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9000萬年前或為雨林引發巨大氣候變化問題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現在的南極洲可能是不適宜居住的冰封之地,但在9000萬年前那裡可能是一片繁榮的雨林的家園。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將改寫人們對這個極地地區的假設並引發關於地球氣候如何會發生如此劇烈變化的新問題。
九千萬年前正好落在白堊紀中期,也就是恐龍在地球上存活的時候,那個時期也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溫暖的時期。然而,還不清楚的是,這種溫暖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德國亥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AWI)的地球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他們探索了從南極洲西部阿蒙森海採集的沉積物核心。在它的深處,他們發現了植物的花粉、孢子甚至稠密的樹根網絡。
AWD地質學家、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Johann Klages博士指出:“在最初的船上評估期間,沉積物層的不同尋常的顏色很快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它顯然跟上面的岩層不同。此外,最初的分析表明,在海底27至30米深處,我們發現了一個原本是在陸地上形成而非在海洋裡的層。”
不來梅大學位於松樹島冰川附近的海底鑽塔MARUM-MeBo70收集到了這些地核。當進行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時,它被發現跟根相連接,通過細粒粘土跟淤泥打結。另外科學家還發現了多種維管植物的花粉和孢子。
然而解釋這些發現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在面臨長達四個月的極地黑夜的情況下,該地區仍能保持相對溫暖的狀態。模型模擬顯示,要使氣候達到適宜雨林生存的溫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必須要顯著提高才行–2019年,二氧化碳的峰值略低於415 ppm,而如果要達到9000萬年前南極的平均溫度則需要達到1680 ppm。
“我們現在知道,白堊紀很可能連續四個月沒有陽光,”論文合著者、不來梅大學MARUM研究中心的地球科學家Torsten Bickert博士解釋稱,“但由於二氧化碳濃度如此之高,所以南極周圍的氣候仍很溫和且沒有冰團。”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究竟發生了什麼過程使得這片土地降低了溫度並變成極地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