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持續震撼矽谷創辦人採訪被「拿放大鏡」看
「神秘東方力量」DeepSeek為矽谷帶來的影響,還在不斷泛起漣漪——剛剛,DeepSeek-R1躋身大模型競技榜前三名。以開源、便宜20倍的「身價」與ChatGPT-4o(2024.11.20)並列。
在複雜提示詞/風格控制榜單上,R1位列第一。
目前結果來看,它在各個維度上都保持領先。
在衡量模型程式開發能力的WebDev分榜上,R1位列第二,與閉源的Claude 3.5 Sonnet相差不到40分。
網友實測體驗表示,確實如此,R1在30場battle只輸了4、5次。
另一邊,矽谷對DeepSeek的好奇不減。
畢竟,它可是個「副業」。
創辦人梁文峰的中文訪談更被翻譯成英文,「拿著放大鏡」逐字認真閱讀。
他提出的觀點也被總結成箴言,在網路上流傳。
真正的差距不是1年或2年,而在於是原創還是模仿。
圖靈獎得主LeCun也為DeepSeek做出中肯評價:
它代表了開源的力量。
這意味著,開源模型正在超越專有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開源領域代表的Meta剛剛公佈了2025年在AI領域的佈局計劃:650億美元,投算力、投人才。
有爆料稱,Meta內部已經因為DeepSeek感到恐慌。
“他們讓OpenAI一次又一次看清自己”
所以,在矽谷視角裡,他們更關心DeepSeek的哪些資訊?
最首要的莫過於,DeepSeek如何賺錢。
挖到的資訊有點出乎意料,或許DeepSeek還沒想賺錢的事。
控股DeepSeek的是幻方量化,他們有一群頂尖科學家,有充裕的算力資源,DeepSeek其實是一個「副產物」。
在2023年末我就聽說他們在做DeepSeek。即使在當時的中國,還沒有人把他們當一回事。
其次,為何DeepSeek能成功。梁文峰在2023年5月2024年7月接受暗湧的兩次採訪,也都被老外扒出來了。
他們最關心的五個面向分別是:
1.創新第一性原則:與其他致力於快速商業化的中國AI公司不同,DeepSeek專注於基礎的AGI研究和創新。他們認為,中國必須從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搭便車者」轉變為「貢獻者」。梁文峰說,創新不完全是商業驅動的,還需要好奇心和創造欲。
2.革命性架構: DeepSeek V2中採用的新型MLA(多頭潛在註意力機制)架構,把顯存佔用降到了過去最常用的MHA架構的5%-13%,實現了成本大幅降低。它的推理成本僅為Llama 370B的1/7、GPT-4 Turbo的1/70。
這並不是為了挑起一場價格戰——他們只是在「成本上稍微有點利潤」來定價。這種創新架構持續應用於V3和R1模型。
3.獨特的公司文化和人才策略: DeepSeek保持著一個完全自下而上的組織結構,為研究人員提供無線的運算資源,優先看創造熱情而不是證書。他們的突破性創新來自年輕的本土人才-中國本土的應屆畢業生和年輕技術人才,而非海外招募。
4.致力於開源:儘管產業開始趨向於閉源模型(OpenAI和Mistral),DeepSeek仍致力於開源,並認為開源對於建立一個強大的技術生態系統至關重要。梁文峰認為,在顛覆性技術面前,閉源形成的護城河是短暫的。
他們的真正價值在於建立一個具備創新能力的組織。
5.底層運算挑戰:儘管擁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DeepSeek也面臨來自底層運算的挑戰和壓力。目前公司還沒有新的融資計畫。梁文峰認為,面臨的主要限制因素不是資金,而是高端算力的使用權,這些晶片對於訓練先進AI模型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訪談中的許多細節也被網友認真品味。
原文中,梁文峰被問:怎麼看待做量化同時做大量基礎研發,不燒錢嗎?
他回答: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或許不能單純用錢衡量。就像家裡買鋼琴,一來買得起,二來是因為有一群急著在上面彈奏樂曲的人。
海外網友感慨:
這群人是一群有點理想化的“技術狂”,他們堅信自己能搞出通用人工智慧(AGI),而且他們確實有這個資源和天賦。我真是太喜歡他們了!
