂報童帽和個性十足的圓形眼鏡。自2016年以來,汪滔沒接受過任何採訪。那些與他接觸較密切的人(包括二十多名在職和離任員工,他們要求匿名以保護自己在無人機行業的工作前景),說汪滔尤其痴迷工程設計,而對其他事物幾乎了無興趣。他們還說,在他的辦公室裡,到處都是他喜歡的東西——一輛摩托車、模型飛機、一張超大的看起來像木化石的咖啡桌。他最喜歡的電影是2011年休·傑克曼主演的《鐵甲鋼拳》,也是和機器人搏擊有關。一名前員工說,汪滔“夢想著有一天機器人可以做各種事情”。
大疆創新的招聘標準是出了名的嚴格。為通過公司的個性測試,員工們請他們已經入職的朋友支招,怎麼選才能讓答案看起來理性多於感性。參加過個性測試的過來人表示,真正的陷阱是——達芬奇是不是一個好榜樣,因為他既是藝術家也是工程師。那些表現出足夠工程傾向的人,最終將面臨動手挑戰:焊接無人機組件。最近,甚至應聘銷售和市場營銷的人員也需要完成這項挑戰。
在職的員工,也逃不了這項測試。大疆創新的競爭文化眾所皆知。公司將員工分成不同的團隊,互相競爭開發新產品。獲勝團隊的創意將有望走向市場;失敗的團隊則將協助獲勝團隊實現他們的產品上市目標。員工還經常需要在調查問卷中互相打分,並評價其他部門的績效。之後,這些數據會用來輔助確定員工的工資水平。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專斷因素。汪滔曾有一次威脅說要扣除公關主管的薪水,理由是他受到了太多的媒體關注。
大疆創新深圳旗艦店外景
大疆創新內部的高強度文化一定程度上與公司總部深圳這座城市的特點遙相呼應。在深圳,即便疫情爆發可能會影響關鍵原材料的交付,但公司的工廠依舊機器轟鳴。人們從中國各地湧向這座擁有1300萬人口的城市,試圖在科技行業嶄露頭角。汪滔深諳其中奧秘,為年輕的工程師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和責任感。正如一名公司前高管所言:“汪滔他只在乎技術。他希望擁有最優秀的年輕工程師和人才,願意擼起袖子加油幹,願意探索新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風氣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團隊內訌,以及無法跟上步伐的員工們士氣低落。大疆創新拒絕發表評論。
像許多企業一樣,兩名熟悉該策略的知情人士說,大疆創新也暗地裡採取“黑色行動”,即用來攻擊競爭對手或美化自身形象的戰術。有一次,公司代理商創建了50個假賬戶,在一個消息論壇上惡意發布詆毀競爭對手億航的評論。論壇版主注意到,所有評論都來自深圳的某一個IP地址,且指向大疆創新。於是,他要求公司停止刷屏行為。公司方面卻繼續指示水軍們不要停止攻擊,但使用軟件掩飾IP位置。據稱,這些水軍還試圖在YouTube上發起類似攻擊,但被指控詆毀另一個競爭對手昊翔的產品。大疆創新拒絕發表評論。
汪滔的敵意有時候也會轉嫁到大疆創新的消費者身上。公司的客戶服務是出了名的糟糕。一名前員工說,有高管層親自介入客戶投訴的往來郵件,與消費者互懟,多次使用飛行數據來反駁墜機原因,企圖取消退款。根據這名前員工的說法,汪滔特別反感蘋果這種經銷商,因為他們提供無條件退款,並在寫給高管的郵件里大肆發洩他的不滿。大疆創新拒絕發表評論。
大疆創新的工廠距離公司總部大約20分鐘車程。工廠外面看上去和其他電子工廠一樣,四四方方,平淡無奇。但在內部,這裡有各種級別的自動化裝配線及測試線。機器人把無人機放在一起,然後啟動這些飛行器;數百家無人機自動起飛,在兩分鐘內執行一系列演練,然後降落,繼續沿著生產線移動。“以前,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多過機器人,慢慢地,機器人取代了人類,”大疆創新的前北美副總裁馬里奧·雷貝羅(Mario Rebello)說。生產線上很多機器人都是公司自己生產的,用來執行高度專業化的操作。
這些昂貴的裝配線讓公司得以跟上工程師的創新。大疆創新現在可以生產工業級無人機,用來勘測土地、在農場噴灑農藥、甚至從鯨魚的噴水孔收集生物樣本(Snotbot)。
2018年,媒體報導稱大疆創新計劃在上市前融資數億美元。融資最終不了了之,因為公司開除了數十名員工,他們被指控虛報零部件價格以謀私利。根據公司的聲明,這起欺詐導致大疆創新損失約1.5億美元。前員工透露,零部件轉移和交易源於內部的混亂以及不符合審計要求的財務報告系統。大疆創新在當時發布的一份聲明中對此做了些許回應。公司稱:“成熟的公司有完善的培訓、控制和管理協議來避免這些問題,大疆創新仍然在實現這一目標的路上克服重重挑戰不斷摸索。”
大疆創新的總裁羅鎮華說,我們不著急上市。“上市後,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限制。投資者會比較關注盈利。但我們希望避免這些限制,專心做我們熱愛的事情,”他說。公司正在為這些熱情和汪滔的野心建造一座紀念碑:194米高的雙子塔,中間天橋連接,有一個多層無人機測試區,一樓是產品展示中心和機器人競技場。
雖然不這麼建議——並且在大多數地方也是違法的,但實際上大疆創新的無人機飛行高度可以達到4英里(約6437米)。大疆創新表示,公司沒有這類特定信息的數據庫,只能提供該位置附近設備的大致信息。
大疆創新的無人機交通控制器(UTC),可以將無人機的唯一識別號(該識別號與用戶手機綁定)與各種傳感器(GPS、氣壓計、陀螺儀和指南針等)相匹配。開發好之後,大疆創新把系統以“白標產品”的形式交給了相關部門,以便後者按需給產品命名,同時也是避免外界對公司與政府合作的顧慮。有前員工認為公司在2016年之前已經在著手研究這個系統,也有人認為是在2017年發生一系列無人機事故後,才開始研發系統。羅鎮華拒絕發表評論,只說對2016年的事件一無所知。
