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綁定唱片巨頭到取消保底費:音樂版權格局再變
新一輪音樂版權爭奪戰再次開啟。時隔三年,騰訊音樂選擇用資本深度綁定版權方。2017年5月,騰訊音樂拿下環球音樂獨家版權,今年3月底,在獨家協議即將到期之際,騰訊音樂完成了對環球10%的股權收購。
唱片公司和音樂平台簽訂的版權協議一般是兩到三年,在即將到期需要續簽之際,其他音樂平台原本正虎視眈眈,伺機介入,但騰訊音樂卻通過的資本操作,意圖一勞永逸。
週所周知,騰訊音樂的規模在世界範圍內也只僅次於Spotify和Apple music。背靠騰訊,資金實力雄厚,砸錢換來的巨大版權庫是支撐著騰訊音樂擴張的基礎。
版權即將到期之時,其他互聯網音樂平台也明顯加緊了步調。3月11日,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拿下太合音樂版權,隨後31日,網易云音樂又將滾石唱片收入囊中。
音樂版權之爭由來已久,遠未停止。而隨著互聯網平台的行業話語權不斷提升,一些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從騰訊拿下“三大”說起
全球範圍內,音樂版權領域存在“三大唱片巨頭”——索尼、環球、華納。數據分析平台Midia Research報告顯示,在2019年整個錄製音樂市場中,三大唱片曲庫數量佔據全球錄製音樂曲庫版權數量的89.1%,同時公司收入佔67.5%的份額。
對這三者的綁定,騰訊顯然跑在了最前面。
騰訊對“三大”的心思開始於2014年,此前國內唱片公司從未與國際唱片公司達成過合作。2014年11月,QQ音樂敲定了與華納音樂集團的戰略合作,此後一個月,QQ音樂又拿下索尼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數字音樂版權推廣、管理及分銷業務。
而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就發布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盜版歌曲遭到大規模下線。
2015年的政策出台,讓在線音樂平台劃分出明顯的分水嶺。在通知發布後的一個月, 6家直接提供內容的網絡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音樂作品220餘萬首。其中,百度音樂下線了64.2萬首、一聽音樂下線超過60萬首、多米40餘萬首、唱吧29.8萬首。
自此,數字音樂開啟全面正版化,購買版權、建立自身版權庫。而獨家版權的模式下,音樂平台處於賣方市場,版權費水漲船高,音樂平台開始陷入惡性競爭的價格戰。
2016年,騰訊再次加註音樂行業佈局,推動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最終成立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隨後,拿下了華納和索尼之後,QQ音樂繼續跑馬圈地。2017年5月,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拿到中國大陸的獨家版權。至此,騰訊音樂將“三大”悉數收入囊中,樹起了行業內難以撼動的壁壘。
但騰訊音樂仍舊沒有停步,而是試圖突破獨家版權協議的時間限制。2018年2月底阿里音樂與華研音樂版權合作到期後,就曾被網易云音樂趁機接盤,騰訊音樂顯然不希望自己為國際唱片公司打開的市場被同行半路截胡。
索性在2018年底赴美上市之前,騰訊音樂向華納和索尼音樂定向發行了2.2億美元股票,這項交易直接幫助騰訊和華納、索尼綁定了更穩固的合作關係。
此前2017年12月,騰訊及騰訊音樂更是與Spotify進行股權投資,騰訊音樂娛樂和Spotify以現金購入對方少數股權。
可以說,騰訊音樂的版權擴張史就是國內在線音樂市場正版化的歷史縮影,三大唱片公司逐步成為騰訊音樂的“鎮宅之寶”,合作關係很難從外部打破,其他音樂平台只能另闢蹊徑。
丁磊曾在最近的網易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國際三大唱片公司獨家銷售模式,使得包括網易云音樂在內等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的成本,“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回歸一個合理理性的版權費用。”
曾擁有開唱片公司夢想的丁磊一語道出行業心聲。
騰訊音樂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成本從2018年同期的35.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為34.9%,成本增速已經超過營收增速,而主要原因就是版權費的大手筆加註。
“週期性”版權混戰
雖然網易云音樂資金背景不比騰訊音樂,但在後者版權協議到期的關口,網易云明顯在加緊佈局,而去年拿到阿里的投資後,更是變得闊綽起來。
搜狐科技梳理髮現,網易云已經接連買下《歌手》、《聲臨其境》、《朋友請聽好》及《我們的樂隊》四檔今年開年以來流量綜藝的獨家音樂版權。3月13日,網易云音樂還與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達成合作,獲得《龍貓》和《千與千尋》等宮崎駿作品音樂的全面授權,兩週後,又和滾石唱片達成合作。
大手筆買版權的同時,網易云還推出了k歌業務,上線“音街”App。另一邊,阿里的蝦米音樂同樣加入3月的版權之爭,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數字音樂內容合作。
