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獨處也會有好處:不僅僅能激發創造力
我們往往會貶低孤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獨處可能會帶來一些潛在的好處,包括激發創造力、保持心理健康甚至提高領導技能。你可能是一位不情願的社交者。有時候,當社交計劃被取消時,你會暗自高興。在幾個小時的聚會中,你經常會感到焦躁不安。你甚至參加過10天的免費冥想靜修——不是為了冥想,而是為了安靜。
作家阿內利·魯弗斯(Anneli Rufus)在《一人派對:孤獨者的宣言》(Party of One: The Loners’ Manifesto)一書中敘述道:“當看到電視裡的父母命令小孩回房間以示懲罰時,我迷惑不解。我喜歡我的房間。躲在鎖好的門後面其實是一種獎勵。對我來說,被要求和表弟路易斯玩快艇骰子(Yahtzee)遊戲才是懲罰。”
像這樣的社交傾嚮往往被視為是負面的。大量研究顯示了缺乏社交的危害,特別是在人口快速老齡化的國家,這已經被視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不過,“孤獨症氾濫”等說法還是太過於聳人聽聞。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院稱,在英國,孤獨感的早死風險水平和糖尿病差不多。保持積極的社交聯繫對於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和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都十分重要。
在極端社會隔絕的案例中,這一點尤其明顯。研究表明,非法拘禁的受害者、在普遍霸凌的孤兒院裡被孤立的孩子,以及被單獨監禁的囚犯,都表現出因長期孤獨而導致的幻覺和其他精神不穩定症狀。不過,這些都是非常嚴重且非自願的孤獨感,對於那些喜歡在多數時間裡獨處的人來說,越來越多的研究給出了一些好消息:無論是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還是對於我們的精神健康,孤獨感都有積極的一面。
創造力
孤獨感一個重要的益處是提高我們的創造力。美國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的格里高利·菲斯特(Gregory Feist)主要研究創造力心理學,他將創造力定義為具有兩種關鍵要素——原創性和實用性——的思維或活動。他發現,與創造力有關的性格特質通常包括開放性(願意接受新思維和新經驗)、自我效能感(自信心)和自主性(獨立性)。其中,自主性可能包括“對社會規範缺乏關注”和“更偏好獨處”。事實上,菲斯特對藝術家和科學家兩個群體的研究表明,創造力較高的人最突出的特點便是他們對社交的興趣很小。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些人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獨自工作。此外,菲斯特還表示,許多藝術家“正試圖弄清楚他們的內心世界,並且嘗試通過他們的藝術來表達許多內心的個人體驗,或者賦予其意義”。孤獨使這種創造過程中所必需的反思和觀察成為可能。
不久前,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心理學家朱莉·鮑克(Julie Bowker)的研究結果也支持了這些觀點。她主要研究的是“社交退縮”(social withdrawal)問題。通常而言,社交退縮可以分為三類:由恐懼或焦慮引起的羞怯;因為厭惡社交而導致的迴避;以及因為偏好獨處而不愛交際。
朱莉·鮑克及其同事在一篇論文中首次揭示了一種社交退縮可能帶來的積極效應。他們發現,創造力與不愛交際明確相關。他們還發現,不愛交際與攻擊性沒有關聯(羞怯和迴避則存在相關關係)。
這一結果非常重要,因為儘管此前的研究已經指出不愛交際可能沒有危害,但鮑克等人的論文卻表明,不愛交際其實可能是有益的。不愛交際的人可能“已經有了足夠的互動,”鮑克說,“他們更喜歡獨處,但並不介意和別人在一起。”
當然,這其中也存在性別和文化差異。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與西方社會中不愛交際的孩子相比,中國社會裡不愛交際的孩子會面臨更多的人際和學校關係問題。朱莉·鮑克表示,隨著世界變得更加全球化,這些差異正在不斷縮小。
儘管如此,事實表明孤獨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創造力方面。
向內聚焦
人們普遍認為,領導者需要善於交際,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取決於員工的個性。201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披薩連鎖店,員工較為被動而老闆性格外向的組合往往能獲得高利潤;如果是在員工更為外向的分店,內向的老闆效率更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內向的人不太可能受到較強個性和建議的威脅,他們也更願意傾聽。
與此同時,人們自古以來就意識到孤獨與集中精神的關聯。畢竟,有宗教隱士傳統的文化都認為,獨處對於頓悟非常重要。
近年來的研究也讓我們對此有了更好的理解。不愛交際的一個好處是,大腦會主動地進入休息狀態,這與獨處時的平靜狀態密切相關。當另一個人出現時,你的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加以注意,這可能是一種正面的分心——但仍然是分心。
在沒有這些干擾時做“白日夢”,會激活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在大腦的眾多功能中,這種網絡有助於鞏固記憶並理解其他人的情感。自由發揮的思維不僅有助於長期的關注,而且能提高你對自身和他人的感知。因此,矛盾的是,之前的獨處其實能幫助提升你下一次社交中的表現。而且,偶爾缺乏注意力最終也能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幫助你。
蘇珊·凱恩(Susan Cain)是《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一書的作者,也是Quiet Revolution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倡導安靜且對內向人士友好的工作環境。不久前,蘇珊·凱恩提出了一種深思熟慮且富有成效的獨處策略。“如今,我們傾向於認為創造力明顯來源於社交過程,但事實上,它需要持續的注意力和深度關注,”她說,“而且,人們實在太容易受到影響的社交動物,當其他人環繞周圍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接受他們的觀點和審美。為了真正規劃我們自己的道路和願景,我們必須有隔離自己的意願,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獨處也能健康
儘管如此,有益的獨處和危險的隔絕之間可能會界限不清。“幾乎任何事情都可能適應或適應不良,取決於能達到多麼極端的程度,”菲斯特說道。疾病與功能障礙有關。如果有人不再關心他人,並且切斷所有聯繫方式,那就可能指向對社會關係的病態忽視。但是,創造性的獨處與此有很大不同。
事實上,菲斯特說:“那些從不獨處的人才面臨真正的危險。”除非有偶爾獨處的時間,否則你很難內省、自我感知並完全放鬆下來。此外,內向的人往往有著更少但更牢固的友情。在人生幸福的問題上,友情的地位不必多言。
與許多事情一樣,質量高於數量。培養少數穩固的關係,而不需要不斷地用喋喋不休的聲音來填充你的生活,最終對你來說可能更好。
因此,如果你的性格傾向於不愛社交,你就不應該覺得有必要改變。當然,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注意的。不過,只要你擁有定期的社會聯繫,是自願選擇獨處而不是被強迫隔離,並且至少有幾個好朋友,那麼孤獨會對你的幸福很有益處。另一方面,獨處也會提高你的工作效能。強迫自己磨去棱角,痛苦地適應不喜歡的生活方式其實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