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揭秘”外賣帝國”美團:正與阿里大打補貼戰
據彭博社報導,王興領導的美團重塑了服務市場,幫助數億中國人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自去年9月份上市後,美團首次接受了《彭博》專訪,後者撰文描述了美團的發展、王興的經歷以及他與阿里巴巴馬雲之間的恩恩怨怨。以下是翻譯內容:
在北京,點外賣通常要比自己去吃更便宜。19歲的阿貝·林(Abey Lin)是美國加州人,現在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他通過智能手機上的美團應用買到當地一家餐館的烤鴨,只花了20元人民幣,比自己去餐館點餐還要便宜八成。他還通過美團買到過兩份打四折的披薩,披薩上面滿是金色的土豆和燒烤海鮮。另一家店在美團應用上的豆腐菜價格僅為9.8元人民幣,只是餐廳菜單上價格的三分之一。雖然林自己有一個小廚房,也可以做出這道菜,但也很難更便宜了。“這讓我大吃一驚,”他說。
林是一名有抱負的導演,他來到北京時心裡已經為應對艱苦生活做好了準備。他還沒有完全了解中國城市生活的新秩序,但很快就適應了。他基本上不去學校的自助餐廳,而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點漢堡、麵條和孜然肉串,通常在30分鐘內就可以吃到嘴裡。當他冒著冬季的大霧到校門口去拿外賣時,總有一群快遞員跺著腳取暖,等著其他學生來取外賣。“這樣更方便,成本更低,”林說。“中國的這種效率真是令人吃驚。”
在全國各地,數以百萬計像林這樣的人每天要通過手機點兩到三頓飯,還有買雜貨、辦公用品,支付理髮或按摩服務,拿到任何他們可能想要的東西。不過在這個350億美元的快遞市場背後,並不完全是效率決定的,而是美團與中國市值最高公司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競爭。阿里巴巴及其子公司主導著中國實體商品的在線零售市場,但美團在服務市場處於領先地位。每年其旗下有60萬名送貨員在全國2800個城市為4億客戶提供服務。阿里巴巴正押注於自己能夠以低價壓死美團。兩家公司都在一場愈演愈烈的補貼戰中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這種攤牌不僅僅是生意的事,也牽扯到個人交往。在美團成立之初,阿里巴巴為其提供了資金,但在美團首席執行官王興退出合作後,阿里巴巴與美團的關係宣告終結,王興此舉激怒了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和蔡崇信。王興身材瘦小,戴著鋼圈眼鏡,留著寸頭,他說衝突是不可避免的。“阿里巴巴有種奇怪的思維方式,”他在美團北京總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也是美團自去年9月上市以來首次接受采訪。“如果你從事相關商業活動,他們會認為你在偷他們的錢。”王興看上去就像一個害羞的程序員,但以中國的標準來看,他是一個背叛者的角色。他稱Facebook是其他在線服務的模仿者;他說中國最著名的創始人馬雲存在“誠信問題”,這可以追溯到支付寶的一個意外分拆。阿里巴巴拒絕就此事置評,Facebook也沒有回復置評請求。
十多年來,中國互聯網一直由三家公司主導: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現在,年輕一代有機會挑戰這些科技巨頭及其創始人。(馬雲和蔡崇信分別是54歲和55歲,相比之下王興剛滿40歲。) 中國服務應用市場的年交易額預計在五年內會超過8,000億美元,而王興控制中國服務應用市場的努力可能會影響到傳統在線零售商的銷售。這對阿里巴巴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兩家之間爆發了補貼戰。
美團目前的市值是36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的市值是其12倍以上,因此許多投資者都把寶押在阿里巴巴身上。由於投資者對王興的大手筆投資感到不安,美團股價自上市以來已經下跌了約30%。但他的支持者表示,儘管自己的資產大幅縮水,但王興仍然我行我素。“他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人,”今日資本集團(Capital Today Group)創始人徐新表示。“一旦他迷上了什麼東西,他就可以永远战鬥下去。他只是有耐心堅持到最後。”
自王興出生以來,經歷了中國從貧窮農業國轉向經濟強國的整個過程。王興16歲時,他的父親不得不想辦法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弟,嘗試過採礦、園藝和其他幾項事業,最後在水泥行業取得了成功。而王興正是在自己父親身上學到了創辦一家企業到底需要什麼。
高中畢業後,王興進入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深造,然後在特拉華大學攻讀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但在2003年,受Facebook前身的啟發,他決定退學,為中國市場開發了一個社交網絡。他和他的本科室友王慧文以及一位中學同學合夥在清華校園北門附近租了一間便宜的辦公室,建了一個網站校內網。
發展期間並不是一帆風順。校內網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大學生,但是王興和他的聯合創始人很快就花光了從家人和朋友那裡籌集的80萬元人民幣,不得不將網站轉手賣掉。他們在2007年又模仿Twitter創辦了飯否網,但在2009年被迫暫停運營。在那之後王興說,“我想做一些不那麼有爭議的事情。”
2010年,他仿照團購網站Groupon創建了美團,Groupon當時是美國最熱門的初創公司之一。隨著模仿者競相進入,這個領域很快變得擁擠不堪。很快中國市場爆發了一場被稱為“千團大戰”的事件。數百家類似於Groupon的初創企業互相挖人,散佈競爭對手即將破產的謠言,並以不可持續的低價吸引客戶。美團的員工經常從早上7:30工作到午夜過後。“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2011年加入王興麾下的阿里巴巴資深人士幹嘉偉表示。
