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稱大氣中的甲烷含量急劇上升對氣候變化影響巨大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過去四年中,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大幅增加,這引發了對《巴黎協定》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的質疑。根據這項研究,大氣中甲烷含量的增加始於2007年,但從2014年開始“非常迅速”加速,到2017年持續達到這一速度。這種意外增加的原因仍不明。
該研究結果在最近發表於《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得到了詳細描述。研究人員報告說,大氣中的甲烷含量以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未見過的速度急劇上升。雖然增加發生在全球範圍內,但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和熱帶地區的增長尤為顯著。
這種增加背後的原因並不完全清楚,儘管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由於排放增加以及大氣甲烷的破壞可能減少。這一顯著增長背後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自2007年以來的增加並未預期作為與《巴黎協定》相關的未來溫室氣體情景的一部分。
能夠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的情景並未考慮到大氣中甲烷水平的增加。儘管大氣中的甲烷含量低於二氧化碳(CO2),但但甲烷在捕獲熱量方面效率更高,使任何增加都可能成為一個大問題。甲烷排放來自天然來源和人類活動,包括養牛和運行化石燃料系統。
大氣中甲烷含量的增加始於19世紀,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緩慢上升。科學家此前預計解決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將引發大氣甲烷水平較低的趨勢。但這並沒有發生,科學家們指出,從2007年其開始增長緩慢。
根據這項最新研究,這一增長率在2014年開始加速,並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繼續增長。總體而言,大氣甲烷含量從2006年的1775 ppb增加到2017年的1850 p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