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中國正在改變著世界科技的走向
第20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在今日舉行的“CDF Talk”創新演講環節,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發表了《中國改變技術》主題的演講。李彥宏提到,過去中國被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不斷的在改變,但是今天我們也看到中國正在改變著世界科技的走向。
比如中國的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全球排名第一、人工智能論文數量排名第一占到全球25%、人工智能融資在全球佔比超過一半……
他表示,中國這樣一個製造業大國,如果我們用智能的方式來提升它的效率的話,這個空間會非常大,需求也會非常強烈。其實不光是製造業,所有的企業今天都面臨著轉型升級、創新驅動,都面臨著效率要提升的問題。
以下為李彥宏演講實錄:
我今天想講的話題,是叫做《中國改變技術》。如果我們講說技術改變中國的話,大家可能會覺得更加顯而易見一些。確實是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過去20年,中國被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不斷的在改變。但是當今天我們再回望過去發展路程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中國正在改變著,某種意義上來說,改變世界科技的走向。這裡面有些數據大家可以看到。中國的專利申請量現在已經是連續5年全球排名第一了。人工智能的論文數量現在占到了全球25%,達到的數量這個也是在所有國家當中排名第一的。人工智能的融資在全球的佔比超過了一半,我們也看到中國近幾年有很多新的Start up,新的創業型公司湧現出來,很多融資量都非常大。他們在中國的很多不同的垂直行業裡面都逐步地開始展現出了他們的競爭力。所以今天的中國在科技上的,無論是投入也好、還是逐步展現出來的潛力也好,都是很令人興奮的。我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數據,中國今年整體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投入會達到2.5%。那麼,美國好像是2.7%還是2.8%,這個數據已經比較接近了。早期的時候我們大概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今天整體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其實是在迅速增加的。
這讓我想起什麼呢?就是20年前,整整20年前,1999年初的時候,我那時候還在矽谷工作,當時寫了一本書叫做《矽谷商戰》,為什麼寫這本書呢?就是我在矽谷工作了幾年之後,也親身經歷了互聯網商業化早期,就是矽谷的一些公司、也包括美國其它地方的一些公司,相互之間競爭、合作,做出來各種各樣的創新,我覺得非常得有意思。從1994年瀏覽器,最早的瀏覽器Netscape的上市,到後來門戶網站的大戰、電子商務、搜索引擎,以及一些傳統的IT軟件公司不斷地加入,還有電信公司、媒體公司後來都加入。所以整個這幾年在矽谷圍繞著互聯網的發展發生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自己特別興奮,把這些東西整理了一下,寫了一本小書叫做《矽谷商戰》,是用中文寫的。我那時候寫這個東西其實倒不是說讓它出版多少量,更多的是像日記一樣記錄下來以備將來自己參考。什麼叫將來自己參考?1999年底我決定回國創立百度,自此之後很多年,我的案頭都放了這本書。因為我覺得任何在創業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遇到的困難我都可以去翻這本書去參考,我都去看一看我今天遇到的問題在過去、在美國、在矽谷是不是有其他的公司遇到過。至少是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如果遇到了,他們是怎麼解決的、最後的結局怎麼樣。所以就是在很多年的創業過程當中,我還是經常會去翻這本書的。
我想我並不是個案,在當年我們很多人,無論是在美國的人也好、在中國的人也好,都覺得美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在美國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在中國它也會發生。但是20年的創業經歷告訴我,其實不完全是這樣,今天的中國已經發展出來了很多獨特的東西。我們看到,就是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規模了,非常普及,中國的O2O也是滲透率遠高於美國,中國的電子商務大家就更不用說了。今天我們每個人可以不帶錢包,出去到哪兒消費都沒問題。我們在家里基本上是什麼餐館的菜都可以點到家裡,很快就可以送到了。我們的網購也非常的普及,大家上午下單,下午收貨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因為中國的物流配送也很發達,不僅是一線城市、三線、四線、五線城市,其實網購都已經很普及了。我們看到中國的購物節,比如雙十一,它的總成交量是美國黑色星期五的七倍,已經比它大很多了,並且還在以一個比較高的速度在成長。但是我覺得這還僅僅是開始,其實還有比雙十一更大規模的活動。
