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許多所謂的假記憶可能實際上是基於真實經歷
透過重新審查先前研究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許多所謂的虛假記憶可能實際上是基於真實經歷,這讓人們對在法律背景下使用此類研究產生了懷疑。最新研究對植入假記憶的難易度提出了質疑,凸顯了頗具影響力的”商場迷失”研究的缺陷。
重新評估”商場迷失”研究
根據倫敦大學洛杉磯分校(UCL)和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Royal Holloway)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植入假記憶比以前認為的要困難得多。
1995 年的”迷失在商場”研究在刑事審判中被廣泛引用,尤其是在歷史性性虐待案件中–最著名的是哈維·韋恩斯坦的辯護團隊用來質疑指控者記憶的可靠性。
這項著名的研究表明,植入從未發生過的事件的虛假記憶相對容易。 在最初的研究中,24 名參與者中有25% 的人錯誤地回憶起了五歲時在超市迷路的經歷。
2023 年,科克大學學院和都柏林大學學院的心理學家使用同樣的方法複製了這項研究,但參與者的樣本更多,達到了123 人。 他們報告了更高的虛假記憶率,聲稱有35% 的參與者回憶起了編造的事件。
對最新研究結果的審查
然而,《應用認知心理學》(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雜誌發表的一項對2023年數據的最新分析對這些研究結果提出了重大質疑。 分析結果顯示,在被歸類為虛假記憶的35% 的人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回憶起編造的事件,許多人甚至根本不記得自己走失過。
根據新的分析,在被判定為有虛假記憶的人中,有一半人之前確實走失過,他們很可能報告的是真實事件(儘管是在不同的時間/地點)。 同時,還有一些人對假故事中的細節不確定,以至於他們的證詞在法庭上沒有任何價值。
對法律訴訟的影響
克里斯-布魯因(Chris Brewin)名譽教授(倫敦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與語言科學系)說:”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將實驗室研究結果應用於法庭證人的真實世界是非常危險的。 在在這些研究中,人們對自己聲稱記得的事情很謹慎,而且似乎比調查人員更不可能同意他們有錯誤的記憶。
作為分析的一部分,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了假事件的六個核心細節,包括:迷路;哭泣;得到一位老婦人的幫助;與家人團聚;事件發生的地點;事件發生的時間。
參與者的可靠性和記憶力
他們發現,被認為有錯誤記憶的參與者平均只能回憶起一個半有把握的細節,而30% 的參與者完全無法回憶起任何細節。
這與先前的報告一致,即調查人員的錯誤記憶判斷往往沒有得到參與者本人意見的支持。
主要作者伯尼斯-安德魯斯名譽教授(皇家霍洛威學院心理學系)補充說:”這是首次公開虛假記憶植入研究的原始數據,並接受獨立審查。”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