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C在法庭上承認無法追踪提交虛假評論的用戶
據外媒Gizmodo報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公眾評論系統被認為十分混亂。在過去兩年中,顯而易見的是,政治遊說者(通常代表電信行業本身)準備操縱該機構的規則制定過程。上週,FCC被迫在法庭上承認其電子評論申請系統(ECFS)從未被設計用於跟踪評論的來源。
該機構表示,該系統不僅設計用於防止欺詐或使用機器人,而且當身份盜竊事件被廣泛報導時,系統無法確定誰應該為此負責。
針對有關2017年向FCC提交的關於網絡中立性的數百萬條評論捏造的指控- 使用未經其同意的美國人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紐約時報》正在積極尋求根據《信息自由法案》獲取FCC的內部日誌。記者特別要求FCC交出包含每條評論及其來源的IP地址的記錄。但委員會正在反擊。
FCC以隱私為由拒絕《紐約時報》訪問這些記錄:該機構表示,公佈IP地址“將構成對個人隱私的明顯無理侵犯。”並進一步聲稱公佈日誌會危及ECFS的安全性。
然而FCC拒絕交出日誌被認為還有另一個原因。在3月14日提交的一項動議中提供的更為技術性的解釋中,該委員會認為,產生評論來源的證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即使有可能進行也將“十分複雜和繁瑣”。
“回溯過程將允許FCC確定在數據庫中出現評論的第二個時間點附近發出的幾個請求,並猜測哪一個是實際的始發請求,”該機構表示。“然而,FCC不能直接和最終地將一個ECFS請求與一個ECFS評論相關聯。”
用FCC自己的話來說,確定特定評論的來源的過程是完全猜測。該系統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止欺詐,如果確實發生了欺詐,該系統也不是為了檢測欺詐而設計的,也不是為了證明誰是罪魁禍首。
外媒Gizmodo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確認FCC所說的是真的。上個月,Gizmodo審查了《泰晤士報》所獲取的一些日誌,並在另一家機構的另一起訴訟中披露。Gizmodo 今年在兩篇文章中報導了多個欺詐性評論來源。
FCC關於基於隱私無法發布日誌的說法受到質疑,因管理FCC使用的API系統的總務管理局已經發布部分內容。API系統只是提交評論的三種方式之一; 《泰晤士報》也在尋求訪問與其他方法相關的日誌。
Gizmodo已經審核過的API日誌,以及《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都可以訪問現在的API日誌,包括至少數十個屬於一些組織的IP地址,這些組織已經上傳了數百萬條評論。
Gizmodo能夠使用和紐約執法調查人員相同的流程追踪已知虛假評論的來源。它本質上是相同的“艱苦過程”,FCC認為這對於執行以響應FOIA請求而言過於“繁重”。
在技術層面上,問題是提交評論的日誌實際上並不包含評論本身;它們只是跟踪評論的上傳時間和發布者。要跟踪單個評論的回溯,調查人員必須將評論的時間戳與識別上傳者的日誌進行比較。但是評論和日誌上的時間戳不完全匹配,可能是由於服務器延遲造成的。時間戳平均偏差幾百毫秒,根據Gizmodo記者的經驗,確實難以識別虛假評論的來源。
FCC主席Ajit Pai 三個月前表示,關於他的網絡中立性提案的“50萬條評論”是“通過俄羅斯的電子郵箱地址提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