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遺址挖出千年鐵雷曾打得當時的蒙古士兵驚慌失措
鐵製的“炸彈”飛進敵軍陣營中,轟然炸裂……在冷兵器稱霸的時空裡突然出現的熱兵器,在戰場上發出了赫赫威力,打得當時的蒙古士兵驚慌失措。這樣的場面不止一次地發生在800多年前的重慶大地上。作為南宋抗蒙的主戰場,在由老鼓樓遺址、釣魚城、白帝城、多功城等組成的南宋山城防禦體系中,火器已經開始大逞神威。這一時期,也正是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的重要階段,促進了火器技術的傳播與交流。
白帝城出土的鐵雷。
白帝城遺址發掘現場。
1月25日,在市文化遺產研究院2019年學術科研與項目工作匯報會上,白帝城大遺址考古發掘工地現場發掘負責人孫治剛表示,通過對白帝城遺址出土兵器遺存的典型遺跡單位、兵器類型與使用方法等的分析,考古專家們一致認為,南宋白帝城是一處冷熱兵器共用的古戰場遺址。
白帝城考古遺址中發現鐵雷
白帝城位於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自古以來被視為東控荊楚,西扼巴蜀的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先後建立過扞關、江關、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關等軍事堡壘性質的重鎮,在宋蒙(元)戰爭時期,白帝城的軍事地位極其重要,為“川中八柱”之一。
去年2至9月,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與奉節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白帝城遺址開展了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工作,完成遺址核心區調查面積1.5平方公里,勘探面積25000平方米。
在此基礎上,對遺址重要組成部分的子陽城遺址實施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690平方米,共清理南宋—明清時期的城牆、城門、敵台、水池、房址、灰坑、道路、牆基等各類遺跡20處,出土器物以鐵器為大宗,陶、瓷器次之,還有少量銅器和石質文物。
這次考古出土的遺物以南宋兵器為主,主要為各類鐵箭鏃、鐵矛、鐵鐓、鐵雷,銅弩機,礌石等,軍事色彩濃厚。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宋白帝城遺址內,考古人員首次在宋蒙山城考古中發現了層位關係明確的火藥武器,“我們用科技手段,完全證實了宋末軍民曾用火藥作為武器抗蒙。”
孫治剛說,考古現場之前曾發掘出土了相關製造工具,曾推測是南宋士兵用來製作火藥使用,但此次卻在遺址現場挖掘出了一批保存完好的火鐵雷,並在鐵雷填充物中發現了高含量的硫元素,印證了此前猜想,“這完全印證了文獻對宋蒙戰爭使用火藥武器的記載。”
奉節白帝城遺址為宋蒙(元)戰爭時期南宋山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白帝城遺址出土兵器遺存的典型遺跡單位、兵器類型與使用方法的分析,專家們認為南宋白帝城是一處冷熱兵器共用的古戰場遺址。
結合文獻記載與相關考古發現,火器在宋蒙(元)戰爭時期已成為宋蒙雙方攻防戰的重要武器,宋蒙(元)戰爭是由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的重要階段,促進了火器技術的傳播與交流,在古代兵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給鐵雷做個CT,鐵雷內有火藥
鐵雷究竟是如何發射,又是如何燃燒和爆炸的呢?匯報會上,負責鐵雷填充物研究的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葉琳說,通過工業CT發現鐵雷實際造型並非實心的,其中一枚的填充物中,檢測出硫元素的含量較高,可初步認定該鐵雷具有火藥填充的痕跡。
那麼它是如何被發射的呢?目前推測極大可能是使用了投石機發射。投石機是一種古老戰鬥器械,已存在近3000年。南宋時期,投石機製造與戰術使用達到高峰。宋代兵書《武經總要》記載:“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介紹其中最大的需拽手50人,長達8.76米,一次發射石彈45公斤,發射距離超過500米。
我國文字記載中最早出現的投石機是春秋戰國時代。首次大規模使用,則是李信攻楚一戰———秦軍渡河時,楚軍秘密準備的投石機突然同時發射,20萬秦軍潰敗,李信自殺。到了唐代,投石機已作為摧城拔寨主要戰鬥裝備。
宋代特別是南宋,投石機製造與戰術使用達到高峰。宋代兵書《武經總要》記載:“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足見對投石機的重視。
蒙古軍隊在攻城略地中認識到投石機的重要性,並迅速引進技術進行改進,設計了雙弩背的複合弓結構,彈力更加強勁。同時,這樣的弩機有時也用於發射特製的鐵箭和燃油筒。
這些鐵雷在發射後的殺傷力有多大呢?葉琳說,今年將邀請國內有關專家一起對鐵雷開展進一步研究。“我們將盡快公告研究結果,屆時南宋時期的鐵雷究竟有多大威力就可被徹底揭開了。”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