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智慧車企業2024進了ICU:有人搶救,有人退場
汽車智能化元年,生死殊途。這一年,一場前所未有的“科技平權”被掀起,高階智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些品牌憑藉新範式青雲直上。同樣是這一年,汽車業大浪淘沙,部分玩家相繼倒下,悄悄堙沒於時代洪流。這些玩家是誰?故事的結局走向何方?看了這份名單,也許你會明白。
2024,這些造車新勢力落後
角逐遠未停止,淘汰賽仍在繼續。
根據智慧車參考不完全統計,2024年,有11家造車新勢力在競爭中逐漸掉隊,甚至音訊全無。
以下依照「掉隊」大致的時間順序,依序講述他們造車這一路。
高合汽車
這是成立於2019年的豪華純電品牌,起初瞄準的是60-80萬元的高端市場,2021年交付的首款車型高合HiPhi X,以及2022年的HiPhi Z,售價都在這個區間。
但2021年和2022年,高合汽車的銷售都沒有突破5,000輛,分別為4,237輛和4,349輛。
為提振銷量,高合在2023年7月推出HiPhi Y,價格下探到33.9-44.9萬元,2023年整體銷量突破到約8000輛。
2024開年第一天,有消息稱高合汽車停產停工,不久後公司發佈公告確認停擺,之後幾個月儘管嘗試了多種自救措施,包括尋求外部投資,高管直播帶貨等等,但都沒有實質的進展。
到8月,一紙法院的決定書,宣告高合進入「預重整」階段,尚有一線生機,但現在只能靜等白衣騎士降臨。
悠遙科技
悠遙科技,是2018年成立的新勢力,也許很多人感到陌生,這是因為公司發展重心主要在歐洲,創辦人路迪和陸斌,都來自傳統汽車產業。
2019年,首款純電小型車YOYO亮相,公司表示這是利用3D列印製作生產的車輛,可降低80%以上的研發時間和成本,還能進行換電,售價1.39-1.59萬歐元(約10.6-12萬元)。
2021年,YOYO正式在歐洲上市銷售後,當年累計銷量就達到1萬輛,成為當年在歐洲銷量最高的中國新能源品牌,到2023年10月,路迪透露公司已經接近財務轉正。
然而,2024年4月,全體員工透過官方微信帳號的一篇《告股東書》,爆料了公司實際的困境:
由於管理層的種種問題,以及融資不理想,公司強行生產大量庫存,2023年底時公司現金流已接近斷裂,還裁掉了全球銷售團隊。這家公司,也在爆雷之後逐漸沒有音訊。
恆馳汽車
2019年,恆大高調入局造車,2020年推出了恆馳品牌,一輛車都沒造出來的時候,巔峰市值就高達6000億元。
之後,資金豐厚的恆大開啟「買買買」模式,透過收購獲得技術和造車資質,2020年一口氣發布6款車型,然而,隨著恆大資金斷裂,恆大汽車也受到了衝擊。
由於經費短缺,恆大汽車的研發團隊大量裁員,一度陷入停工停產,多款車型進度延後,只剩下恆馳5在推進,也是恆大汽車唯一交付的車型。
然而恆馳5銷量表現始終慘淡,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計交付超過1,389輛,恆大汽車徹底陷入資金斷裂的停工狀態。
2024年9月,恆大汽車子公司,恆大恆馳新能源汽車(上海)有限公司的個別債權人,向法院申請了破產清算,恆大汽車也在沉默中逐漸隱匿。
法拉第未來
樂視創辦人賈躍亭,2014年在加州創辦了法拉第未來,已推出的只有FF 91這款車型,概念車在2017年發布,不過因為資金緊張,一度陷入困境,當時離破產重組只有一步之遙。
還好賈躍亭拿到了一筆關鍵投資,公司也透過SPAC方式在納斯達克上市,2023年4月,FF 91正式開始生產。
2024年初,測試車在上海現身,此後FF 91開啟量產,已交付13輛車,其中一輛由賈躍亭本人貢獻,之後,市場上關於法拉第未來的消息,就逐漸沒有了波瀾。
