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近地天體巡天探測器踏出拯救地球的第一步
預計2027年發射的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近地天體巡天探測器任務正在關鍵測試階段取得進展,以增強我們的行星防禦能力。該任務將利用一台先進的紅外線望遠鏡,安裝在一個特別設計的外殼中,以探測和研究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
這幅藝術家的概念圖描繪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近地天體巡天探測器在深空的情景。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近地天體(NEO)巡天探測器目前正在休士頓的約翰遜太空中心進行關鍵測試。 該太空船的一個關鍵部件被稱為儀器外殼,是一個12 英尺(3.7 公尺)長的結構,旨在屏蔽紅外線望遠鏡並在太空運行期間散熱。
儀器外殼由位於南加州的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JPL)製造,並於11月運往休士頓。 近地天體巡天者任務計畫於2027 年底發射。
作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首個專門用於行星防禦的天基飛行任務,近地天體勘測者將搜尋、測量和分析難以探測的可能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 這些天體通常很難用可見光看到,但它們在吸收太陽的熱量時會發出強烈的紅外線訊號。
但首先,這次任務需要對所有設備進行一系列測試,以確保它們在發射後能夠存活下來,並在真空太空中發揮預期性能。 為此,NASA 約翰遜分部的工作人員在近地天體勘測器承包商BAE 系統公司的帶領下,利用該設施歷史悠久的A 室,將外殼暴露在它在深空將經歷的寒冷、無空氣的條件下。 作為約翰遜太空環境模擬實驗室的一部分,這個洞穴式熱真空設施曾對阿波羅登月飛船進行過測試,最近又在2017年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光學元件和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測試結束後,外殼將被送往猶他州洛根的空間動力學實驗室(SDL)。 在那裡,它將與被稱為光學工作台的望遠鏡塊狀鋁體連接在一起。
JPL 位於伊頓大火的強制疏散區域。 員工被要求從1月8日開始在家工作,大多數員工將一直工作到1月27日星期一。 有關實驗室狀況的最新資訊發佈在emergency.jpl.nasa.gov上。 JPL 的設施、實驗室和硬件,包括近地天體巡天探測器的組件,都得到了在火災期間仍留在實驗室的重要工作人員的安全保護。
近地天體(NEO)勘測者任務是NASA首個專門用於行星防禦的天基任務,旨在探測和追蹤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的小行星和彗星。 該任務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Amy Mainzer博士為NASA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領導,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行星任務計劃辦公室的管理下,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開發。 太空船及其儀器由領先的航空航天和工程公司建造,包括BAE 系統公司、太空動力學實驗室(SDL)和Teledyne 公司。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大氣和空間物理實驗室將為任務運作提供支持,而位於加州帕薩迪納的IPAC-Caltech 將處理和分析測量數據。 加州理工學院代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管理JPL。 近地天體巡天者計劃於2027年底發射升空,它將利用紅外線技術定位難以探測的、從太陽散發熱量的近地天體。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