王興已經從他過去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2011年,他迅速擴張到數百個城市,但他的支出沒有競爭對手那麼不計後果。當兩家國內領先的團購網站倒閉,Groupon關閉其中國業務時,王興正專注於食品和餐飲市場,以培養更為穩定的回頭客。他在談到競爭對手時表示:“他們總認為這是一項團購業務。”“而我們認為這是服務業的電子商務。”到2013年,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衰落,他從餐館的團購服務轉向直接送餐。他通過免費送餐以及可靠技術贏得了商家的青睞,而這些技術可以幫助商戶保存帳簿,補充庫存,並接受訂單。“美團絕對是老大。” 北京一家越南餐廳的老闆Jack Wang他如是指出,他的餐廳與幾家外賣公司都有合作關係。
一旦王興控制了外賣市場,他就開始更積極地大手筆投資。他給食品打折,這樣就可以更容易地向用戶推銷酒店預訂和機票服務。此外,王興也是中國第一個讓網上銷售電影票變得更容易的人。幾年之內,他就把這個市場的數字化比例從10%提高到超過60%。2015年年中,在美團從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籌集了7億美元風險投資後不久,王興就投入了大量資金來維持運營,因此他需要另一輪風險投資。
根據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的說法,阿里巴巴拒絕向美團投入更多資金,因為這家年輕公司不同意將其應用程序與阿里巴巴完全整合。王興擔心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他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相反,美團與阿里巴巴長期以來的主要競爭對手騰訊達成了一項協議。騰訊同意牽頭為美團融資10億美元,將騰訊自己的外賣服務與美團合併,並讓合併後的公司獨立運營。“這是一次非常輕鬆的會面,”王興說。“我們需要他們有的東西。而我們也擁有他們需要的東西。”據知情人士透露,當美團召集董事會就此正式開會時,阿里巴巴只是提前12小時得到了通知,在這件事上別無選擇。王興得到了他想要的,但也為自己樹立了一些勁敵。
即使在該公司位於北京東部朝陽區的總部附近,也總能看到騎著電動車的美團外賣員急匆匆繞過行人為員工送餐,剎車時發出刺耳的聲音。這種忙碌真的很緊迫:一位只願透露姓氏的楊姓快遞員說,他通常一天能掙15到30美元(約合100元人民幣到200元人民幣),一次短途送餐只能得到75美分(約合5元人民幣)。
在美團公司內部,數字屏幕佈滿了網絡運營中心的正面牆壁,顯示著藍白相間的地圖,上面標註著實時訂單、送貨、商家和客戶。一張顯示全中國的地圖隨著該公司在每個省份的活動而閃爍。另一組是北京快遞員從一個站到另一個站的現場照片。人工智能軟件幫助確定司機的行程。每個外賣員平均每天投遞25次,而三年前只有17次,這意味著現在每天美團網絡完成兩千萬次投遞。相比之下,美國外賣食品行業領導者、Seamless所有者Grubhub公司每天提供的外賣不足50萬份。美團的規模讓印度當地的送餐員dabbawalas相形見絀,全印度的dabbawalas每年能夠提供約8000萬份午餐。
這些數學和美團的發展潛力可能會令人眼花繚亂。中國城市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426人,幾乎是美國人口密度的8倍。市場研究公司艾瑞諮詢同時表示,美國有10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而中國有156個。中國的外賣費用平均約為1美元,而美國為5美元。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美團佔據中國外賣市場約63%的份額,而阿里巴巴在過去幾年花掉數十億美元獲得了其餘大部分市場份額。
不斷增長的衝突及成本已經推遲了王興的一些其他舉措。在兩個城市進行了虧本運營後,王興暫停了網約車業務的擴張。他說,現在的工作重點是讓每個外賣員的訂單減少40%。王興估計,根據其資產負債表,阿里巴巴還能將目前的補貼水平維持12個月左右,但他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數年。
身處白板和枯燥標記的環繞當中,王興嘲笑競爭對手、前競爭對手、美國科技行業領袖,甚至他自己。阿里巴巴的馬雲一直受到特別對待。“我仍然認為他有誠信問題,”王興還補充說,馬雲在沒有得到阿里巴巴董事會批准的情況下剝離了數字支付子公司支付寶,這對中國商界領袖的聲譽造成了影響。
王興說,他的榜樣是馬雲宿敵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貝佐斯一貫推遲公司盈利,並習慣於對新業務進行再投資。王興也打算這麼做。“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說。“我們不會在一兩年內完成。”除此之外,他還計劃推出一項類似亞馬遜Prime的訂閱服務。美團首席財務官陳少暉說,其中一個選擇是會員制,會員可以免費騎行美團旗下的摩拜單車。美團也正指望股東拿出比阿里巴巴更多的耐心。目前美團已經進入第三個十年,但盈利看起來仍然遙遙無期。自成立以來,美團幾乎每年都在虧損。雖然其擁有86億美元的現金,但王興對業務擴張的渴望可能很快就會燒光這筆錢。去年,他花了30億美元收購摩拜單車,該公司目前也處於虧損當中。
不過,王興的公司已經幫助數億人中國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在需要食物的時候可以很輕鬆避開擁擠的街道。“我真的不用再去超市了,”30多歲的北京白領羅銳(音譯)說。“你可以在網上訂購一些東西,當你到達家或者辦公室時,你的東西已經到了。”即使她辦公室樓下的餐館眾多,她通常還是習慣待在房間裡等餐上門。(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