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科技巨頭?請尊重經濟周期
科技巨頭們目前的主導地位肯定不應該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的主導地位也不會永久保持下去。最近,呼籲分拆當前的科技巨頭或者採取其它措施遏制它們的聲音越來越大。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在上週表示,將成立一個新的特別小組,“仔細審視”科技市場違反反壟斷規定的行為,甚至可能會因此推翻以往達成的合併交易。
美國馬塞諸瑟州資深參議員、有望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在上週五更進一步,宣布了分拆谷歌公司、亞馬遜公司以及Facebook公司的提議,一定程度上需要撤銷此前的多項收購交易,例如Facebook收購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消息應用WhatsApp,谷歌收購地圖應用Waze、網絡廣告公司DoubleClick、智能家居公司Nest。
考慮這些分拆措施勢必會遇到政治和法律挑戰,它的勝算依舊很小,任何措施都很可能遙遙無期。但是,鑑於科技巨頭已成為美國兩黨喜歡攻擊的目標,這些限制措施也不能完全排除。然而,科技行業的歷史已經顯示,主導地位就像一個旋轉門,許多公司在幾乎沒有得到政府幫助的情況下成為了其中的一翼。
風水輪流轉
以IBM公司為例。上世紀80年代的大多數時間內,藍巨人都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觸角似乎伸向了每一個業務領域,不管大小。現在,IBM每年依舊能夠創造近800億美元營收,比Facebook高出43%,但是在技術更替和商業決策的聯合作用下,它的主導地位消失殆盡。
亞馬遜崛起,思科風光不再
這種主導地位的更替並不總是體現在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思科公司現在的營收幾乎是2000年的三倍。在互聯網泡沫的作用下,思科的市值在2000年達到最高點。思科現在依舊供應著驅動當今互聯網的設備,但是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思科現在的市值已在20名開外。同樣地,英特爾公司仍在供應驅動PC和服務器的絕大多數關鍵處理器,但是它也在半導體生產和芯片設計上面臨對手發起的新挑戰。
沃倫的分拆提議明顯漏掉了微軟公司,即便該軟件巨頭在最近重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雖然美國政府過去的打壓已迫使微軟放棄了將互聯網瀏覽器與操作系統相綁定的做法,但是該公司實現了復甦。
即便是最新的分拆呼籲最終成功,但也別忘了美國政府最著名的分叉案例——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分拆貝爾系統——最終產生了一個還擁有HBO、CNN以及好萊塢最大電影公司之一的AT&T公司(Ma Bell)。對於那些認為政治可以推翻經濟周期的人來說,這並不是最滿意的結局。(作者/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