什麼活動?就是春晚紅包。春晚是一個有十幾億人觀看的節目,最近幾年春晚的一個必備的項目就是大家用手機來搖紅包。這個搖紅包就是在用戶、在普通的觀眾看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但是當幾億人同時拿起手機來搖的時候,對於背後的這些支撐互聯網平台就無異於是一個數據的海嘯,是非常非常難以承受的。在高峰時期,一秒鐘大概是一千萬次的請求,大約是雙十一高峰時期的15倍左右。這樣一個大流量,這麼尖的一個峰值,過去幾年其實壓跨了每一個參與紅包活動的互聯網公司,都會宕機。
今年春節是百度跟央視合作做這次紅包活動,所以我給團隊就提了一個要求,就是不要宕機。這個要求聽起來也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又非常非常困難。大家看到的這些數據都是全球從來沒有過的,這麼高的流量,這麼大的負載。我們上千的工程師奮戰了一個多月,最後確實是保證它沒有宕機。這裡麵包括各種各樣的優化,各種各樣的擴容。比如說,我們曾經創造了一個紀錄,就是8小時之內物理地上架了1萬台服務器到數據中心。那幾天大概是說從服務器廠商到百度數據中心,整個高速公路上平均每100公里就有一輛車是運著這些服務器到百度的數據中心去的。上架到最後的時候,把數據中心的電梯都搞壞了,電梯不工作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就只好這樣子用手去搬,這樣一台台把服務器放到了機架上,這樣才保證了最後春晚絲滑的、毫無違和感的搖紅包體驗。這樣的峰值,這樣的負擔我相信在全球是從來沒有其他場景可以讓你去實驗的,讓你去做的,這就使得我們的工程師,我們的技術人員有了練手的機會,有了去創新的機會。
所以中國在很多地方因為有它的獨特之處,所以它可以做出來比較不一樣的技術。比如說自動駕駛技術,在美國其實這項技術開展得時間更早。但是2017年我們做了一個舉動,2017年3、4月份我們宣布了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對外開放。我們不僅是開放,而且是開源,就是源代碼全部公開了。我想這是中國對世界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貢獻,在這之前,每家都各自做各自的,你有了我也要有,所以我就從頭再去做一份。百度從2013年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我們覺得沒有必要每一個創業公司再重新去發明一遍輪子。所以我們就決定把這個技術開放開源出來,不僅是對中國開放,對全世界都開放。今天我們已經有130多家合作夥伴,有上萬個開發者在Apollo開放的生態裡面。
當然,自動駕駛在中國其實也有它不同於美國的特點。因為我們意識到汽車產業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它更是大的交通問題的一部分。而街上跑的這些車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全都變成無人駕駛的汽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路上還主要會是有人駕駛的汽車。這就需要我們去做車路協同,甚至是在完全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車的這種環境裡面,我們也要想辦法去提升出行的效率。比如像紅綠燈,自動調節紅綠燈時間,我們計算下來就可以使得通行效率提升30%到40%,這個對於大城市的擁堵會有非常好的降低效果。與此同時,我們也覺得在完全自動駕駛實現之前,其實我們在部分場景可以先實現。比如在地庫裡面停車,停車位可能非常窄小,人不熟練也停不進去。但是讓車去做這樣的事情其實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它是在一個低速的環境當中。同樣,在一些封閉的園區,已經實現了完全無人的駕駛。所以在很多場景,我們都可以通過技術來提升效率,來給人們帶來更好的體驗。所以,Apollo不僅僅是一個面向全球開放的自動駕駛平台,它也逐步地體現出來了中國的特色,就是中國在很多場景上是全世界其他地方很難去複制的,我們利用這些場景,可以把技術推向一個更前沿的位置。
