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們在東南亞的複制粘貼遊戲
藍色易拉寶出現在沙巴的一家飯店裡,上面寫著熟悉的中文:本店推薦使用支付寶。在這個東南亞旅遊城市,像這樣大剌剌擺出推薦使用支付寶標誌的特產店、飯店、超市還有不少。靠近馬來西亞邊境的臨海小城市沙巴,似乎展示出了中國巨頭們在東南亞無孔不入的滲透。阿里、騰訊、京東在新聞稿中也打得熱鬧。
但東南亞電商市場到底如何?是否如他們所說的那般火熱?
2018,東南亞電商成績單
剛剛過去的2018年被認為是東南亞電商發展的拐點。
谷歌和淡馬錫聯合發布一份報告,提及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將急速增長,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增加兩倍至2400億美元,比前兩年的預測高出了400億美元。電子商務潛力最大,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09億美元翻倍至2018年的232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至1020億美元。
東南亞各個國家的增速有很大差別。數據顯示,2018年,電商市場佔有規模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為122億美元,其次是泰國(30億)、越南(28億)、馬來西亞(22億)、新加坡(18億)、菲律賓(15億)。
中國的電商市場趨於飽和,人口紅利消失殆盡,這已不用再多提,也因此,巨頭們大手一揮,調整航向,將電商這條賽道鋪向了國際市場。東南亞因為有著人口和地理位置優勢,就這樣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第一站。
東南亞總人口達到6.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8.6%,其中印度尼西亞人口已經超過了2.6億;年輕群體居多,重要的是,它還擁有全球最大的海外華人群體;另外,東南亞與中國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同時又處在連接著三大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兩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黃金位置,歷來是兵商兩家的必爭之地。
阿里、和京東在四五年前便開始爭相開墾這片電商處女地。2018年,競爭加劇。
中國巨頭們的複制粘貼遊戲
綜合考量總瀏覽量、用戶口碑、社交媒體活躍度和應用商店排名等維度,目前東南亞電商平台以Lazada、Shopee和11 Street三家為首。
排名來自TMO Group(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提供商)
Lazada高居榜首,這樣的格局,是阿里一手調教出來的。
Lazada可以說是阿里在東南亞下的最大一步棋。從2016年開始對Lazada投入的共計近40億美元,到最後將其控股買下,阿里對東南亞市場的垂涎早已藏不住了。
虎嗅8月份的文章《海外復刻支付寶,螞蟻金服能如願麼?》中就有寫過,阿里要做的,是通過收購Lazada搭建平台,完成對網購市場的教育;接著通過Lazada自建支付,通過螞蟻金服的投資,引入支付寶的理念、技術和運營,同時結合線下支付寶佈局完成對用戶原有生活方式的合圍;最後,把Lazada自建物流體係與區域關鍵物流公司資源結合,大力發展東南亞物流,適當時機大力推進菜鳥物流體系。
對Lazada,阿里是認真的。2017年,阿里和Lazada管理層啟動Voyager項目,通過阿里的技術重新打造Lazada的所有系統。更大的手筆還在後面,2018年4月,曾經為支付寶開疆擴土的彭蕾被委以重任——赴東南亞擔任Lazada CEO,用其8年的支付業務經驗,為阿里開拓這片重要的市場。(2018年12月份,彭蕾不再擔任CEO,繼續擔任Lazada董事長,是後話。)
Lazada雖然在流量方面一路領先,但在移動端的榜單上,它沒有獨占鰲頭。近年,Shopee一度取代Lazada,成為谷歌應用商店和蘋果App Store中的最佳App。
移動渠道很重要,這是因為倍速於中國的東南亞電商市場,離不開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上述排名資料中就有數據顯示,馬來西亞的線上流量有74%都來自移動端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而和Lazada一樣號稱過“東南亞第一電商平台”的Shopee,已經在騰訊的隊伍里站好了。
在東南亞,騰訊發揚著其一貫的作風:在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就選擇拿錢投資。目前,騰訊已經直接或間接投資了Sea Group、Go-Jek、Traveloka、Pomelo Fashion、Tiki.vn等,為它們輸入騰訊的意志,為自己在東南亞的生意添磚加瓦。而其中的Sea Group正是Shopee的母公司,騰訊是其最大投資方。
相比阿里和騰訊,京東採用自營打法。早在2015年11月,京東就成立了京東印尼站,複製著國內B2C的打法。
2018年12月份,京東還和泰國商務部簽署合作協議,承諾為泰國提供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和一系列技術支持。京東目前已經在泰國建立了物流運輸網絡,開通了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的服務。靠著著物流這一大優勢,京東複製到泰國的,還是熟悉的味道。
外界對此倒期待頗高,認為東南亞終於拉開了精彩的“三國”大戲。不過,京東似乎沒有刷出過太多的存在感。虎嗅作者懂懂筆記在2017年的文章中寫過,有印尼在華強北做半導體生意的年輕商人康曼說過,京東在印尼的地位很是尷尬,僅限於“被知道”而已。
不管是阿里、騰訊還是京東,他們的動作很一致——複製自己最拿手的生意經,然後一鍵粘貼到東南亞的土地上。
