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前國防安全情報局局長:華為理應獲得參與5G建設的機會
克萊夫威廉姆斯(Clive Williams)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客座教授和澳大利亞國防學院的兼職教授。他之前曾擔任國防安全情報局局長。近期,他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強烈表達了自己對華為的認可和信任。他表示,談及華為潛在安全威脅的媒體報導大多證據不足,顯得有些歇斯底里。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要多,華為在5G技術領域能夠處於領先地位不足為奇。
以下為克萊夫威廉姆斯的原文譯文:
近期關於華為電信網絡設備及消費者電子產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媒體報導大多事實不足,且有點歇斯底里的味道。
華為(意為“出色表現”或“中華有為”)是1987年由前解放軍工程師任正非創立的公司。他以電話交換機起家,但他很快意識到,要在電子行業獲得未來成功,需要先進的研究。華為的部分早期研究知識資源可能來自中國開展的全球工業間諜活動。但儘管中國通過工業間諜的方式在研發方面全方位地走了捷徑,我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形成領先的IT能力,主要是因為美國在IT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漏篩”一樣(未做好信息保護)。
2003年我任職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當時該校有一個IT研究的高級碩士項目。參加該項目的大部分是中國學生。他們能定期參加矽谷管理者或傑出研究人員的講座,聽他們分享研究方面的突破或IT研發有哪些革命性的進展等。難怪中國迅速在某些領域超越了美國。
華為如今已經是一家跨國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設備廠商。華為與全球80%的電信運營商均有合作,因此華為生產的設備常被用於各類電信網絡的部署。
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要多。2018年研發投入預計將達到150億美元。華為在21個國家設有研究機構,其中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同時,華為還開展了國際項目以識別並聘用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最優秀、最聰明的技術人才。華為有17萬名員工,2017年的收入為925億美元。其中研發人員有7.6萬名。因此,華為在第五代蜂窩移動通訊技術(即5G技術)方面能夠處於領先地位,就不足為奇了。5G網絡將成為未來所有發達國家基礎設施中的關鍵部分。
今天,與其說華為會從工業間諜及情報採集活動中受益,不如說華為更容易成為工業間諜及情報採集活動的目標對象。2014年,《紐約時報》曾報導,根據洩密者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公佈的文件,NSA(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就已啟動針對華為的秘密項目。其中涉及入侵華為內部網絡,包括華為總部的網絡及其創始人任正非的通訊信息。
美國在十年前首次提出警告稱華為存在安全隱患,該舉動看起來更像是為了讓華為在美國的競爭對手受益,防止美國公司被兼併或收購。
2013年,前NSA局長Michael Hayden(他也是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董事會成員)稱,他們已經掌握了華為網絡設備中“存在後門的確鑿證據”。他還指出華為確實參與了間諜活動,並將其從別國通訊系統中所了解的信息傳遞給中國政府。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華為與摩托羅拉多年來一直存在知識產權糾紛。
華為全球網絡安全官John Suffolk曾表示,Hayden所言是“令人厭煩、毫無事實根據、誹謗性的言論”,並要求Hayden及其他華為的批評者公開發布證據,但他們並沒有公佈任何證據。澳大利亞一貫採用的保護性安全標準比美國所要求的更為嚴格,以保證不會危及流入澳大利亞的重要美國情報的安全。可能這是澳大利亞政府率先宣布禁止在其5G網絡基礎設施中使用華為設備的原因。新西蘭隨後也發布了禁令。主要的擔憂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可能會利用華為進行間諜活動及信息戰。(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政府存在此類行為。)這對華為而言不是好消息,因為華為目前看來更專注於取得商業成功,而非參與間諜活動或信息戰。
華為方面稱,其產品“不會造成比其他任何ICT廠商更大的網絡安全風險,因為我們共享全球供應鍊和生產能力。”只要澳大利亞使用的先進電信設備(包括5G)是由具備資質的、經過安全審查的、理解相關技術的澳大利亞技術人員進行安裝部署,那麼使用外國廠家的設備就不應存在安全問題。
除了使用華為的5G技術,另一個備選方案是選用不那麼先進的美國或歐洲的產品,但這些產品也可能被攻擊,而且很有可能更為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