講完了自動駕駛,我想再講一下智能家庭。這個也是現在非常火的一個賽道,其實在美國也有非常多的家庭都買了智能音箱。那麼中國在這方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2017年1月份,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上我們首發了帶屏的智能音箱,這個帶屏智能音箱比美國要早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在上個月,2月份小度在家帶屏智能音箱,它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無屏小度智能音箱的出貨量,所以這還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帶屏和無屏,感受是非常不一樣的,雖然帶屏的要貴好幾倍,但是它能做的事情也多了很多,它離智能助理,離對話式的人工智能實際上是更近了一步。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國信息流非常發達,通過算法來向用戶個性化地推薦各種各樣的信息,這個服務主要是在手機上。今天我們把它也放到了帶屏的智能音箱上,這樣的東西也是在中國比較獨特的地方。
當然在很多其他場景我們也有很多創新。比如當你到車裡的時候,我們有一個車載的支架,把你的手機夾到這個支架上,你就可以完全用語音來操控這台手機,不用動手了,而在車裡面開車的時候,手其實是比較忙的,嘴是閒著的,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語音來進行操控。
再比如我們上個月發布的新的硬件小度的智能電視伴侶,看上去它是一個很大的音箱,很長,但是它可以把一個傳統的非互聯網電視一秒鐘變成一個互聯網電視,你只要把這個音箱跟電視一連,它就變成了一個智能的電視,所有網上的這些功能都可以(實現)。也可以反過來說,你可以一秒鐘把一個巨大的無屏的音箱變成一個巨大的有屏的音箱,這個屏幕就是你電視機的屏幕。所以這些都是我們在智能家庭方面的一些創新。
還有就是我們叫做Endless Conversation,現在大多數的智能音箱也好,或者是對話的助理基本上是一問一答,你問它一句話,說今天天氣怎麼樣,它會告訴你今天天氣怎麼樣。你問它3+5等於幾,它會告訴你等於幾。
但是我們覺得,真正的對話式的人工智能應該是多輪的,除了它回答你的問題之外,它也可以問你問題,它也可以再向你推薦其他的相關話題。所以這樣一問一答可以進行很多輪,可以持續很長時間。這個技術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也逐步的都實現到了小度的智能硬件裡面了。這是講的智能家庭。
其實在面向企業的服務上也有相當大的創新空間,大家知道,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我們今天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的壓力就是所謂的實體經濟怎麼能夠轉型升級,怎麼能夠創新驅動,怎麼能夠智能+。這裡面,我們覺得人工智能能夠起的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
舉一個例子,就是說現在3C產品很多在組裝的過程當中都需要人的肉眼去檢驗這些零件的質量,而其中很多零件都非常小,比如iPhone組裝插電的器件就很小,要人的肉眼去看是不是質量過關,是一個很費勁的任務。一般來說,熟練的工人幹兩個小時就得下來休息。而我們用計算機視覺的方式做了一個軟硬一體的機器,可以一台設備相當於十個熟練工人能夠做的事情,而且它的質量還是比人工要更高。當然,佔地面積這些也都比人做要少。
中國這樣一個製造業大國,如果我們用智能的方式來提升它的效率的話,這個空間會非常大,需求也會非常強烈。我忘了是馬克思說的還是列寧說的,說社會一旦有了需求就比10所大學的推動作用還要大,所以這一點我覺得在中國,在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當中也會非常明顯地表現出來。
其實不光是製造業,所有的企業今天都面臨著轉型升級、創新驅動,都面臨著效率要提升的問題。因為過去中國勞動力便宜,人工便宜,所以與其買一個軟件,還不如自己多僱幾個人,過去的老闆也不太用智能手機,不上互聯網。所以他對這些新的技術接受能力很低,但是未來他們會在這方面,或者是主動的,或者是被動的去使用各種各樣的新技術來提升效率,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方向我們把它叫做客戶關係管理CRM。CRM在傳統的軟件領域其實是一個比較成熟的事情,每一家企業都獨自購買一套軟件。但是在中國我們有後發優勢,可以做一個社會化的客戶關係管理,面向媒體各種各樣的投放可以統一起來,在後台供應鏈也可以共享,所以多方的協同,開放的共享會是將來中國客戶關係管理髮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大家看到很多東西在中國不一樣,不一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有規模。我出生在山西省的陽泉市,這個城市其實是山西最小的一個地級市。人口大概100多萬人,但是呢,如果與美國相比,比如舊金山,它是舊金山的1.6倍。所以我們看到,在中國任何一個場景、任何一個地方的規模都是相當大的,人也是很多的。當我們有足夠多的場景,當我們有足夠多的數據,當我們有足夠多的人才,當我們有足夠發達的基礎設施的時候,很多創新就會在中國首先出現。所以在中國我們要充分地利用數據的優勢、場景的優勢、人才的優勢、資金的優勢和基礎設施的優勢,把這個創新再往前推一步。而這些創新不僅僅可以讓中國來用,也可以讓世界來用。通過大規模、大數據,創造大機會,讓中國給世界貢獻屬於全世界的技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