不過就在最近,賈躍亭透露了最新進展,該公司正在打造第二品牌FX6系列,計劃在今年3月披露更多信息,這也將是法拉第未來翻身的最大賭注。
哪吒汽車
2014年,合眾新能源成立,創辦人運舟曾在奇瑞工作16年。 2018年,張勇加入擔任CEO,為品牌起了一個更有記憶點的名字“哪吒汽車”,也是同年,合眾新能源推出首款車哪吒N01。
之後,張勇帶領哪吒繼續推出了哪吒U和哪吒V車型,正式打響這一招牌,也吸引來了周鴻禕、寧德時代和北汽等的投資支持。
2022年,哪吒迎來高光時刻,以年銷15.21萬輛的成績,成為當年力壓蔚小理的新勢力銷冠,但之後的兩年,哪吒很快就從這個位置滑落,2020年的赴港IPO計劃,也兜兜轉轉到2024年6月才遞表。
之後公司又推出了哪吒S和哪吒GT,試圖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卻是沒有達到預期。 2024年10月,有消息爆料哪吒裁員、欠薪,也是從那個月開始,哪吒沒有再公佈交付數據。
哪吒汽車的故事沒有結束,本身還有資質、工廠,以及10萬左右的年銷量,只是走向何方尚不明確,暫且躺在ICU等待轉機。
極越汽車
極越汽車,前身是集度汽車,於2021年在百度與吉利聯隊手下誕生,百度提供技術,吉利造車,創始人夏一平曾是摩拜單車的聯創。
極越是最早一批搭載純視覺智駕系統的玩家,針對中高階市場推出了兩款車型,極越01和極越07。
但因為取消門把手、採用中控屏掛擋等“超前設計”,再加上24.99萬-33.99萬的上市價,極越01並沒有打開市場銷量,極越07吸取教訓並價格下探,增長了一波銷量,但很快就遇到小鵬P7+等爆款車上市。
2024年12月,極越陷入了資金短缺的輿論當中,11日晚,公司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極越進入創業2.0階段,車主員工圍在公司大樓等待說法。
事件持續發酵幾天后,最終是百度和吉利站出來,宣布車主兜底智駕以及售後,為極越的造車故事暫且畫上句號。
圖靈智卡
隨著圖森未來的造車之路宣布結束,其專注打造卡車業務的新勢力Hydron,中文名叫圖靈智卡,也走向結局。
2021年,圖靈智卡在北京成立,由圖森未來董事長、原CEO陳默帶隊,團隊部分人員抽調自圖森未來,創辦第一年估值就高達10億美元。
3年來,圖靈智卡打造了兩款SUV和一款皮卡車,都搭載博世的輔助駕駛功能,已來到量產前夜。
然而,2024年,由於圖森未來事件逐漸走向失控,圖靈智庫這邊的業務也隨之擱淺,此後,原本專注無人車業務的圖森轉型AIGC。
至於圖靈智卡,陳默在受訪時告訴智慧車參考,他的造車創業已經結束,圖靈智卡正在等待清盤出售。
合創汽車
嚴格來說,合創汽車的「宣判時間」是在今年年初,但實際的掉隊,在2024年就成為了定局。
合創汽車原本是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的“聯姻”,2018年由廣汽和蔚來合作創建,團隊裡有不少汽車人才,背靠兩家車企,合創成立僅2年多,第一輛車合創007就面世了。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被消費者詬病是換殼的埃安LX,銷量始終慘淡,隨後蔚來退出股東,由珠江投管接替,公司高管也經歷了頻繁變動。
接下來4年,合創又推出了合創Z03、合創A6、合創V09三款,涵蓋從轎車到SUV再到MPV,以及10萬-50萬的價格區間,然而始終銷量平平。
到2024年11月,消息稱合創上海分公司員工全面裁撤,廣州總部只剩約50人維持基本運營,廣汽也在今年年初發佈公告,宣布將兜底工資和售後,這也像徵合創已從汽車業退出。
海外市場,還有這些玩家
