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為人知的歷史:那些隱形的女程序員們
在這個由六部分組成的系列章節中,我們將探索人工智能的人類歷史,講述創新者、思想者、工人,甚至小商販是如何創造出能夠複製人類思想和行為的算法的。雖然超級智能計算機不需要人工輸入的概念是令人興奮的,但智能機器的真實歷史表明,我們的人工智能只是和我們一樣聰明。今天,我們來說說埃尼阿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的隱形女程序員。
圖:Marlyn Wescoff(左)和Ruth Lichterman是兩位埃尼阿克女程序員
1946年2月14日,記者們聚集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工程學院,見證了世界上第一批計算器的其中一台: 埃尼阿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
亞瑟·伯克斯(Arthur Burks)是埃尼阿克團隊的數學家和高級工程師,他負責展示這台機器的性能。他首先讓電腦把5000個數字加起來,這項任務一秒鐘就完成了。然後他演示了該機器計算炸彈飛行軌蹟的時間比砲彈實際飛行時間更短。
這場演示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據他們所知,伯克斯所要做的就是按下一個按鈕,這台機器就會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出過去人類幾天工作量的計算任務。而記者們並不知道,在這台智能電腦的背後隱藏的是,一個由六名女性組成的團隊所做的艱鉅且具開創性的編程工作,她們在這之前也曾作為“人類計算器”工作過。
圖:Betty Jean Jennings (左)和Frances Bilas操作埃尼阿克計算機的主控制面板
建造一台計算機計算炸彈軌蹟的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就已成形。摩爾工程學院曾與彈道研究實驗室(BRL)合作,在那裡,一個由100位“人類計算機”組成的團隊被訓練來手工計算砲彈的射擊表。
這項任務需要高水平的數學技能,包括解決非線性微分方程以及使用微分分析儀和計算尺的能力。然而,計算曾被認為是文書工作,因為這項工作對於男性工程師來說實在太枯燥了。因此,彈道研究實驗室僱傭了許多女性來處理這項工作,這些具有很高數學素養的女性大多擁有大學學位。
隨著戰爭的進展,預測炸彈飛行軌蹟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彈道研究實驗室的幫助越來越重要。
1942年,物理學家約翰·莫奇利(John Mauchly)寫了一份備忘錄,提議建造一種可編程的通用“電子計算器”,使計算過程自動化。1943年6月,莫奇利和電氣工程師約翰·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獲得了建造埃尼阿克通用計算機的資金。
圖:四名工作人員在埃尼阿克前
電子計算機的目的是使計算過程更快、更有效,從而取代彈道研究實驗室的數百位人類計算師。然而,莫奇利和埃克特意識到,他們的新機器將需要通過打孔卡編程來計算軌跡,而IBM數十年來一直在使用這種技術為其他機器編程。
阿黛爾(Adele)和赫爾曼·戈德斯坦是彈道研究實驗室人類計算業務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一對夫婦,他們建議,這項任務應該由他們團隊中最熟練的員工完成。他們一起挑選了六名女性:Kathleen McNulty, Frances Bilas, Betty Jean Jennings, Ruth Lichterman, Elizabeth Snyder, and Marlyn Wescoff。她們得以從“人類計算器”晉升為“機器操作員”。
圖:Betty Jean Jennings在工作
她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讓自己從內到外熟悉埃尼阿克計算機。她們研究了這台機器的藍圖,以便了解它的電路、邏輯和物理結構。這個30噸重的龐然大物佔地約140平方米(1500平方英尺),使用了超過17000個真空管、70000個電阻、10000個電容器、1500個繼電器和6000個手動開關。這個由六名操作員組成的團隊負責配置和連接機器,以執行特定的計算,處理穿孔卡設備,並調試機器的運行。有時需要操作人員爬進機器內部,更換有故障的真空管或電線。
在戰爭期間,埃尼阿克沒有及時完成炸彈軌蹟的計算。但不久之後,約翰·馮·諾依曼使用它進行了核聚變計算,整個過程需要使用100多萬張打孔卡。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的物理學家依賴於這些操作人員的編程技能,因為只有她們知道如何進行這麼多的操作過程。
圖:埃尼阿克計算機程序員Kathleen McNulty
然而,埃尼阿克計算機程序員Kathleen McNulty說,女性程序員的貢獻幾乎沒有得到認可或讚揚。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計算機編程仍然與人類計算密切相關,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缺乏專業性的女性工種。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專注於設計和建造硬件,他們認為硬件對計算的未來更為重要。
由於這個原因,當埃尼阿克最終於1946年向新聞界展示時,這六名女程序員仍然沒有露面。那時是冷戰的開端,美國軍方急於展示自己的技術實力。通過隱藏了其中涉及的人力把ENIAC描繪成一台自主的智能機器,工程師們投射出一種威脅性的技術優勢。
這種公關策略奏效了,它在未來幾十年裡影響了媒體對計算機器的報導。在全球各地有關埃尼阿克的新聞報導中,這台機器佔據了焦點位置,被稱為“電子大腦”、“巫師”和“人造機器人大腦”。六名女性操作人員的艱苦工作幾乎無人提及,實際上她們爬過機器內部的電線和真空管,從而實現了所謂的機器智能。
出品| 網易智能(公眾號smartman163)
譯自| IEEE
譯者| 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