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淨利潤的40%由美企創造日本排名落後
《日本經濟新聞》1月29日報導稱,美國在拉動著全球企業的業績。預計2018年度全球淨利潤的40%由美國企業創造。通過對數字化產業的集中投資,美國已經形成了由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創造利潤的產業結構。美國企業的淨利潤10年間增至3.8倍。日本則增長停滯,在資產效率方面的排名仍在全球處於落後地位。
2018年度全球企業的銷售額為35萬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19%,但淨利潤大幅增長2.5倍,達到2.8萬億美元。美國的快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從淨利潤來看,10年前美國的“全球份額”佔25%,如今提高到39%。
美國向知識產業轉型
支撐美國增長的產業已從製造業和零售業等實體產業轉換成知識密集型產業。通過調查美國企業持有的資產可以看出,代表技術實力的專利及代表品牌影響力的商標權等無形資產達到4.4萬億美元,達到10年前的2倍以上。2017年超過了工廠及店舖等有形資產。
“轉型為軟件企業”,美國機械製造商霍尼韋爾(Honeywell)首席執行官(CEO)杜瑞哲這樣表示。霍尼韋爾提供的商品從飛機零部件等的實際物品,轉變成氣象預報軟件及飛機監測等服務,從製造業向數字運營商轉型。
使用無形資產的數字產業無需工廠和店鋪,省去了人工費用和庫存成本。無形商品也便於在全球推廣,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信息技術企業”的海外銷售額達到60%。
阿道比(Adobe)公司因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而聞名,其淨利潤在銷售額中的佔比達到30%左右,提高到5年前的4倍。2007年上任的CEO山塔努·納拉揚(Shantanu Narayen)對依賴出售軟件獲利的業務模式有了危機感,決定進行結構改革。阿道比變成通過網絡提供軟件來收取固定費用的業務模式,IT老牌企業再次煥發了青春。
增長停滯的日本企業
隨著銷量增加而提高的成本屬於代表原材料費的浮動費用。數字產業與製造業等相比,可以減少浮動費用,如果銷售額增長,利潤率也容易提高。美國企業的淨利潤率預計2018年度首次達到9%。
另一方面,日本企業的淨利潤預計約為33萬億日元。與遭受雷曼危機衝擊的10年前相比增加了14倍,但10年間的增收率一直在4%左右徘徊。資本效率在全球也比較落後。
日本企業2017年度淨資產收益率(ROE)首次超過10%。2018年度也在9.5%到9.9%之間,位於歷史最高的水平。但在全球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日本卻處於“最低水平”。全球整體的淨資產收益潤為13%。美國為18%,歐洲為13%,亞洲也超過10%。日本製造業尚未擺脫傳統的、生產完實物商品就結束的業務模式。
1月7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電子消費展(CES)上,索尼社長吉田憲一郎與音樂製作人法瑞爾·威廉姆斯一同出席,介紹了音樂及電影等內容業務。
索尼2018財年計劃的營業利潤為8700億日元,為歷史最高。其中游戲、音樂和電影占到70%。索尼過去主要依賴電視和相機等硬件設備盈利。另一家日本企業富士通近年來接連退出個人電腦和手機業務,其副社長塚野英博表示,“現在已經不是製造業的時代”,強調“企業將靠人才而非產品的價值來獲取利潤”。
日本企業的無形資產約為50萬億日元。佔總資產的6.4%,遠不及美國的26%,但10年間已經增至2.2倍。豐田汽車通過與優步等企業的合作,計劃轉變成一家移動出行服務企業。如果在產業結構改革中落後,就算豐田也不可能穩坐釣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