網易云頻頻出手讓網友直呼“終於不再小氣了”,但事實是,並非網易云不想砸錢,由於晚於對手入局近十年,當時的在線音樂市場本早已被瓜分得所剩無幾,成立頭五年的時間裡,網易云受版權之困越來越深。
2015年,網易云曾和QQ音樂達成戰略合作,但於2017年8月瓦解。網易云音樂因未經許可提供吳亦凡最新專輯《6》的在線播放,以涉嫌侵權的罪名被騰訊音樂訴至法院,隨後兩天,網易云在官微回應部分歌曲下架的原因:和QQ音樂的轉授權合作到期。而一周後,騰訊再次起訴網易云音樂主體公司,原因為未經許可提供200多首歌曲的在線播放。
這直接導致三大唱片公司以及部分詞曲版權公司、音樂公司旗下的大量音樂版權,均不再轉授給網易云音樂,網易云雪上加霜。作為反擊,網易云音樂幾天后又起訴了騰訊音樂旗下的酷我音樂。
一時間的版權混戰得到緩解,還是在外部政策的推動之下。2017年9月,國家版權局約談了20餘家音樂公司,在其推動下,國內幾個主流音樂平台達成了版權互授協議,共享了99%的音樂版權,這是版權市場留存空間所剩無幾之下的權宜之計。
但另一方面看,平台獲取的獨家版權比例將大幅降低,比如剛和網易云達成合作的滾石,旗下音樂人及歌曲在QQ音樂同樣有資源播放。版權合作的優勢被削弱,無法實現大規模平台間的用戶遷移,倚靠獨家音樂獲取用戶的路越走越窄。
在華語樂壇,能夠引起大量聽眾、粉絲為追隨其作品而轉移平台的只有少數頭部歌手,比如周杰倫、五月天等,而網易云失去周杰倫的歌曲版權,就是發生在2017年的合作瓦解事件中, QQ音樂隨即和周杰倫達成三年獨家協議。
今年3月31日是QQ音樂和周杰倫版權協議的最後一天,而4月1日搜索發現,QQ音樂仍能聽到周杰倫的所有歌曲,首頁掛上了“你的周董一直都在”的獨家banner——QQ音樂再次成功續約三年。
騰訊音樂壟斷式的版權收割讓網易云、蝦米等陷入掙扎。
三大之外,版權市場僅剩下一成可供瓜分,而這之中,同樣也沒少了騰訊音樂的身影。3月25日,騰訊音樂就與日本音樂廠牌Being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後者擁有倉木麻衣、坂井泉水、大黑摩季等日本高人氣藝人的音樂版權,同時也包括《名偵探柯南》、《灌籃高手》、《龍珠》等多部經典動漫的主題曲、片尾曲。
“音樂的版權一直是大家在搶奪的資源,從來沒有停止過,然後又是會到期的,期滿後權益、定價都要重新商討。除非把版權方的母公司買下來。不然永遠不會結束。”一位長期觀察音樂產業的投資人向搜狐科技表示,版權之爭是永久的命題。所以三年為界限,版權混戰將周期性持續。
從“買版權”到“產版權”
買版權,然後依托買來的版權賣服務(會員付費、內容付費),音樂平台這樣的商業模式被戲稱為“二道販子”,而且也使得2015年版權令發布以來,版權方幾乎可以“躺著賺錢”。
各音樂平台當然清楚只靠砸版權的模式不可持續,不能坐以待斃,提升自己在產業鏈的位置和話語權才是關鍵。在逐步的探索中,局面正在發生轉變。
雖然如前文所述,三大唱片公司佔去了全球九成的歌曲版權庫,但中國音樂版權市場有其特殊性,集中度較低,表現出版權數量與價值割裂的現狀。智研諮詢報告顯示,中國有超過50%的音樂版權分散在三大唱片公司之外的獨立音樂製作人、工作室、及其他唱片公司手中,但有近60%的營收在三大唱片公司的口袋裡。
這印證了佔據中國絕大多數的獨立音樂人生存困難的問題。據網易云音樂發布的報告顯示,68.8%的獨立音樂人的收入來源中,版權收入僅佔9.8%。
長尾音樂輸出渠道有限,音樂版權價值無法得到完整體現,國內音樂平台正在挖掘這其中暗藏的商機,同時也在改變自身對版權的依賴程度。
曾有業內人士指出,平台陸續不再給部分版權方支付保底了,而這一情況大概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搜狐科技向一位獨立音樂人經紀人求證,該音樂人從2018年開始在網易云發布作品,其經紀人表示,“網易云一直沒支付過保底費。”
一般來講,平台會支付版權方保底和分成兩部分費用。首先,保底費用佔大頭,平台不再支付部分版權方保底費用後,將緩解成本壓力,其次,分成取決於歌曲在市場是否吃香,如果歌不火,版權公司就拿不到多少錢,極大削弱了版權方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音樂平台紛紛開展音樂人計劃,直接和音樂人簽約,跨過中間的版權方,也就逐步將對版權的控制權掌握在了自己手裡。而對於音樂人來講,多數無法看到唱片公司透明的版權報表,收入被唱片公司“榨乾”的現象普遍存在,據音樂人宮閣團隊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搜狐科技透露,宮閣正是因此去年和索尼解約,決定自己出來幹,“他在索尼最後沒掙到錢,還為了解約自己掏錢賠了一筆。”平台對音樂人的扶持無疑為他們提供了新的選擇。
網易云音樂是行業內最早扶持獨立音樂人的平台,2017年就開始培養自己的音樂人,某種程度上,也是當時在版權上折戟後的另闢蹊徑。截至2019年12月底,網易云音樂平台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數超過10萬,音樂人上傳原創作品總數超150萬首,全年原創音樂人作品年播放量超過2700億次。
而騰訊音樂2018年才上線音樂人開放平台,允許音樂人、詞曲作者和機構入駐,即可一次性將歌曲發行到QQ音樂、酷狗、酷我、5Sing等渠道並通過後台進行管理。2019年11月,QQ音樂上線了自己的開放平台,今年1月2日,其又與B站達成合作,引流B站的音樂人入駐QQ音樂。
雖然獨立音樂人入局晚,但憑藉騰訊的內部生態,2018年,騰訊音樂與騰訊視頻、哇唧唧哇聯合出品了《明日之子第二季》,是國內音樂平台首次參與大型綜藝節目的投資。
從獨立音樂人,到參與孵化歌手的綜藝節目,音樂平台正掌握越來越多的自有版權,談判天平開始向平台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