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這服藥解決不了運營商的營收焦慮症
各種官方正式統計數據尚未公佈,但是各地透露出來的信息已經顯示,部分省市區的通信行業整體陷入負增長。最近網絡公開渠道已經有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稱某大象級運營商的部分省級公司開始向銀行貸款發工資了。在流量業務已經成為通信行業第一大收入來源的情況下,流量能否解決運營商的營收焦慮症呢?
一、通信行業2019年的形勢將會如何發展
去年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開了2019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會議明確了有關5G商用和提速降費等多個對通信行業影響至關重要的部署。從各種公開渠道,我們尚未獲知官方對2019年通信行業具體業務發展趨勢的預測。不過我們可以從以下信息中來個“管中窺豹”。廣東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行業發展目標:預計完成電信業務總量13576億元,同比增長80%;電信業務收入1800億元,同比增長4%;規模以上增值電信企業業務收入3364億元,同比增長18%;固定寬帶用戶達3880萬戶,光纖接入用戶達3650萬戶,其中50M以上用戶佔比達92%,100M以上用戶佔比達80%;IPTV用戶超過2200萬戶、4K用戶超過1900萬戶。
廣東省的經濟體量地位和經濟活躍程度等均不言而喻,同樣廣東省通信行業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也就不言自明。通信行業的榮枯與當地經濟的增速和活躍度具有非常大的密切關聯性。作為全國通信行業的學霸,廣東省的各項產值指標即便不是前十名,也應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廣東省通信管理局預計2019年的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80%,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如此以來,全國的以上兩個增速平均值應該低於或者至少不高於廣東省的指標。另外,業務量同比增長80%能夠支撐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的目標呢?我們可以從2018年的數據得出大體的結論。2018年1-11月份我國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57844億元,同比增長139.2%;同時期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1981億元,同比增長2.9%。很顯然,2018年同比增速接近140%的業務量增長僅僅帶來了同比2.9%的業務收入增長。另外,監管層已經明確2019年繼續提速降費,如此以來,廣東能否完成自己的預期我們不便推測,但是從全國范圍來看,結合2018年的實際經驗,2019年通信行業如果也靠80%的業務量增速或將很難支撐起4%的業務收入增長。
二、流量業務貢獻了通信行業近一半的收入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發布的截至去年11月底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去年前11個月累計實現移動通信業務收入8417億元,同比增長0.5%,佔電信業務收入的比重為70.3% ;同時期,累計完成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5554億元,同比增長10.5%,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佔電信業務收入的比重為46.4%,份額佔比接近一半。根據上面的數據,我們還可以得知,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佔移動通信業務收入的比重為66%。概況起來,無論在通信服務收入佔比當中,還是在移動通信業務收入的佔比當中,流量都已經是份額貢獻最大的業務。
從整個行業的角度看,流量業務確實是發揮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舉足輕重作用。但是,具體到運營商各個企業中,又會有所不同。按照去年上半年公開的數據計算後得知,此時只有中國移動的流量業務收入佔比超過了50%。即便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流量業務收入佔比距離一半還有非常大的距離,但是其流量業務也是各單項業務中對收入貢獻最大的。詳細數據可以見下表。然而,流量單價的持續下降和流量業務總量的增長乏力必然會給通信行業增收帶來巨大壓力,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流量佔收比最高的中國移動。
三、“減負”和“調整”應該成為2019年的關鍵詞
2018年明確降費底線的提速降費監管政策雖然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獲得感,但是也促使了通信行業的快速降價。在“卡槽”概念影響感召下,為獲得增量用戶規模,三大運營商突破人口規模和自然增長率限制使勁渾身解數靠各種無底線的低價在幾乎完全不考慮質量的情況下發展了大量低價值的新用戶。實際上這有進一步增加運營商的負擔的嫌疑,特別是對流量經營而言。運營商靠低價“刷”來的“新”用戶中真正的新身份證用戶佔比並不高,因此除了貢獻了流量使用量之外,留存度和收入貢獻度是非常低的。運營商內部的分析也多次提出拉新的支出和成本並不能帶來相應的收入,言下之意或已承認拉新實際上是虧本的。
根據我們的觀察,運營商的多數省市級公司已經認識到了存量經營的重要性,也在積極佈局存量經營。但是我們在這裡還增加二條建議,那就是第一要敢於減負、敢於擠水分;第二要把從考核用戶規模(包括存量規模和淨增規模)轉到考核業務收入,最好是財務口徑的業務收入。誰也不要說通信行業沒有水分,擠一擠對行業健康是有好處的。把獲取“水分”用戶的資金節省下來,並投入到存量用戶經營和新業務市場培育中。2019年將是5G商用元年,運營商面臨的各種新機遇要求其必須調整之前的各種非理性行為。靠“出賬收入”的花活支撐不了5G的巨大投資建設。大家可以仔細思考最近網上流傳的網友提出的有關“中國聯通5G投資策略”中所提到的“退2G減3G補4G緩5G”所透露的無奈。
四、“一枝獨秀”需要轉變成“多點開花”
在通信行業各單項業務中,毫無疑問流量發揮了“一枝獨秀”的作用。但是恰恰是這種舉足輕重的位置,讓運營商越來越手足無措。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多點開花”的接續型業務。流量、語音、寬帶、短信和專線信息化業務(包括物聯網)等已經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在以上五個主要業務當中,短信保持了5%以上的正向增長;寬帶和專線收入總體保持了正向增長;語音呈現了大踏步負增長,疊加用戶增長的影響後真實的下降幅度或已超過15 %。但是我們都知道,實際上相對於流量單價,語音單價並未出現大幅度的降低。因此,導致語音業務收入貢獻如此大幅降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運營商為追求流量而放任語音被微信等OTT業務替代。與其說是語音業務不行了,還不如說是運營商主動放棄了對語音的運營。即便如此,運營商期盼的流量在各種降價之後並未出現“薄利多銷”的預期。
很明顯,運營商的靠流量“一枝獨秀”將會在2019年面臨巨大壓力,在無法為用戶創造新價值的情況下,“多點開花”已經成為必然選擇。讓所有的支撐型業務都呈現正向增長,或許是“多點開花”中最好的辦法。即便不能使語音業務實現正增長,那麼減小其降幅也是變相支撐了收入總體增長。流量、短信、寬帶和專線等業務大概率還將維持收入正增長,所以“多點開花”就已經主要聚焦在當前收入佔比依然較高的語音業務上。當然,物聯網的發展現在就已經非常迅猛,也是未來重點的業務領域和現金牛,2019年需要重點支持。
面對營收大幅下降,以及十來個省市區的行業負增長,流量解決不了運營商營收增長的焦慮症。預想藥到病除,運營商還需要不斷調整其經營理念,並據此規劃其收入路徑。(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