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連任之後格力的大冒險才剛剛開始
65歲的董明珠,迎來了她在格力的新一屆任期,為期三年。1月16日晚間,格力電器公告稱,選舉董明珠女士為公司董事長。表決結果為同意9 票,反對0 票,棄權0 票。同時,續聘董明珠為公司總裁。
搜狐科技文/馬文玥編/馬穎君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根據現場和網絡投票結果,董明珠高票當選格力電器新一任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現場得票率是134%,網絡得票率98%。
就像“阿里=馬雲”,“小米=雷軍”一樣,“格力=董明珠”已經成為一個定理,如果董明珠一走,格力似乎就會失去靈魂。不過像大多數人預測的那樣,董明珠連任一錘定音,格力大股東、中小股東、格力員工盼到了所有人心之所向的滿意答案。
在16日當天的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談增長、談目標、談未來,試圖用美好藍圖來安撫股東們的情緒,然而這些充滿成長性的高瞻遠矚背後卻暗含著不安的因素。董明珠並不會為格力的未來上一道保險,相反,在偏執桀驁的“鐵娘子”帶領下的格力,大冒險才剛剛開始。
高增長神話能否延續?
關於“董明珠退休”的話題,從2016年五年任期進入倒計時開始就沸沸揚揚從未休止,接受采訪時遇到與此相關的問題,董明珠總是顯得很激動,例如“我還很年輕,心態像25歲一樣”“我都不著急,(你們)不用操心”“ 如果不能更好地運營下去,我絕對不交班。”
許多人在董明珠語氣裡嗅出了對於“連任”的自信,但真正讓“董明珠連任”變成一場無懸念的猜測,是珠海市國資委的表態。
格力電器的第一大股東是佔股18.36%的格力集團,格力集團是由珠海市國資委100%持股的一家央企。從股權結構上來看,選誰做格力電器的董事長,珠海市國資委的意見至關重要。
去年年中,珠海市國資委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在2018年5月16日格力“再起航夢想盛典”晚會上,珠海市市委書記郭永航親自攜市四套領導班子出席大會,並直接表示“希望年輕的董明珠帶領年輕的格力,繼續創造輝煌” 。這被外界看作是珠海市國資委對董明珠連任的公開明確支持。
這種支持和信任同樣在此前發布的下屆董事會提名候選人名單中有進一步的體現——代表珠海市國資委意志的格力集團推薦的四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分別為董明珠、黃輝、望靖東、張偉,其中前三位全部來自格力電器,最後一位是前格力電器高管。
這份推薦名單和珠海市國資委此前的推薦風格迥然不同。在前兩屆格力電器董事會提名中,格力集團還會舉薦2位沒有格力電器背景的候選人來實現權力製約。在今年的推薦名單中,全部是“格力電器人”,沒有一個“外人”,這不僅是對董明珠個人的肯定,同時也是對董明珠領導下整個格力電器高管團隊的肯定。
在格力現行的領導班子的努力下,格力完成了五年前董明珠定下的“2018年營收2000億”目標。雖然這個目標在2018年年底才“踩線”完成,但相比於董明珠2012年接手時已經翻了一番,這大大提振了珠海市國資委的信心。
2018年,格力電器前三個季度創造了37%增速的“神話”,竟然把重要競爭對手美的遠遠甩在了後面。或許是這樣的成績讓珠海市國資委信心進一步加強,隨即給出了格力和董明珠更高的期望—“2023年營收達到6000億”。
事實上,白電行業這個競爭充分的市場相當透明,“37%”這個數字充滿了不合理。果不其然,在1月16日晚間格力2018年業績預告披露中,格力全年同比增速16%-21%,遠低於前三季度的“37%”,和競爭對手美的發布的2018業績預告15 %-20%基本吻合。據公告顯示,格力全年盈利260-270億,在前三季度盈利211億的前提下,不難算出,第四季度盈利在55億元左右。相比較於2017年第四季度盈利70億元,增速同比下滑21.4%。
從數字上來看,第四季度增速下滑21.4%似乎是在為前三個季度的高速增長買單。此前,坊間早有傳言董明珠為了連任調節利潤向經銷商壓貨嚴重,透支了未來的利潤表現。16日的業績預告也為這一猜測添加了有力佐證,第四個季度增速下滑很可能是因為經銷商已再沒有多餘財力進貨。
