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車「五強」:理想奪冠,小米猛追
2025年第一天,新能源車企照例公佈了2024年12月的銷量,全年成績單也隨之出爐。若不考慮比亞迪、埃安等傳統車企或品牌,新勢力的前五名如下:理想交付超過50萬輛,奪得造車新勢力2024年銷冠,守擂成功。零跑以29萬輛的成績位居第二,但和第一名差距懸殊。
第三名蔚來闖進20萬輛大關,第四名小鵬交付19萬輛。
小米雖然從4月才開始交付,但靠著“流量加持”,全年賣了13.5萬輛,接替哪吒上位,闖進“新勢力五強”。
具體看年度目標完成率,理想、零跑和小米超額完成;蔚來、極氪旗鼓相當,完成率有96%;小鵬距離實現年度目標還有9萬輛的差距。
整體來看,大部分頭部和腰部車企2024年都實現了交付量的大幅增長,不過,現在還遠遠沒到開香檳慶祝的時候。
進入2025年,由於新一年的汽車置換等國家、地方補貼政策尚未確定,為了繼續刺激消費者提車,「價格戰」繼續開打。一位新能源汽車產業人士對「定焦One」表示,國內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產業競爭會更激烈,中尾部企業的日子會更難過。
在水面之下,新勢力選手已經暗自較勁,陸續公佈了2025年年度銷量目標:鴻蒙智行為100萬輛排在第一,理想為70萬輛,零跑為50萬輛,蔚來為44萬輛,小米為30萬輛。
年底衝業績:理想、蔚來大漲
每年12月都是車企衝刺的關鍵時刻,2024年尤其如此。由於汽車置換(報廢)補貼政策即將到期,且蛇年春節提早至2025年1月,各大車企都要抓緊最後這一個月拼命賣車。
意料之中,在優惠促銷和以舊換新政策加持下,大部分車企創下了銷售紀錄。
先來看新勢力品牌的排名。
冠軍理想繼9月、10月突破5萬輛後,12月交付5.8萬輛,在新勢力中是斷檔級別的領先。亞軍零跑12月銷量4.2萬輛,已連續兩個月穩定在4萬輛之上。
接下來是進入3萬輛俱樂部的蔚來和小鵬。
蔚來12月比11月多賣了1萬輛,首次突破3萬輛。蔚來銷售能追上來並不意外,隨著主品牌站穩高端純電市場,新品牌樂道(價格在20萬-26萬之間)產能跟上,兩個品牌分別貢獻銷量20610輛、10528輛。
小鵬在年尾繼續衝刺,11月突破3萬輛,12月交付3萬6千輛。銷量主力是MONA M03和P7+,前者定位中低端,12月交付超1.5萬輛;後者價格接近20萬元,交付超1萬輛。
「流量王者」小米汽車仍未公佈12月具體交付量,不過,根據雷軍公佈的年銷量推算,交付量在2.5萬輛以上。也就是說,小米已經連續3個月銷售超過2萬。
圖源/ 小米汽車微博
搭上流量快車的除了小米還有「華為」。華為旗下的鴻蒙智行12月全系銷量4.9萬輛,問界仍是銷售主力。
問界是華為和賽力斯合作的品牌,品牌擁有者是賽力斯。嚴格來講,鴻蒙智行不是汽車品牌,是華為旗下的一個技術聯盟,也就是華為與車企共同建設的生態平台,包含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四界」產品矩陣。
再來看自主品牌陣營。它們都屬於傳統車企,家底厚、口袋深、渠道廣,和造車新勢力的競爭不在一個維度。
比亞迪仍然“以一敵十”,12月銷售51.48萬輛,創下歷史新高。這是比亞迪連續三個月交車量突破50萬輛。
其他自主品牌創立的新能源品牌,各自都有一些亮點。其中,廣汽埃安漲勢不錯;東風集團的嵐圖交付1.2萬輛,再創歷史新高。
同時,長安汽車旗下的阿維塔、上汽集團旗下的智己在12月也有好消息傳出:智己宣布完成94億元B輪融資;阿維塔宣布完成110億元C輪融資,是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大筆融資。
全年大比拼:
零跑超蔚來,小米追小鵬
