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火星水有兩個不同來源衝擊現有理論
在早期的科學考察中科學家已經發現火星表面存在水,而且有跡象表明水量非常充沛,甚至可以支撐和孕育生命,但這些水從何而來一直存在爭議。而最新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論文中,表示火星上的水分子可能有兩個不同來源。
由於人類很難到達火星對其進行現場考察,因此我們很難對火星水進行深入的研究。不過所幸的是Mother Nature以隕石的形式將火星碎片運送到了地球。特別是其中的兩個隕石–艾倫山(Allan Hills)84001和西北非洲7034隕石,它為我們研究火星水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傑西卡·巴恩斯(Jessica Barnes)在一份聲明中說:“很多人一直在試圖弄清火星的水史。這些水從哪裡來?在火星的地殼(表面)中已經持續了多長時間?火星的內部水來自哪裡?水能告訴我們有關火星如何形成和演化的信息嗎?”
對這兩塊隕石的深入研究,巴恩斯和她的團隊指出這些隕石中都含有大量不同的氫同位素。它們被稱為“輕氫”和“重氫”,它們暗示著兩種不同的水源,而且兩種岩石都不匹配行星地殼的組成。
因為氫是水的成分之一,所以鎖定在岩石中的這兩種同位素的比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它們所處的水的歷史-就像水的化石一樣,可以分析其存在的痕跡了解其所經歷的化學過程及其起源。
這表明火星很可能在其歷史早期至少從兩個截然不同的來源獲得了水。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變異性意味著火星與地球和月球不同,從來沒有完全圍繞著地球的岩漿海洋。
巴恩斯說:“火星內部的這兩種不同的水源可能在告訴我們有關可聚結到內部岩石行星中的各種物體的一些信息。”含水量差別很大的兩個截然不同的小行星可能發生了碰撞,並且從未完全混合。“這種情況對於理解火星的過去可居住性和天體生物學也很重要。”
研究人員表示,此一重大發現與當前火星形成的主流理論截然不同,過往認為,火星的內部結構比較像是地球這種類地行星,透過極穿透的吸積作用,從圍繞著太陽的巨大的塵埃,氣體,慢慢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當前的面貌,但這次研究卻為科研人員點出了不同的想法。
研究人員表示,透過比對同位素組分,火星地殼伴隨下的地幔分別具有不同比例的氫分子同位素,代表火星地殼與地幔的來源可能不一,這點與地球大相徑庭,可能對移居火星等人類的終極夢想帶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