無論董明珠如何在股東大會上痛批美的“一晚一度電”是騙人,譏諷奧克斯“在格力這裡挖人還要替他們更名改姓”,“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雖然擁有高溢價能力,代表著空調行業的最高利潤,但這並不足以支撐格力成為家電行業的一枝獨秀。
發展潛力上,格力的“外延式多元化”發展模式全線潰敗,芯片製造、新能源造車、手機製造方面,還沒有重大突破;格力電器對空調的依賴非常高,空調的銷售走向依然手握著格力的發展命脈。但“內生式多元化”發展模式下的美的,空調收入僅佔總營收的46%,電飯煲,電磁爐,電壓力鍋,電水壺的市場佔有率上都排名全國第一,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市場佔有率排名全國第二。目前已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家電上市公司。
多元化推進的成效倒不會對業績造成太大影響,但另一方面,包括空調在內,家電行業整體增速卻與大環境息息相關。2015年,受到整體家電銷售趨勢下滑影響,格力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負增長。2015年格力的營收為1005.64億元,較上年下降28.17%;淨利潤為125.32億元,較上年下降11.46%。近日,知名家電研究機構中怡康給出悲觀預期:2019全年空調零售市場總量同比下降10%。可以想見的是,留給格力的形勢更加艱鉅。
現在再來看格力“2023年實現6000億營收“的下一個五年目標,剝掉了增速“37%”的虛偽外衣,目前16%-21%、今後甚至更比這個數字更低的增長能力並不能達到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低要求(增速約25%)。“每年10%增長,我還是有把握的,市委市政府來考察後,希望格力電器到2023年實現6000億目標,那10%是不夠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最後還是說了句實話。
多元化,一場頭破血流的堅持
從營收佔比上來看,格力實際上還是做著賣空調的老本行。但在造手機,造車,造芯片這些熱點的追逐上,董明珠從未言過放棄。
2012年5月董明珠當選格力電器新一屆董事長,面對當年空調營業收入占到產品營業收入的97%以上的產品格局,當時的她提出要再造一個格力,要使格力五年內營收要達到2000億元。隨即,格力提出了“加強產業縱深一體化,尋求橫向發展相關(製冷暖通設備)多元化”的發展戰略。
董明珠獨掌格力六年多來,格力不斷向智能裝備和模具、智能家居、新能源產業延伸,“多元化”從營收結構中顯示出一定的作用——根據2017年年報顯示,空調在格力2017年的營收佔比降至83.22%,其他生活電器、智能裝備、其他主營和其他業務的總體佔比為16.78%。
但格力電器對空調的依賴非常高,空調的銷售走向依然手握著格力的發展命脈。多元化推進的成效也並不明顯,反而受到家電行業整體增速下滑的大環境影響,2015年格力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負增長。2015年格力的營收為1005.64億元,較上年下降28.17%;淨利潤為125.32億元,較上年下降11.46%。
2015年的業績低點敲響了警鐘,投資者最擔心的就是怕董明珠“多元化”不成,反而“丟了西瓜撿了芝麻”——2016年,意圖“造車”的董明珠提出了重組珠海銀隆,格力擬作價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其中包括定向增發100億元進行配套融資。但10月份召開的股東大會上,中小股東否決了這一具體收購方案。
不過,一意孤行的董明珠隨後以個人身份於2016年12月入股珠海銀隆,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這也就有了與魏銀倉之後一系列的“互撕”戲碼。
在16日股東大會回答珠海銀隆相關問題時,已經表示過銀隆是個“大窟窿”的董明珠仍然不承認失敗,不過這次卻將收購銀隆的目由之前看好銀隆電池技術的“造車”更改為“打開汽車空調市場”。董明珠認為,“銀隆事件不是負面消息,很多民營企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雖然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但投資者的擔心並非多餘,早在2015年6月,格力製造的手機正式對外銷售,結果由於開機界面是董明珠本人,引得一眾網友吐槽不斷;2016年,格力手機2代誕生,但據手機行業人士爆料,總共生產的30萬台中實際售出的卻只有1萬台左右,其餘存貨全靠逼迫員工購買。直到2018年,格力手機四代並沒有如約而至,外界認為董明珠已經對手機放棄。
