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人對視3分鐘會淚奔為何注視的力量如此強大?
前幾年微博有個很火的行為測試,即讓親近的人進行對視,測試他們能否對視超過3分鐘。結果顯示,大多數人都堅持不下來,而且很多夫妻、母子、父女組合都在實驗中哭泣難止。這種複雜的、無意識的反應並非刻意或假裝,眼神之間的交流為何擁有如此強大的震撼力量?
電影裡會有這樣的場景:當你和另一個靈魂通過相互凝視、在共同認知中短暫地聯繫起來時,世界的其他部分就會變成黯然無光。雖然眼神交流並不總是那麼令人興奮,但它幾乎總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人們與我們說話時的目光接觸程度,或者與我們談話時將目光看向別處,我們就可以推算出某人的性格特徵。當我們在街上或其他公共場所與陌生人擦肩而過時,如果他們不進行眼神交流,我們會有被拒絕的感覺,這是我們的日常經驗。但是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已經研究幾十年,他們揭示了更多關於眼神交流的力量。
舉例來說,許多研究都發現,凝視的眼睛更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較少注意到我們周圍正在發生的其他事情。而且,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猜測另一個正在看著我們的人的想法時,與別人的目光接觸幾乎會立刻引起一系列的大腦活動。結果,我們會更加註重他人的能動性,明白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反過來,這讓我們也有更強的自我意識。
如果你曾在動物園裡與猴子或猿類進行過對視,你可能會注意到這些效果:它們在有意識地評判和審視你的存在,這種深刻的感覺幾乎不可能不被克服。事實上,即使是看著一幅似乎在進行眼神交流的肖像畫,也會引發一系列與社會認知相關的大腦活動。這個大腦區域涉及關於自己和他人的思考。
在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的研究中,志願者們一邊看中的人,一邊完成單詞挑戰,其中包括想出與各種與名詞搭配的動詞。結果顯示,當視頻中的人似乎在和志願者進行眼神交流時,志願者們在挑戰中會變得更加吃力。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眼神交流的影響過大所致,以至於耗盡了我們的認知儲備。
類似的研究發現,直視他人的目光也會干擾我們的記憶(即我們在短時間內記住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想像力以及精神控制能力(即抑制無關信息的能力)。你可能已經親身經歷過這些影響,也許你並沒有意識到,每當你為了更好地專注於你所說的或所想的東西而打斷了與他人的目光接觸時,都會有這種效果。有些心理學家甚至建議,將目光移開作為一種幫助幼兒回答問題的策略。
研究還表明,眼神交流不僅會讓我們的大腦陷入“社交超速”狀態,還會影響我們對與我們目光相遇的人的感知。例如,我們通常認為眼神接觸多的人更聰明、更認真、更真誠(至少在西方文化中是這樣),我們更傾向於相信他們說的話。當然,過多的眼神交流也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看的人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在一項研究中,心理學家最近曾試圖確定最佳的目光接觸時間。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平均來說,凝視的時間為3秒。至於為何在房間中其他人進行眼神交流會讓人覺得如此有吸引力,有研究發現,相互凝視會導致某種程度上的自我和他人融合感覺。也許,在適當的情況下,當其他人都在忙著和別人交談時,這種效應會讓你覺得與你對視的人正在分享一個特別的時刻。
眼神交流的化學反應不止於此。如果你選擇靠近對方,你和凝視對象會發現,目光接觸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將你們聯繫起來,這個過程被稱為“瞳孔模仿”或“瞳孔傳染”,這種情況主要是雙方瞳孔會同步放大或縮小。這被解釋為一種潛意識的社交模仿,一種視覺舞蹈,同時也是更浪漫的選擇。
但最近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現象僅僅是對另一個人眼睛亮度變化的反應。但這並不是說瞳孔擴張沒有心理意義。事實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就已經研究過,當我們受到智力、情感、審美或性愛刺激時,瞳孔是如何擴張的。這就引發了一場爭論:瞳孔更大的面孔是否會被旁觀者認為更有吸引力。至少有些研究表明了這一點。
不管怎樣,在這項研究之前的幾個世紀,民間智慧肯定認為瞳孔擴大是有吸引力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女性甚至使用植物提取物來故意擴大瞳孔,以使自己顯得更有魅力。但是當你看著另一個人的眼睛,不要認為這只是他們的瞳孔在給你發信息。最近的其他研究表明,我們可以從眼部肌肉中讀出複雜的情緒。例如,當厭惡這樣的情緒使我們瞇起眼睛時,這種“眼神”也會向他人發出厭惡的信號。
另一個重要的眼部特徵是角膜緣環,即虹膜周圍的黑眼圈。最近的證據表明,這些緣環在更年輕、更健康的人群中更常見,旁觀者在某種程度上也知道這一點,比如尋找短期戀情的異性戀女性認為,擁有更明顯緣環的男性更健康、更有吸引力。所有這些研究都表明,“眼睛是心靈之窗”這句古老格言正確無比。
事實上,凝視別人的眼睛有一種難以置信的力量。我們的眼睛是我們大腦中唯一直接面對世界的部分。當你看著另一個人的眼睛,然後想:這也許是你最接近的“觸碰大腦”,更有詩意的說法是“觸碰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