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腦部掃描顯示太空任務後出現快速的白質變化大腦向上位移
隨著人們對火星載人飛行任務以及太空旅遊寄予厚望,美國宇航局(NASA)及其他地區的科學家已開始著手研究太空環境如何影響人體等相關項目。來自佛羅里達大學(UF)的一項新研究試圖提供答案,揭示宇航員在進入太空之前和之後的大腦中的一些發人深省的變化。
這項研究是由佛羅里達大學應用生理學和運動學系的科學家們進行,他們與NASA約翰遜航天中心合作,分析15名不同的NASA宇航員在升空前和執行任務後的腦部掃描。
這些評估揭示了大腦與運動和感覺信息相關的區域中白質的變化。科學家表示,這些被描述為惡化,它們與人體衰老時自然發生的情況相似,儘管它們的發生速度非常快。但也許從這項研究中得出的最有趣的一點是太空飛行後在大腦底部聚集的“液體池”(腦脊髓液)的證據。下面聚集的“液體池”意味著宇航員在微重力任務後其基本上大腦整個向上位移。
“我們知道在太空中流體向頭部移動,”佛羅里達大學健康與人類表現學院教授Rachael Seidler表示。“當你看到宇航員的照片和時,他們的臉往往看起來非常浮腫,因為重力不會將液體吸入體內。”
出於同樣的原因,科學家們相信這種效應,即缺乏引力導致額外的液體聚集在頭骨中,可能是所謂的太空飛行相關神經- 眼部綜合徵(Spaceflight Associated Neuro-Ocular Syndrome)的驅動因素。這是指返回地球後長時間航天飛行對人體造成的生理影響,可能會影響視神經,導致視覺變化和眼球後部明顯變平。
“它可能是較慢的液體更新,它可能是視神經的壓力,或者大腦有點拉扯視神經,因為它向上位移,”Seidler表示。
有希望的是,科學家們認為,在返回地球上僅僅幾週之後,白質的惡化就能夠開始逆轉。該團隊希望在太空飛行六個月後進行後續研究,以調查長期影響。
科學家們甚至這與我們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相提並論。“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慣於久坐,”Seidler指出。“它與太空對肢體造成的影響不一樣,但如果我們躺著並且不使用我們的身體,大腦中白質通路的完整性是否會受到影響?這是積極生活方式的另一個原因。”
該研究發表在《JAMA Neurology》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