另外也避免不了一些對比:
梁文峰展現出一種完全不同的心態,他們的成功當之無愧,我也很期待看到他們一次又一次讓「OpenAI」認清自己。
當然放眼AI領域的整體發展,能夠看到DeepSeek,對所有人而言或許都是興奮的。
儘管我忍不住覺得他們有點天真,畢竟在商業化上他們有點「自斷後路」。但看到一個團隊堅持理想並取得成功,確實讓人覺得很欣慰。
隨著R1的驚艷亮相,DeepSeek正在兌現自己所說的一切。拓寬技術邊界、堅持開源、專注於技術開發…
那麼,DeepSeek是如何走到現在的呢?
用AI做量化,再回到AI
梁文峰本碩均就讀於浙江大學資訊與電子工程學專業。
2008年,梁文峰畢業,開始帶領團隊使用機器學習等技術探索全自動量化交易。
當時量化在國內還是個新鮮概念,能否賺錢是個未知數。 2010年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量化投資迎來春天。據公開資訊顯示,梁文峰團隊正是乘上這股東風,很快自營資金超過5億元。
同時,深度學習浪潮的齒輪開始轉動,人工智慧率先在矽谷爆發。
2015年,梁文峰與校友共同創立幻方量化。僅僅1年後,他們就推出了旗下第一個AI模型,第一份由深度學習產生的交易部位上線執行,使用GPU進行計算。
2017年,幻方量化宣稱實現投資策略全面AI化。
2018年,幻方量化確立AI為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
AI加持下,幻方量化旗下基金報酬率遠超過同期滬深300指數。 2019年,資金管理規模突破百億元。
2019年,梁文鋒在當年的金牛獎頒獎典禮上,發表主題演講《一名程式設計師眼里中國量化投資的未來》,這是他少見的公開演講。
演講全文的確充滿「程式設計師視角」:
量化公司是沒有基金經理人的,基金經理人就是一堆伺服器。人來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它是一種藝術,要憑感覺。程式來決策的時候,它是一種科學,它有最優解。
也是這一年,幻方量化開始大規模佈局AI算力,搭建「螢火一號」集群。 2021年,「螢火二號」落成。這樣的算力基建,成為如今DeepSeek快速奔跑的底層支撐。
2021年,幻方量化成為國內首家突破千億規模的量化私募大廠,被稱為國內量化私募「四大天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幻棋量化的官網上,AI基礎科學研究始終佔據重要位置,包括在大模型浪潮前。
幻方量化曾表示,多年來,該公司堅持把營收的大部分投入人工智慧領域,建立領先的AI硬體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研究,探索人類未知的奧秘。
我們相信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從大膽嘗試和點滴累積中孕育而來。
2023年,幻方量化將下場做大模型的獨立新組織命名為深度求索,並強調將專注於做真正人類等級的人工智慧。
目標不是復刻ChatGPT,而是研究和揭秘AGI的更多未知資訊。
DeepSeek的故事也開始於這一刻。
一個80後程式設計師在攪動中國量化市場後,完成資金積累,組建起年輕蓬勃的團隊,似乎又回到了他原本的起點、回到AI,但產生的能量正在全球掀起駭浪。
還有一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幻方量化也長期向慈善機構捐贈,官網披露公司員工「一隻平凡的小豬」個人捐助1.38 億元,支持15 家慈善機構的23 個公益項目,在全國範圍內幫助弱勢群體,促進社會的公平與發展。
爆料消息稱,這個員工就是梁文峰本人。
參考連結:
[1]https://www.reddit.com/r/LocalLLaMA/comments/1i6dlvj/inside_deepseeks_bold_mission_ceo_liang_wenfeng/
[2]https://www.threads.net/@yannlecun/post/DFNvN3euNEV?xmt=AQGzPcW8Rr7oXT6-rHIoKzBNL5x2PNnaprvJBL6uIhgoQA
[3]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501223304127161.html
[4]https://mp.weixin.qq.com/s/r9zZaEgqAa_lml_fOEZm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