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雲遊戲是未來那為何PS Now一直沒人用?
PlayStation歷史上抓住過許多機遇,同時也錯失過許多機遇。當初索尼在PS2時代率先引領了休閒遊戲的增長,例如《SingStar》和《Buzz》等等,但是後來讓Wii在體感遊戲方面佔領了先機。所以我們看到最近幾年的索尼進行了許多前沿領域的嘗試,例如在VR露出苗頭的時候火速推出了PSVR,以及在雲遊戲概念剛剛提出的時候推出了PS Now服務。
雖然PS Now已經推出了很久,前階段又面向更多地區開放,但一直都沒什麼存在感。自從索尼在2012年中旬收購了Gaikai以後,他們就開始佈置雲計劃,但整體給人感覺只是在給未來買保險,並沒有想要真正擁抱改變。索尼移動交流部門主管十時裕樹曾表示,主機硬件徹底被時代淘汰“至少要五年”。現在看來索尼的估計略顯樂觀。谷歌已經準備推出成熟的遊戲雲平台,而Xbox也在推廣xCloud,看上去PlayStation這一次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到最後還是被微軟和谷歌拉在後面。
PS Now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下還是非常好用的,雖然網絡波動會嚴重影響遊戲體驗,控制延遲也非常明顯,但對於一些慢節奏的遊戲來說是完全可以玩的。技術方面並不讓人感到落後。
那麼索尼究竟為什麼在雲遊戲的戰場上先發後至呢?綜合考慮微軟和谷歌的公司規模和數據中心的規模,顯然索尼作為單純的遊戲公司是無法與數據公司比拼雲技術的。最根本的區別在於,PS Now僅僅是給玩家提供了一個功能和選項,而真正的競爭點在於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平台。例如我們看到谷歌所演示的用串流硬件玩《刺客信條:奧德賽》。
並不是玩家忘記了PS Now在雲遊戲方面做出的努力,而是索尼在早早推出雲服務以後基本上在原地踏步,給PS Now做出的技術改進節奏太慢,讓谷歌輕易憑藉強大的數據技術基礎後來居上。當然,可能雲遊戲和之前的VR一樣,都是假裝火爆了一陣以後回歸理性,在配套設施尚未成熟之前無法達到玩家預期的效果,但要知道,今天的狀態可能就已經決定了明天的勝負,等到雲遊戲市場真的成熟的時候,索尼可能已經被擠下牌桌了。
話說回來,索尼畢竟只是遊戲公司,沒有微軟和谷歌那樣的數據基礎,他們做到今天這個地步已經難能可貴。希望PS Now能夠在這場競爭中保持不被淘汰,無論電子遊戲的未來在哪條路上,都希望繼續看到索尼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