隨著12月銷售量公佈,2024年車企們的全年成績也終於出爐。
理想以50萬輛的成績拿下2024年新勢力銷冠,且大幅領先對手。
雖然理想是新勢力中的“尖子生”,但為了完成目標也是拼盡全力:首先是全年目標從年初的80萬輛,一路下調到50萬輛;其次,定價50萬以上的純電車型MEGA本來被寄予厚望,在慘遭輿論危機開局不利後,及時推出30萬元內的L6,扭轉了銷售困境。
值得一提的,理想用五年時間創造了中國市場最快實現50萬輛年銷售量的產業紀錄。
零跑年銷量29萬輛,超過蔚來,成為2024年新勢力第二名。
零跑在15萬至20萬元價格帶生存,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它的2024年無疑是成功的:從2023年每月賣1萬多輛,到2024年提前完成全年目標,整體比2023年多賣了15萬輛。
不過,相較於銷量,零跑品牌的存在感還不夠強,新的一年有待加強。
零跑的產品想法和行銷策略總有對手的影子。業界對它「極致性價比」的評價,此前一直是小米的標籤。由於理想帶火了增程式混動技術,且銷量長期領先,市面上就多了不少「理想平替」的口號,零跑就是代表。
有從業者對“定焦One”評價,零跑就是“小理想”,比如零跑賣得最好的C11,就被很多車主當作是理想平替。
第三名蔚來也越過了20萬輛年交車量的關口,全年銷售22.2萬輛。不過,對比2023年,名次下降一名。
小鵬維持第四名的排位並不容易,上半年銷量處在低谷,調整策略後,下半年才逆風翻盤,最終成績19萬輛。
圖源/ 小鵬官網
價格較低的子品牌或車型,都為蔚來和小鵬貢獻了不少銷售。
蔚來和一些傳統大廠的做法類似,除了前文提到的定位中端的樂道,它的第三品牌螢火蟲也將於2025年上半年交付。
上述從業人員稱,蔚來迫切需要尋找成長點。樂道推出後,除了12月,蔚來整體的月銷量仍是2萬輛,接下來,或許可以寄望螢火蟲。螢火蟲的定位是高階小車,有點類似BMWMINI和賓士smart,市場是否買單值得關注。
相較之下,小鵬的做法更加直接,將原本計劃獨立的MONA品牌,轉為單獨的系列,一上市就成了銷售主力。
排在第五名的小米,無論從增速或聲量來看,都是明星選手。 12月31日,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在跨年直播活動中表示,2024年全年交付新車13.5萬輛。雖然和前幾名有一定差距,但憑藉SU7單款車型就拿到這個成績,小米可謂2024年年度黑馬。
小米和太多新勢力存在“競爭關係”,在產品定位、價格帶甚至發佈時間上和對手重疊。但這一年,小米做了不少努力維持口碑和熱度,最後的成績證明它算是坐穩了牌桌。但小米不能只有SU7一張牌,接下來的挑戰在於,2025年中即將上市的「YU7」市場表現如何。
再來看自主品牌陣營創辦的新能源品牌。
比亞迪以超400萬輛的全年銷售量,成為國內銷售規模最大的車企,與特斯拉形幾乎代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兩極。特斯拉2024年全球銷量178.92萬輛,中國銷量超過65.7萬輛。
埃安、深藍和極氪在2024年的成長動能都很猛,如今各具規模。剩下的嵐圖、阿維塔、智己還在10萬輛上下。
2025年,淘汰賽繼續
回顧2024年,雖然有哪吒停工、極越停擺等負面消息,但新能源車企的基本面仍積極向好。
從銷售量來看,頭部和腰部新勢力年交付量大部分都突破20萬,且產品更豐富,品牌標籤更強化,供應鍊和服務能力也更強。
但必須承認,主流品牌中,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靠規模化盈利、理想在2023年全年扭虧為盈之外,不少新勢力仍面臨盈利壓力。
尤其是,價格戰貫穿整個2024年,新勢力陷入兩難,既要靠降價促銷搶佔份額,又要保住利潤繼續投入研發。