快進到2020年,公司現在在出售一個和之前開發過的差不多的跟踪系統,叫做“AeroScope”。這個系統可以讓機場、核電廠和其他機密地點購買一種設備,這個設備可以掃描大約30英里內的領空範圍,並在幾秒鐘之內檢測到出現在範圍內的無人機。2015年,大疆創新聘請布蘭登·舒爾曼(Brendan Schulman)來協助應對有關這項新興技術的監管法規和訴訟。舒爾曼,哈佛大學畢業的律師,是無數無人機愛好者心中的英雄。他在第一起聯邦航空管理局訴無人機操作員的案件中,為無人機操作員做過辯護。後來,擔任政策與法務副總裁的舒爾曼,把大部分時間貢獻在說服人們相信大疆創新並沒有監視大家。“現在,我們必須首先處理人們的質疑,國際政治問題和其他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他說。
在美國,使用無人機進行野生動物保護和基礎設施檢查作業的內政部,在去年年末時表示,將退役800多架中國無人機。對此,大疆創新在一份聲明中回應稱:“這是假借網絡安全之名,實則針對原產國進行限制的政治行動”。洛杉磯移民與海關執法辦公室在一份公告中說,它“有理由相信”大疆創新正在向中國政府提供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執法數據。(在一份公開的聲明中,大疆創新稱這份公告中的內容“與事實不符,帶有誤導性質”。)
舒爾曼說,他認同國土安全部的消息,也建議消費者對無人機和遠程控制器之間的通訊消息進行數據加密。他說:“我們的技術在快速廣泛普及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提高數據安全保護。”大疆創新向來宣稱,公司比其他中國的競爭對手更重視數據安全,也願意出售自己的安全技術來證明這一點。舒爾曼說,公司現在正提供一種叫做“本地數據模式”的技術。在這種模式下,無人機在飛行期間不會與互聯網交換數據;還有其他可以把數據完全保留在公司或政府內部的技術。
儘管如此,對大疆無人機的顧慮並沒有影響公司客戶群的增長。Flymotion是一家佛羅里達的無人機服務公司。公司首席執行官瑞恩·英格力士(Ryan English)說,公司正在用自己的設備協助數十個警署的工作。“大疆創新擁有全球市場,”英格力士說,“他們的一個優勢是性價比超級高。”
雖然GoPro和3D Robotics這些公司已經放棄在消費者市場與汪滔的公司競爭,但是大疆創新仍舊面臨各種挑戰,其中包括美國企業發起的專利訴訟,以及大量的新興競爭對手,他們試圖打造美國製造的無人機。比如,這家在加州聖克拉拉工廠生產無人機的Impossible Aerospace公司。公司創始人斯賓塞·戈爾(Spencer Gore)曾經是特斯拉的電池工程師。和大疆無人機採用獨立電池組的方式不同,戈爾的創意是整個無人機的機身就是電池組。這個理念借鑒了特斯拉的設計——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底盤就是由巨大的電池組構成。這樣的設計,可以降低重心,提高操控性。按照戈爾的創意,使用電池組做為機身的無人機可以極大地提高續航時間。Impossible的無人機可以連續飛行2小時,而同類型的大疆無人機只能飛行30分鐘。
Impossible的第一台無人機——US-1,於去年開始發貨給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使用這些無人機,在西德克薩斯州檢測油井的油氣洩漏情況。戈爾認為,警署和消防部門最終會成為公司最大的初始市場,因為擁有超長續航的無人機可以持續徘徊在犯罪現像或火災現場,而無需操作員過多的關注。他說:“美國一共有18000個市級警察署和32000個消防部門,其中只有60多個部門買得起直升飛機。”
而Impossible眼下面臨的一個相當令人不解的問題是,警署和消防部門給出的採購標書裡要求的設備規格,基本上只有大疆創新的產品才能滿足。比方說,戈爾舉了一個例子,他拿出一份堪薩斯公路巡邏隊給出的建議書,裡邊列出了要求的無人機屬性,如飛行時間、攝像頭和有效載荷等。這些數據根本就是和大疆經緯M210的一模一樣。“如果美國想在機器人和無人機領域重新找回競爭優勢,那麼快速啟動我們的工業基礎的一個最基本措施,就是把政府合同授予美國企業或者,至少給予美國企業競爭的機會,”戈爾說,“大約有1000多個警署可以獲得國土安全部的撥款,這些錢都用在了購買中國製造的大疆無人機上。我們正在用自己的聯邦資金養肥了中國未來的主要承包商。”
戈爾為了讓Impossible有機會競標採購合同,不惜一家一家地拜訪警署和消防部門,說服他們修改採購標書。他還聘請了數名前警察擔任自己的兼職銷售人員。在華盛頓,大疆創新也開始加大遊說投入,去年第三季度的遊說支出達到了20萬美元,創新高,同時也在竭力避免重複華為的遭遇。“大疆創新的說客不簡單,”戈爾說。
根據巴德學院的最新研究,目前,美國50個州的機構都在使用無人機,其中90%來自大疆創新。墨菲承認,美國無人機製造商想要跟大疆創新競爭,沒有補貼大概是不行的。
文章來源: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0-03-26/dji-s-drone-supremacy-comes-at-a-price
作者:Blake Schmidt and Ashlee V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