細數過國內玩家的歷程,再來簡單回顧國外這些倒下的車企,雖然他們面對的競爭沒有如國內一般激烈異常,但背後的造車故事,同樣值得細細揣摩。
英國滑板造車明星玩家Arrival,成立9年燒光178億資金斷鍊,沒交付一輛車,2024年1月無奈從納斯達克退市,並在之後宣布破產,把部分資產賣給了另一家滑板造車鼻祖公司Canoo。
然而,Canoo的造車夢也在今年戛然而止,就在不久前,這家於2017年由法拉第未來前高管在德國創辦的公司,發佈公告宣布破產停運。
相比Arrival,Canoo的進展要好得多,總共推出了四個系列的車型,然而商業模式卻成為其最大的絆腳石,2C市場沒有打通,2B市場的訂單量非常有限,隨著創始高管的接連出走,公司也淪為空殼。
來自美國的電動汽車公司Fisker,成立於2016年,創始人是汽車行業30年老兵,造車採用“輕資產戰略”,自己不建工廠,而是由Tier 1巨頭麥格納代工。
公司創立之初宣稱要和特斯拉打擂台,2020年的首款車Ocean要對標Model Y,但實際2023年交付後產銷平平,當年只生產了4929輛,大約是最初目標的九分之一,後來更是因為屢屢故障而被頻頻投訴調查,口碑急轉直下,最終資金斷裂破產。
還有一位突然倒地的,是美國自動駕駛明星Cruise,年底被母公司通用汽車斷供,對於極其燒錢的L4玩家而言,與宣判“死亡”無異。
Cruise成立於2013年,創立之初瞄準無人車和自動駕駛,2016年被通用汽車收購,背靠雄厚資本,Cruise推出了沒有方向盤、完全重新設計的無人駕駛原型車Cruise Origin。
然而,2023年8月矽谷全面解禁無人車僅一周,Cruise無人車就不斷造成事故,Cruise因此被調查,偏逢此時Cruise發生了拖曳行人等更嚴重的事故,無人車運營資格被吊銷,陷入了長達一年的封鎖。
也正是如此,Cruise一再錯過發展的寶貴窗口期,倒在L4復甦的前夕。
整體看來,車企活命的關鍵有三點:時機、銷售量和資金鏈。而影響銷售的關鍵,背後原因交織複雜,唯有一點很明了:技術,才是保命的關鍵底牌。
留在原地的智慧車供應商
對汽車產業而言,供應商本身就面臨產業內的激烈競爭,而車廠就像骨牌的第一塊,一旦倒下,供應商必須面臨接連的壓力,甚至可能隨之倒塌。
這一部分,我們將依照產品的不同類型,分別盤點2024年陷入危機的智慧車供應商。
解決方案供應商
第一家是比較知名的禾多科技,2017年成立,根據公司官網介紹,禾多聚焦高速公路和代客泊車兩大應用場景,是極少數擁有全端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的公司之一。
創辦人倪凱,曾是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的高級科學家,也是百度自動駕駛業務的重要技術負責人之一,此外,公司還雲集眾多人才。
2023年上海車展期間,禾多展示了一波自研的智慧駕駛域控制器HoloArk等產品,同時官宣獲得了廣汽、奇瑞和東風三家大型汽車集團的定點。
但2023年,在競爭廣汽的計畫時,禾多敗給了Momenta,並且那年7月之後,由於沒能獲得新的融資支持,禾多的資金鏈逐漸緊張。
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2月,資深副總裁、合夥人蔣京芳,帶著團隊部分核心人員加入知行科技,同時,公司也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危機。
廣汽作為禾多第一外部大股東和最大的客戶,入手幫助禾多進行重組計劃,但推進到8月時,重組以失敗告終,同一個月,禾多散了大部分核心部門,並暫停了研發活動,自此陷入停擺。
另一家企業,是ADAS解決方案供應商縱目科技,提供涵蓋全面自動駕駛功能的解決方案,是小米官宣造車後投資的首家產業鏈企業。
