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拿軟銀10 億美元這次夠Uber 自動駕駛部門燒多久?
《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的爆料稱,Uber旗下自動駕駛部門的新融資馬上就要敲定了,這次慷慨解囊的還是軟銀願景基金,孫正義可能會給Uber開出至少10億美元的巨額支票。據悉,Uber自動駕駛部門與某個神秘財團(包括軟銀在內)的談判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在Uber即將IPO的當口,孫正義要砸錢吃進更多股份。
據路透社消息,這個財團中除了軟銀這位大金主,還有一直對Uber 自動駕駛部門青睞有加的豐田,此前日本汽車巨頭就為Uber 投資5 億美元年。
如果10 億美元融資能順利落袋,Uber 自動駕駛部門的估值可達50-100 億美元。
對於該消息,Uber 和軟銀髮言人均未給出回應。
其實此前軟銀就當過Uber 的大金主,去年還拿了願景基金77 億美元,代價是讓出了15% 的股權。
如果Uber 能成功敲定新融資,就能幫助其自動駕駛部門再來一輪跨越式發展,而此前自動駕駛汽車可是花了Uber 不少錢——據說每個月的開銷為2000 萬美金,而且還給它帶來了大麻煩(致死事故),甚至有傳聞稱Uber 曾有意徹底放棄自動駕駛。
去年3 月的致命事故後,Uber 曾暫停過旗下自動駕駛部門的活動(去年12 月才逐漸恢復路測),後來還徹底停掉了自動駕駛卡車的研發,一心一意做自動駕駛汽車。
新的融資也減輕了Uber 春季IPO 前肩上的擔子,打車巨頭順利上市後市值有可能高達1200 億美元(最低也得有440 億美元)。
每月2000 萬美元就換來個倒數第一?
Uber 一直是自動駕駛界最為激進的公司之一,而這也成了它頻繁遭受打擊的原因。顯然,Uber 想在短時間內走完別人數十年的路,但巨大的壓力也讓它在做決定時頻繁犯錯。
2013 年8 月,谷歌花2.58 億美元參與了Uber 的C 輪融資,這是谷歌風投成立以來金額最大的單筆投資。這輪投資後,谷歌首席法務官David Drummond 進入Uber 董事會。在不到一年後的新一輪融資中,谷歌繼續跟投。
在與穀歌的接觸中,Uber 創始人Kalanick 也敏銳地意識到,自動駕駛將在未來的出行方式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Uber 不趕上這波熱潮,此前努力打下的江山很快就會拱手相讓。
隨後,Kalanick 開始頻繁與卡耐基梅隆大學接觸,他要開始圓Uber 的自動駕駛夢了。當然,後發製人哪那麼容易,當時有許多公司在該領域已經建樹頗多。
不過,Kalanick 敢想敢干,他一上來就弄了個大新聞。
2015年年初, Uber直接從卡耐基梅隆的機器人研究中心挖走了40多名頂級專家。幾個月後,不差錢的Uber又買了微軟的地圖技術,甚至還挖走了必應地圖團隊100多人。
進入2016 年後,Uber 的動作更是層層加碼,先是拉上合作夥伴沃爾沃,後又以6.8 億美元天價收購自動駕駛卡車公司Otto,將後來給Uber 惹了無盡麻煩的Anthony Levandowski 招致麾下。
8 月份收購Otto,9 月份Uber 就在匹茲堡放大招,其自動駕駛出租車測試正式開始,當時該市市長還第一個參與試乘。年底,Uber 的車隊就有了100 輛沃爾沃XC90。
雖然其間傳出了測試車闖紅燈等負面新聞,但Uber 狂飆突進的速度還是讓行業里里外外都對它刮目相看。
當時,甚至有業界人士甚至認為,借助更豐富的用戶數據,Uber 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實現快速迭代。因此,一旦有了規模,Uber 甚至可能快速超過谷歌,成為真正的領頭羊。
一年半時間就要跟谷歌叫板,Uber 一下子成了自動駕駛行業的明星。
不過,Uber 自動駕駛事業的全盛時期並沒有維持多久,一系列的人事變動開始動搖團隊軍心。在那個艱難時期,Uber 自動駕駛部門離職的技術骨幹超過20 人,而成為該部門真正核心的Levandowski 又給Uber 招來了一場世紀官司。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清楚,持續一年的法律糾紛,Uber 還是輸掉了——不但賠了錢,還輸掉了Levandowski。複雜的局勢下,就連Kalanick 也無法自保,灰溜溜離開了自己一手創建的帝國。
Uber 的水深火熱並不耽誤對手的發展,曾經不可一世的Uber 逐漸掉隊了。
雖然新任CEO 並不死心,但Uber 聲量明顯小了很多。2018 年3 月,Uber 的測試車發生致死事故,導致Uber 自動駕駛項目進度暫停了9 個月。
還好,豐田及時介入為Uber 自動駕駛項目投資,否則大家可能都要忘掉這只勁旅了。
雖然沒有最終胎死腹中,但Uber 自動駕駛部門卻元氣大傷,在加州車管所最新的“接管”排名中,它和蘋果成了難兄難弟,包攬了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每隔0.6 公里安全司機就要接管一次(Waymo 則為每17846.8 公里才接管一次)。
最近曝光的法庭文件也令人唏噓,2016 年正處於飛速上升期的Uber 曾計劃2019 年部署7.5 萬輛自動駕駛汽車,2022 年實現13 個城市的無障礙運營,為此它願意每個月在這個項目上燒掉2000 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