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同級別iPad售價比iPhone低幾千元?
提到iPhone,相信很少有人會對其產品本身產生質疑,作為手機圈中最受歡迎的品牌,蘋果手機最讓人傷感的還是價格,過高的定價為很多想要體驗iOS系統的小伙伴設置了一個高高的門檻,於是很多人退而求其次,選擇了iPad。
相比於iPhone高昂的價格,同年的iPad在帶來更大屏幕的同時,還往往有著更“香”的價格。以今年的iPhone XS Max為例,6.5英寸的屏幕,A12芯片,64GB版本售價9599元;而7.9英寸的iPadmini,同樣是64GB版,A12芯片,售價僅2999元。即便是帶有蜂窩網絡的版本,售價也僅為3999元,幾千元的差價可以說讓消費者一臉懵逼。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iPad會比iPhone便宜那麼多呢?我們今天就簡單地分析一番。
成本差距讓低價合理化
先說成本,很多人覺得東西越大,用料越多,應該越貴,這一規律在很多領域都是適用的。但在數碼領域,偏偏是相反的,精密零件的排佈在更大體積的產品下無疑有著更大的發揮空間,但如果在小體積的產品中,就要考慮到很多影響因素了,比如散熱,比如電池形狀及厚度,甚至螺絲的擺放,都要進行嚴格的設計,這也是很多廠商提到的,將手機做薄0.1mm,可能都要涉及到很多部件的再研發,這研發的成本,都要消費者來買單。
而平板產品,因為其本身內部空間足夠,並不需要為內部精密組件的排布進行過多地研發,甚至可能還有足夠的空間增大電池容量。而大家都很熟悉的開模成本,你算一算,iPad都多少年沒改公模了,僅從這一方面來看,iPad的成本就要低於iPhone。
另外還有很多小組件的因素,比如通信模塊,少了通信模塊的iPad通常比蜂窩版便宜1000元,又比如NFC模塊,攝像頭模組,閃存性能,甚至屏幕素質,相比於iPhone,iPad都要更低一些。
還有就是供應鏈方面,蘋果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在供應鏈方面的話語權是毋庸置疑的,蘋果可以很輕鬆的通過規模來“壓榨”供應商和製造商,取得成本優勢。隨著採購的進一步擴大,更強的談判能力甚至可以讓新一代的iPad擁有比前代iPad更低的成本。
算下來,這些不都是錢嗎?省下來這麼多,定價低點有問題嗎?沒問題!
產品定位決定價格區間
另外,從產品定位來看,僅從產品分類來分析,手機作為我們目前日常生活中依賴度最高的產品,可以說是非常剛需了,而平板產品其更大的屏幕雖然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但更笨重,更不易於攜帶的特性讓其註定只能成為配角。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或許很多人會對平板趨之若鶩,但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消費者“理所當然”地不去掏錢買單。
非剛需就注定了平板需求市場不會太大,那麼蘋果就剩下兩個選擇,一是抬高售價,提升利潤,結果可能會是無人買單。iPad在本就需求不旺盛的平板市場中淪為雞肋,眼睜睜的看著其他品牌的產品蠶食中低端市場;二是擠壓成本,低利潤出售,利用iOS的先天優勢與其他品牌的競品爭奪受眾最大的中端市場,佔領市場後再圖其他。
從iPad本身來說,蘋果當初搶先進入市場,所採取的策略就是限制性定價,簡單來說就是犧牲利潤,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足夠低的價格甚至一度讓華強北都升不起山寨的慾望,對其他品牌的衝擊力更不用多說,限制性定價的有效性也讓蘋果有了將這一策略貫徹下去的理由。
經過幾年的迭代,再看iPad,高價有iPadPro,低價的話,蘋果未來可能用iPod Touch來補位。雖然整體來看,同級別甚至更高級別的iPad的價格依然低於iPhone,但平板市場卻幾乎已被蘋果占領,讓其他品牌生存得愈發艱難。
壟斷與短期利潤,換了是你,你會如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