而在東南亞擺好大干一場的架勢的,不止中國的巨頭們,國際電商平台們的手也都陸續伸了過來。
2017年12月,亞馬遜在新加坡推出了Prime Membership服務,為新加坡用戶提供免費直郵服務,在此之前,新加坡用戶消費滿125美元才可以享受免國際郵費的待遇。
2018上半年,沃爾瑪和Target通過一系列戰略收購和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加深自己在東南亞的電商業務的佈局。同時盯上這塊大蛋糕的還有台灣,同年7月,中國台灣最大的B2C電商網站PChome也宣布開始佈局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已經成為電商平台的新戰場,競爭將越發激烈。”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電子商務推動及發展委員會(Sitec)首席執行官Yong Kai Ping曾經這麼說過。
只是,看起來熱熱鬧鬧的東南亞電商市場,在用戶的認知中還處在一個頗為尷尬的階段。
支付先行,但是……
在現階段,電商平台們做的事情還是較早期的基本設施的鋪設。
東南亞電商平台Shopee的營銷總監Vera告訴虎嗅,2018年,東南亞電商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的完善,包括支付、物流以及民眾的網購習慣的養成。
和阿里“支付先行”的擴張策略相吻合,在東南亞,最先熱鬧起來的就是在線支付的戰場。在沙巴,我對當地電商市場最大的感知也是來自其支付形態的變化。
如本文開頭提到的,在沙巴的幾家售賣本地商品的特產店,銀聯卡和在線支付已經成了標配。從沙巴CBD的特產店到亞庇機場免稅店,沒有兌換足夠林吉特幣的我,無需使用國際信用卡,無需找地方兌換外幣、換算匯率,和在國內一樣手機掃碼就可以實現無障礙支付,消費暢行無阻。
機場免稅店提供的掃碼付
而相比支付寶,微信在這場移動支付大戰中似乎還得再加把勁——所到之處,只有一家特產店在支付寶的標誌旁邊擺上了微信支付的收款二維碼。
儘管支付寶和微信在馬來西亞已經不算陌生,但它們更多的出現在目標群體為華人遊客的店鋪。也就是說,他們搶占的在線支付場景,面對的還只是魚貫而來的中國遊客,對於本地人來說,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並沒有成為一種習慣。
我的這一感受,在一位新加坡華人和一位馬來西亞人那裡得到了驗證。
玲玲是在新加坡工作了三年的華人,她告訴我,在新加坡開通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商家不少,但本地人使用這兩種在線支付卻不多,因為支付寶和微信“ 不能用外國身份註冊 ”。
至於網購,她和身邊的華人朋友還是選擇淘寶和Amazon,並不會使用新加坡本地的購物網站,她對本地網站的形容是“質量不好,物流又慢”。
玲玲表示經過自己觀察,同事在Lazada上購買的商品質量往往都不好,物流也普遍很慢。她自己曾在Lazada購買過一個泳鏡,但是等拿到貨已經是三個星期以後了,並且送來的泳鏡上“全是土”。
在上海生活了多年的酒商峰是馬來西亞人,對中國和東南亞的發展有著多重感受。他也告訴我,在他看來,除了中國人,其他國家的居民使用起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並不是很方便。現在,支付寶和東南亞國家談判的範圍也僅限於中國的旅遊消費者,一般來說,其他國家的銀行並不是很認可來自中國的移動支付商,因為那些e-cash並不受本地銀行和政府的控制。
峰表示,作為馬來人,他的感受是,東南亞的互聯網消費群體沒有中國大,物流和快遞的費用也不像中國這麼低,效率也還不高。
這樣的情況下,支付寶距離“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的小目標似乎還有些遙遠。
如此,想要吃下這塊市場的中國巨頭們面前還擺有很多難啃的骨頭。尤其是對於支付牌照存在的“地理隔離”問題,各家都還在找尋著最優解。
螞蟻金服對此的應對措施是“借殼”本地平台。要知道,Lazada申請移動支付的牌照前後花了兩年時間,這是因為當地政府的監管左右了落地效率,而直接“借殼”本地合作夥伴,則會省去一些力氣。但不管怎樣,對當地政府和金融市場的遊說工作難度從不會降低。
另外,在東南亞的在線支付市場奮力生長的,不止來自中國的支付寶們。
雖然支付寶在2017年就宣稱打通了馬來西亞242家星巴克的支付服務,但是我在沙巴的一家星巴克里並沒有看到支付寶的標誌,收銀台上顯眼位置擺放的,是雷蛇推出的、馬來西亞本地在線支付服務商RazerPay的logo。
去年4月份,雷蛇以61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馬來西亞遊戲線上支付平台MOL Global,7月就推出了RazerPay。目前,在星巴克、7-Eleven、Wendy’s和Krispy Kreme等商店都可以看到RazerPay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通過RazerPay,消費者可以直接使用新加坡最大七家銀行中的存款。這對於外來的支付商們來說,是不曾擁有過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你看,“無現金”這個小目標不是阿里的專屬,它也屬於雷蛇等開始崛起的東南亞本地在線支付服務商。
東南亞的市場蘊藏著很大的發展機會,這不容置疑,只不過其發展的節奏可能還是讓大家失望了。整體上處於發展中階段的東南亞,經濟增長速度和居民消費水平都有待提升,發展中國家的政策監管也有著多變的特點,這對出走東南亞的巨頭們來說都是肉眼可見的挑戰。
所以,除了看到產業報告給出的頗為樂觀的數字之外,我們也應該意識到,距離東南亞電商市場真正的衝刺期的到來還需要時日。
就像飛機剛落地時,沙巴的導游向遊客們打招呼:“馬來西亞是個節奏十分慢的國家,希望大家可以適應。”這場大型複制粘貼的遊戲還沒有到能分出輸贏的時候,不知道一腔熱情的巨頭們,在慢節奏的東南亞戰場上會有多少壁要碰。
2019年已經到來,熱鬧且先瞧著,東南亞這片土地到底會不會給足中國巨頭們面子,就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