不過在16日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再次強調了格力電器產業規劃:空調,生活電器,高端裝備,通信設備,四大板塊。其中,董明珠著重強調了格力“造手機”的堅定決心。她不認同市場的唱衰聲,在她看來,“我的業績在增長,我就是成功的”,同時董明珠強調,格力手機不會學小米搞低價戰略,3200元一分都不能少,還督促出席現場的各個股東“你們拿到我的分紅,你就應該拿(錢)出來買手機。”
2018年中報上,格力成立通信設備公司是首次對外披露,通信設備公司業務包括物聯網設備、手機、芯片、大數據,作為“智能家居”和“物聯網”的核心,董明珠不僅沒有對“手機”死心,還更為夢想添柴加薪。
2018年年中,董明珠又嗅到了芯片的熱點,迅速組建了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並聲稱格力要投500億元做芯片。2018年11月30日,格力電器給出公告稱已投資30億元間接入股安世半導體,邁出了“造芯”的又一步。
格力雖穩坐空調行業老大地位,但多元化的發展瓶頸一直圍繞著這家公司。本來試圖通過手機和綠色汽車拓展商業版圖。但是手機和汽車業務都進展的不如人意,
如今進軍芯片領域,這個讓許多中國企業都望而卻步的行業,恐怕付出更多,難度係數會更大。
格力的“四大板塊”除了空調業務和通信業務之外,其高端裝備業務包括智能裝備、數控機床、精密模具、機器人和精密鑄造設備;生活品類業務包括廚房電器、健康家電、環境家電、洗衣機和冰箱,“智能家居”和“智能裝備”也被看作是格力最合適也是最靠譜的多元化道路。不過截止目前,“智能裝備”幾乎沒有聲量,通過收購晶弘、大松進軍的冰箱和小家電行業的“生活品類”也遲遲沒有起色,相比“造手機”、“造車”和“造芯”而言,這兩大部分業務給予的關注與政策傾斜太少。
“二號人物”在哪裡?
結合董事會推選名單來看,綜合格力電器各高管的工作背景,格力電器主要高管按照分管可為市場專業一名(董明珠),技術專業兩名(黃輝、譚建明),生產專業兩名(莊培、劉俊),財務主管一名(劉俊),人員分佈合理,年齡呈梯次狀。
在16日晚間公告任命董明珠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的同時,黃輝也被同時續聘為格力電器執行總裁。
2017年8月,黃輝被任命為格力電器執行總裁。這也是格力電器首次設置執行總裁,此舉也被看作是黃輝將成為董明珠的接班人。
黃輝學習機械工程出身,從2000年8月份起,歷任格力副總裁、常務總裁、總工程師和執行總裁,目前還兼任格力大金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製冷學會副理事長。
和董明珠的自帶流量的“網紅”身份相比,黃輝十分低調,關於他對格力的作為也信息廖廖,格力今天的生產力依然是董明珠個人意志的轉化。董明珠把握大方向,黃輝懂技術質量懂業務,黃輝的作用在外界看來仍然是董明珠的“副手”。
格力電器的最大問題是,如果失去董明珠,格力電器很難在選出一個能夠提綱挈領的領導者角色。如今的格力的確打下了深深的董明珠烙印,為了盡量減小董明珠隱退給格力帶來的影響,培養接班人的工作早就應該進行了,目前的懸念在於,能夠頂替董明珠的人尚未出現。
但也有聲音認為,失去董明珠的格力未嘗不是獲得重生的新機遇。格力多年來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專注,靠一款空調撐起一個世界500強,近年才逐漸開始嘗試其他業務。但最怕的就是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里以及盲目擴張的帶來的風險。而在方洪波領導下的美的,步伐走得更穩健些。
人們不願意看到,格力,這個中國民族品牌的驕傲,成為下一個健力寶抑或是下一個海航。
格力的前任董事長朱江洪,格力電器的奠基功臣,在自己67歲時徹底從格力退休,三年後的董明珠,恰好也是67歲。很大程度上,此次連任將成為董明珠在格力“最後的歲月”。“接班人問題”會繼續懸在格力和董明珠頭頂。
在此期間,需要找到優秀的接班人,發掘新的業務增長點。作為格力這艘巨艦的掌舵人,董明珠即將開始新一輪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