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了個人電腦時代的Altair 8800發布50週年
Popular Electronics,January 1975 1975年1月1日,《大眾電子》(Popular Electronics)雜誌封面刊登了一則劃時代的廣告。這台名為Altair 8800的電腦套件,不僅開創了個人電腦時代,也成為了整個電腦產業的轉捩點。這個時刻被視為個人電腦革命的開端,它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對MITS(Micro Instrumentation and Telemetry Systems)公司及其創辦人艾德羅伯茲來說,這是一場豪賭。從1971年開始,公司靠銷售計算器套件的策略已經難以為繼。到1974年底,MITS已經負債超過35萬美元,急需一款能夠扭轉局面的產品。羅伯茲在深入研究後,選擇了英特爾剛推出的8080處理器。這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決定——當時這款處理器的零售價高達360美元。但羅伯茲以訂購1,000枚晶片為條件,成功將單價壓至75美元,同時獲得了一筆關鍵的銀行貸款。最終,他們決定以397美元的套件形式推向市場,這個價格在當時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Image source: Wikipedia從技術規格看,Altair 8800的配置可以說相當簡陋:標準版只有256位元組內存,沒有鍵盤和顯示器,程式需要透過前面板上的開關以二進位方式輸入,輸出則透過LED指示燈顯示。但正是這種簡約的設計,讓它的價格得以降到一般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程度。儘管如此,它仍然具備了電腦的基本功能,還配備了S-100總線介面(儘管充滿爭議),為後續擴展提供了許多可能。有趣的是,封面廣告上的電腦只是一台僅供拍照用的空殼,而當時唯一能用的原型機——Altair 8800的1號機,在寄往雜誌社的路上被快遞公司弄丟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它的成功:廣告發布後的一天內,MITS就接到了400份訂單。幾個星期後,公司從赤字40萬美元迅速轉為獲利25萬美元。到年中,訂單量突破5000份,遠超生產能力,直到年中才恢復正常供貨。這遠遠超出了他們原本承諾的60天交貨期。
15yo Bill Gates and 17yo Paul Allen using teletype machines at Lakeside School, 19701974年12月末,21歲的霍尼韋爾程序員保羅·艾倫在報攤上看到了這本雜誌,立即花75美分買了下來。他和19歲的哈佛大學學生比爾蓋茲都意識到了一個關鍵機會:這台電腦缺乏程式語言。大多數使用者並不願意用二進位程式碼編程,他們需要一個更友善的程式設計環境。蓋茲隨即冒充艾倫打電話給MITS,直截了當地說:「我們有個BASIC,你要嗎?」羅伯茲已經接到很多類似的電話,便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條件:誰先帶著能用的BASIC程式走進他阿爾伯克基的辦公室,誰就能拿到合約。
DEC PDP-10挑戰是巨大的。他們沒有實機可供測試,只能購買8080微處理器的說明書,在哈佛大學的PDP-10大型主機上用模擬器進行開發。程式也必須夠精簡,能在Altair有限的記憶體中運作。經過8週的晝夜不停工作,在花400美元僱來的同學蒙特·達維多夫的幫助下,他們完成了僅3.2KB大小卻功能完整的BASIC解釋器。
Image source: Wikipedia1975年2月末,艾倫帶著BASIC紙帶飛往阿爾伯克基——他甚至在飛機上還在修改代碼!程式演示成功讓MITS印象深刻,隨即簽署了授權協議。這次成功催生了”微軟”公司,它在1975年4月正式成立(最初名為”Micro-Soft”)。
Homebrew Computer Club meeting in 1978Altair這個名字來自《星際爭霸戰》中提到的牛郎星,暗示了個人電腦可能帶來的革命性變革。事實證明,這個預言是準確的。它不僅催生了”家釀電腦俱樂部”這樣的創新社區,影響了史蒂夫·賈伯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等未來的科技領袖,更推動了整個個人電腦產業的蓬勃發展。今天,當我們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時,很難想像在短短幾十年前,擁有一台個人電腦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Altair 8800的發布,不僅開創了個人電腦時代,也培育了包括微軟在內的眾多科技巨頭,影響了整個數位革命的進程。它提醒我們,創新不僅需要技術突破,更需要讓科技走向大眾,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這種精神,正是推動科技持續進步的永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