這場降價潮的引領者,從過去的特斯拉,變成了比亞迪,吉利、長安、上汽等自主品牌隨後跟進降價。新勢力的降價高潮則出現在4月,問界、小鵬和特斯拉相繼調價,理想全系車型除L6以外全部降價。 5月底,燃油車合資品牌(保時捷、BMW)降價。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分會統計,2024年前11個月已經有195款汽車進行降價,超過2022年、2023年全年規模。
價格戰之下,車企各自出招。
強勢的汽車主機廠,將成本壓力傳導給供應商。比如,比亞迪的「郵件風波」。
2024年11月底,網傳一封有關比亞迪致供應商的郵件截圖稱,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2025年進入“大決戰”“淘汰賽”,比亞迪對供應商所供貨產品提出要求,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這封郵件因降價幅度較大(汽車零件年降幅度一般在5%及以下)且措辭強硬,挑動了業界的敏感神經。
還有的車企,推出子品牌或低價車型,以拉高銷售量。
例如,年中銷售不及預期的小鵬,8月推出「高配低價」的MONA M03,月銷穩定在萬輛以上,11月,又推出接近20萬元的P7+,成為銷售主力。小鵬這才慢慢走出低迷。
如今小鵬已經把價格下探到12萬元,以至於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用「血海」來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還有的車企,努力玩流量,並享受到了紅利。
前幾個月,華為支持的問界來勢洶洶,銷量成長很快,1月銷量超越理想,風頭也蓋過其他新勢力。鴻蒙智行數據顯示,2024年,問界M9累計大定突破20萬輛,問界新M7累計交付超19萬輛。
5月開始,榜單上從此多了小米汽車,雷軍對流量的駕馭更是給車圈上了一課,他帶頭玩微博、搞直播,掀起了一股「車圈老闆卷IP」的風潮。
但還有一些車企,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苦苦掙扎,無奈,淘汰賽已經開始。
一些車企因銷量低迷被市場拋棄,例如,2023年10月威馬破產重整,2024年年初高合汽車“暴雷”,到了2024年底,極越汽車“閃崩”。
極越曾經帶著百度、吉利的雙重光環,沒想到12月因帳上沒錢以「原地解散」的結局收場,在車圈引起軒然大波。新能源汽車產業人士告訴“定焦One”,極越事件加劇了造車新勢力的信任缺失,讓原本銷售就差的品牌更加危險。
至於2022年的新勢力銷冠哪吒,在2023年全年銷售下滑,2024年又陷入資金鏈斷裂疑雲,已經連續幾個月未對外公佈交付數據。未來,只能寄望創辦人方運舟接手CEO職位後,帶領哪吒「出海」挽回局面。
剛進入2025年,由於新一年的汽車置換等國家、地方補貼政策尚未確定,為了繼續刺激消費者提車,新能源車的「價格戰」仍在繼續。
比亞迪開年繼續對銷售主力秦、宋、漢、唐等王朝網車型降價,其中,秦PLUS EV榮耀版、第二代宋Pro DM-i,優惠後起售價都是9.98萬元,讓其他車企捏了一把汗。
新勢力中,小鵬跟進降價,G9降價4萬到20萬出頭;零跑全系降價;理想、蔚來都推出了「補貼兜底」。
上述新能源汽車產業人士對「定焦One」表示,價格戰雖然能在短期內增加銷量,但如果長期維持低利潤,必然會增加中國企業國內、海外雙線作戰的難度,新勢力還是要找差異化打法。
展望2025年,新能源車替換燃油車的位能還在持續,但他認為,市場競爭必然更加激烈,中尾部的企業恐怕會更難過,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醞釀一場更大規模的淘汰賽。