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能否自我檢測?張文宏耿直回答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在線交流,回答海外同胞們關心的疫情發展、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
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人種無關可能要打持久戰
全世界各地的病毒都有測序,已有做比對。不同國家感染的病毒在做解析以後,是沒有差異度的。
歐盟的國家內,醫生受著同一套體系的培訓。以法國和德國的病死率為例,早期的醫療資源分配,兩個國家略有差異。之前提到,5%的年輕人有事,需要氧氣治療,如果他們沒有及時找到床位,沒有ICU的支持,那麼風險就很大了。
德國專家告訴我,他們希望在民眾居家隔離期間對醫院資源進行調配,讓醫療資源處於動態的平衡之中。等冬天來了,病毒又來了。搞它兩年,將它打下去。這個病毒有可能是個持久戰,法國採取好的防疫策略,把前期的經驗保持下去,那麼,法國相對會處於安全的狀態。
八成居家隔離者不需要去醫院60歲以下病死率極低
居家隔離時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心理問題,非常恐懼,感覺得了這個病和世界末日一樣。
80%的人是不需要去醫院的。
第一,要有很好的心態。95%的年輕人,即60歲以下的人病死率是極低的,除非有基礎疾病;
第二,調節睡眠;
第三,營養要調整好。
有一種情況需要去醫院——有明顯的肺部損害,即表現為力氣不夠。做一點點家務事,就覺得力氣不夠了。這個信號是很明確的,要立即就診,接受氧氣治療。
早前和德國對話的時候,當時他們也非常焦慮,同樣要求輕症患者居家隔離,但他們現在的控制水平很好。因此,醫療環境比較好的區域,按道理病死率會比較低。
在如此情況下,法國的醫療體系基本是可以接受治療的。如果出現症狀,第一個電話應該打給家庭醫生。如果出現肺功能無法支持活動時,這個時候還不能解決醫療問題,此時相信大使館會提供幫助。
如果大家在居家隔離期間想打電話給醫生,但是沒人接的時候,祖國的醫生會理你。大家不要慌張,做好必要的防護。
羥基氯喹有一定效果但臨床證據不足以說這是神藥
藥物有沒有療效,需要很謹慎。在整體的人群當中,從目前數據來看,沒有看到非常好的數據。法國採取的樣本量很小,證據的等級較低。然而,在醫學上,證據非常重要,而且在證據方面,要計算等級。
從臨床來看,羥基氯喹有一定效果,但這個效果不足以得出結論——這是一個神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法國有了“神藥”,就可以為所欲為。還需要等待臨床證據。目前在WHO和中國的推薦意見裡,都沒有對其進行強烈推薦。
國外很多華人社區感染率極低因為做到了這幾點
不論是中國還是法國,都強調“social distancing”,即保持非常足夠的社交距離,但這一點在家庭中很難做到,要在家裡戴口罩也很難。
但是我能教你一個辦法,如果你的鄰居得新冠了沒有告訴你,或者他是一個無症狀感染者,共用電梯的你怎麼防疫。
第一,出門戴口罩。我也了解到有些華人在外戴口罩可能會受歧視,那麼你就在進入電梯的時候戴一下口罩,出去的時候再摘掉。
第二,電梯裡的按鈕不都是安全的。建議袋子裡放幾枚牙籤或者餐巾紙,用牙籤按電梯,用完就包起來扔掉,不用手去接觸。
不接觸任何東西,口罩戴好,再得新冠肺炎的風險是很低的。
出了門之後,這個手就不能再摸鼻子嘴巴,回家之後立刻把手洗乾淨,能夠做到上述的步驟,那麼從鄰居那裡感染新冠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如果你自己不被感染也就不可能感染家人。
目前國外很多華人社區新冠病毒感染率極低,甚至為零,也是因為做到了這幾點。
不是所有症狀都要去檢測全面檢測只會擠兌醫療資源
你沒有辦法區別呼吸道疾病。
就是學過醫學的人也是區分不了的,只有通過做ct和核酸檢測才能區分。事實上,能不能做檢測是一回事,做檢測有沒有意義是另一回事。
只出現一些呼吸道的輕症,即使是在中國也是不能全部做檢測的,因為,所有人做檢測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
在法國,也要符合有重症的傾向才能做。因為輕症的病人無論是得流感還是新冠還是其他病毒性感染,處理都是一致的,如果不夠重就待在家裡,戴好口罩不要傳染給其他人。
粥當然可以喝,但主要是多喝牛奶多吃雞蛋,胃口不好,不想吃也要吃。每一次病毒感染,免疫系統開始啟動,不給足夠的能量,抗疫失敗的可能性就很高。
能吃,能拉,能睡,體溫真的很高吃一點感冒藥,一般輕症病人7到10天可以解決。
除非出現呼吸困難才需要去醫院。
就是在國內,早期檢測也是對來自疫區有感染風險的人進行。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檢測,那麼有醫保的所有人都會主動去檢測,會造成檢測醫療資源的擠兌,導致真正需要檢測的人無法獲得檢測,而此前意大利也是因為擠兌醫療資源出現醫療困難。
坐飛機被氣溶膠感染風險極低要防“隔壁鄰居”
回國的人員大多數是在落地篩查的時候篩查出來,或者在隔離的時候出現。大部分人經過30多個小時的飛行,會認為是飛機上感染了,其實未必。病毒接觸以後,有個複製過程,這需要時間。所以很難判斷是否在飛機上還是在其他地方被感染,只不過在落地時被檢測出來的,這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不能排除在飛機上是否被周圍乘客感染,這個風險依然存在。
飛機的氣溶膠每個小時過一遍,我認為沒有感染的風險。如果飛機的過濾器不夠,有氣溶膠在機艙裡形成,那麼感染的就是整個機艙的人,而不是零星幾個人。
氣溶膠在醫院裡發生過,而在生活當中,遇到氣溶膠的概率很低,再加上現在坐飛機,大家防護得很好。在這種情況下,被氣溶膠感染的風險極低。就算在飛機上有感染,可能是被坐在旁邊的兄弟感染的,你們兩個有摘下口罩、密切交談的情況,好得不得了。
大家始終要記住,兩個人好得不得了的時候,往往是風險最高的時候,特指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坐飛機的時候,防火、防盜、防隔壁鄰居。兩個人講話,必須有一個人戴口罩,記住一點,兩個人不許同時吃飯,同時吃飯風險極高。
商品外包裝是否要消毒?張文宏:我收快遞都毫不猶豫地拆開
這種風險非常低,在乾燥的環境裡病毒存活的時間比較短暫,有時候是幾個小時,有時候是一天,一般來說超過一兩天就沒有了,你正好碰到被有病毒的人接觸過又放回去,病毒還存活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上海和武漢都沒有這樣去做(對外包裝進行消毒),疫情都控制得挺好,所以大家都沒有對此有擔憂,我個人收快遞都是毫不猶豫地拆開,有一個建議就是把外包裝拆開後扔掉,就可以解決擔憂,處理掉之後洗個手就好了。
如果買牛肉乾可以把外包裝拆掉放在罐子裡,但這個做法類似於潔癖,個人不是很建議去做。
對於是否需要用酒精去噴外包裝?用酒精把外包裝全部噴一遍蠻費的,但是非要去噴也沒有意見,但是價值非常低。
如果你做了消毒,獲得心裡的安慰,那我覺得心理安慰也是重要的。我自己不會去做,但是不反對別人去做,多消毒總歸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防治新冠肺炎病毒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