公司業務主要分為智慧駕駛產品和解決方案銷售,與自動駕駛相關研發服務兩大塊,前者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主要為車企提供由智慧駕駛控制單元、攝影機、超音波感測器、毫米波雷達等硬體及配套軟體,以及演算法集合而成的智慧駕駛系統。
縱目科技曾數次衝刺資本市場,但都以失敗告終。在其揭露的招股書中,可以發現公司營收成長率正在逐漸放緩,但淨虧損持續擴大,且營收嚴重依賴大客戶。
之後,縱目科技開啟轉型,並行推進智駕、蠶叢機器人兩大業務線,但都沒能讓現金流大幅成長。
11月,縱目科技宣布因公司業務未達預期,公司資金鏈緊張,薪資暫停發放,只發放基本生活保障費,等待新的資金拉一把。
電池供應商
隨著新能源車的崛起,充電成為首要剛需,儘管有寧德時代、比亞迪這樣的中國玩家佔據全球約一半的份額,仍有不少國外玩家想要入局分一杯羹。
然而現實,遠沒有預想的輕鬆,Ambri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2009年,麻省理工學院唐納德·薩多威教授發明了液態金屬電池,第二年,他和學生共同創立了這家公司,旨在取代鋰電池。
這種電池只依賴銻(初期為鎂)和鈣兩種礦物元素,比鋰電池價格更低,且相比同等容量的鋰離子電池,能夠更長時間地儲能。
願景很宏大,Ambri吸引了超10億元融資,其中比爾蓋茲就投了三輪。
然而,2015年,因為實際生產鎂和銻基化學物質過程存在問題,公司曾宣布裁員25%,並推遲了商用原型電池系統的計劃,又在2017年轉換了技術路線,卻始終沒落地量產。
2023年,Ambri啟動了F輪融資,但領投者在最後時刻選擇退出,致使融資失敗,投資者也逐漸失去耐心,公司資金出現危機,最終宣告破產,被拍賣了3800萬美元。
另一家是Northvolt,被視為歐洲電池最後的希望,成立8年,融資金額高達200億美元,背靠的大眾集團持有公司21%的股份。
起初,Northvolt野心很大,想從電池材料,到電池製造,再到回收,全部打造成一體化,打造出歐洲的電池產業鏈。
然而不論是技術還是原料,Northvolt都遇到了挑戰,例如實際生產存在品質問題,良品率較低,不合格產品需要返工,很大程度上拉低了生產效率。
此外,由於電池原料短缺,還需要大規模進口,原本想要幫助歐洲車企擺脫亞洲供應鏈的Northvolt,反而對其依賴更嚴重。
因此,Northvolt的產能遠低於預期,產品只能延遲交付,並因此錯失了BMW20億歐元的大單,成為閃崩的開端。
2024年8月,由於資金告急,公司突然關閉了子公司Cuberg的研發部門,並在11月把Cuberg賣給了矽谷電池新創公司Lyten,在裁員20%仍難維持的情況下,Northvolt宣告破產。
光達供應商
「去不去光達」尚處爭議當中,美國光達最後的希望Luminar,已徘徊在懸崖邊。
Luminar成立於2017年,創辦人是17歲從史丹佛輟學的天才少年Russell,啟動資金由PayPal聯合創辦人PeterThiel提供,之後還得到了沃爾沃、戴姆勒的投資支持。
Luminar也定點了沃爾沃的純電旗艦SUV EX90項目,然而量產時間屢屢推遲,首批產品直到2024年下半年才交付,到目前,這家公司的產品只在3款車上量產。
這讓市場開始對其產生質疑,2024年8月,公司被曝有財務造假嫌疑,深陷輿論風波,股價更是墜入深淵,高達120億美元的巔峰市值已縮水99%。
2024年11月,Luminar收到了納斯達克的退市通知,之後進行了反向股票拆分,將15股合併為1股,在納斯達克保住了一席之地,只是有沒有翻盤的機會,還不好說。
在2025年競爭更激烈的車圈,你認為誰會下一個下牌桌?
來源:智慧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